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简述历史剧关汉卿的艺术特征 历史剧的特征

火烧 2022-03-09 03:15:21 1049
历史剧的特征 1.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及代表作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① 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

历史剧的特征  

1.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及代表作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① 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总特点:当时英国社会处于上升期间,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对现实抱乐观态度,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是明朗和乐观.历史剧的特点:历史剧的核心是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歌颂开明君主.喜剧的特点: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勇敢、热情,结局往往是恶人悔悟,好人宽恕,皆大欢喜.② 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总特点: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个人主义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的批判.③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特点: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便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

2.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去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②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首先,作者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善于在错综纷坛的历史现象、甚至各种相互矛盾的史料和观点中鉴别真假、明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郭沫若历史剧的这一特色,在他解放前的一系列剧作中已经表现了出来.而在建国后,由于作者思想的更加成熟,也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迫切需要,所以,作者创作上的这一特色是更加突出了,也更具有时代色彩了.《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创作,选择了我国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两个杰出人物,赋予他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德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里,表现了作者向在封建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正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新颖而独特的艺术构思.这样,作者就把他的历史家的眼光和剧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结合起来了. 其次,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也是构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的一个因素,而且被一般人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作者是一个著名的抒情诗人,他对于诗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扣人心弦的章句,象明珠一样,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是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使之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地引向了剧中的规定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此外,第三幕中蔡文姬在长安郊外父亲墓前的梦境,描写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诗意,第五幕中反复吟哦和演唱的《重睹芳华》,都使剧本获得了强烈的诗的意境,也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武则天》虽然和《蔡文姬》不同,但它也没有放弃使用诗的手段塑造形象. 此外,作者还善于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安排人物关系,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例如,在《蔡文姬》中,他根据剧情的发展,在匈奴与汉、匈奴内部、汉使之间,甚至蔡文姬家庭内部,都设置了一连串的冲突,造成了一系列精采的戏剧场面,出现了众多的性格的闪光.在《武则天》中,作者则围绕宫廷内部,甚至家庭内部各种特殊的关系组织戏剧冲突,使得情节的发展既集中、又动人,并有利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武则天与裴炎、太子贤、上官婉儿的矛盾,是分别通过亲信、母子、世仇的关系表现出来;裴炎与郑十三娘、上官婉儿、骆宾王的矛盾,又是分别通过世交、恩师、同谋者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能使得戏剧冲突更为尖锐和复杂,同时,也便于用最俭省的笔墨刻画出生动而丰富的人物性格.如果说,作者在解放前写的一些历史剧(如《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还保持了情节的曲折的话,那么,他解放后写的这两个历史剧,则不怎么注重情节的曲折,而是在戏剧场面和性格冲突上下了更多的功夫.这,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建国后历史剧创作上的一个变化.。

3.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去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

简述历史剧关汉卿的艺术特征 历史剧的特征

②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首先,作者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善于在错综纷坛的历史现象、甚至各种相互矛盾的史料和观点中鉴别真假、明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

郭沫若历史剧的这一特色,在他解放前的一系列剧作中已经表现了出来。而在建国后,由于作者思想的更加成熟,也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迫切需要,所以,作者创作上的这一特色是更加突出了,也更具有时代色彩了。

《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创作,选择了我国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两个杰出人物,赋予他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德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里,表现了作者向在封建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正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新颖而独特的艺术构思。

这样,作者就把他的历史家的眼光和剧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结合起来了。 其次,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也是构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的一个因素,而且被一般人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作者是一个著名的抒情诗人,他对于诗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扣人心弦的章句,象明珠一样,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是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使之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地引向了剧中的规定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此外,第三幕中蔡文姬在长安郊外父亲墓前的梦境,描写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诗意,第五幕中反复吟哦和演唱的《重睹芳华》,都使剧本获得了强烈的诗的意境,也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武则天》虽然和《蔡文姬》不同,但它也没有放弃使用诗的手段塑造形象。 此外,作者还善于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安排人物关系,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

例如,在《蔡文姬》中,他根据剧情的发展,在匈奴与汉、匈奴内部、汉使之间,甚至蔡文姬家庭内部,都设置了一连串的冲突,造成了一系列精采的戏剧场面,出现了众多的性格的闪光。在《武则天》中,作者则围绕宫廷内部,甚至家庭内部各种特殊的关系组织戏剧冲突,使得情节的发展既集中、又动人,并有利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

如武则天与裴炎、太子贤、上官婉儿的矛盾,是分别通过亲信、母子、世仇的关系表现出来;裴炎与郑十三娘、上官婉儿、骆宾王的矛盾,又是分别通过世交、恩师、同谋者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能使得戏剧冲突更为尖锐和复杂,同时,也便于用最俭省的笔墨刻画出生动而丰富的人物性格。

如果说,作者在解放前写的一些历史剧(如《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还保持了情节的曲折的话,那么,他解放后写的这两个历史剧,则不怎么注重情节的曲折,而是在戏剧场面和性格冲突上下了更多的功夫。这,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建国后历史剧创作上的一个变化。

4.郭沫若的历史剧有什么主要的特点

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

无论在见解上或创作上都独树一帜,具有作者的独到的功夫。也可以这样说,警辟、新颖的见解,突兀、奇特的构思,灵活自如的驾驭历史素材。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gcdzg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5.举例说明元杂剧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

(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

(3)用铺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

(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

例:

《单刀会》

主题思想: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情绪。

人物形象分析:(1)关羽:对大汉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为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2)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的感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欣赏关羽的英武过人。(3)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的勇武。

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