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陶溪燕语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2-11-01 20:38:53 1077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原文_翻译及赏析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唐代·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原文_翻译及赏析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唐代·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写鸟吊古伤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语呢喃声声,好似在伤感旧日的朝庭之春,官花寂寞开放,凋落后镟即化作泥尘。
自从国亡之后,关闭了这风光绮丽的官庭,燕子啊,几个年度飞来都见不到人。

创作背景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在行宫里被他的部下宇文化及用白绢缢死。“隋宫”即是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由于隋炀帝的昏庸无道,隋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贞元十六年(800),作者李益曾客游扬州,见到当年炀帝的行宫遗蹟,便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鉴赏

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镟落已成尘”,此时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况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燕子尚且感伤至此,而何况是人。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

陶溪燕语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