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嘉庆 道光重要历史

火烧 2022-12-20 02:47:18 1105
道光重要历史 1.求讲出从道光到现代的中国历史,包括时间事件,包括人物个人事件,道光帝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的年号,(1821—1850

道光重要历史  

1.求讲出从道光到现代的中国历史,包括时间事件,包括人物个人事件,

道光帝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的年号,(1821—1850)在位。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

蒙古人称为托尔格勒特汗。嘉庆帝颙琰病死后继位,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也是清朝第八位皇帝,在位30年。

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大事年表1838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 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1842年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56年 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 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1860年 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1861年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1862年 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1869年 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1872年 (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1873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1894年7月25日 (1)甲午中日海战(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4月 (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反割台斗争,台湾全境沦陷(3)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应试举人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1896年 维新报刊《时务报》(3)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应试举人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戊戌政变之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1899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 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向各。

2.道光帝简介及重要事件50字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理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3.评价道光皇帝

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使清朝懵懂地败于陌生的对手,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历程,也成为道光帝人生的转折点。

道光是三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说惩办贪污,比如说他整顿吏治,比如说治河,通海运,整顿盐政等等。道光这三十年皇帝,比较重大的政绩是一条,就是新疆回部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比较坚决,平定了这场叛乱,在道光八年,把张格尔捉住了,到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在午门前的广场,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历史政绩,因为他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道光皇帝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萨尔浒之战”的一种勇气,也没有清太宗皇太极当年“松锦之战”的一种谋略,更没有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那种胸怀,所以我认为,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鉴。

4.评价道光皇帝

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

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使清朝懵懂地败于陌生的对手,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历程,也成为道光帝人生的转折点。 道光是三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说惩办贪污,比如说他整顿吏治,比如说治河,通海运,整顿盐政等等。

道光这三十年皇帝,比较重大的政绩是一条,就是新疆回部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比较坚决,平定了这场叛乱,在道光八年,把张格尔捉住了,到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在午门前的广场,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历史政绩,因为他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道光皇帝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萨尔浒之战”的一种勇气,也没有清太宗皇太极当年“松锦之战”的一种谋略,更没有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那种胸怀,所以我认为,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鉴。

5.道光帝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说起道光帝,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他的“抠门”以及他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表现。略显平凡却又自命不凡的他根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无法拯救清王朝。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但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他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过颠倒。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使清朝懵懂地败于陌生的对手,这标志着中国开启了近代史的苦难历程,以及清朝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道光帝人生的转折点。道光是三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说惩办贪污,比如说他整顿吏治,比如说治河,通海运,整顿盐政等等。道光这三十年皇帝,比较重大的政绩就是新疆回部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比较坚决,平定了这场叛乱,在道光八年,把张格尔捉住了,到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在午门前的广场,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历史政绩,他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从政三十年,最大的污点无疑是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同时,这场战争从各个方面分析,清王朝是不可能战胜英国的。道光帝平庸而又无奈,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能改革成功。事实上,中国当时已经落后很远,因为闭关锁国,所以导致整个民族都很无知。知识分子都在忙碌着论证经典,苦读八股,考取功名,国家实力至少军事实力相当的糟糕,八旗总兵没有什么战斗力,清朝帝国的盛世已经结束有了大约30-40年了,而似乎整个王朝,乃至整个民族仍沉浸在天朝的盛世之中,不能自拔,然而,战争的残酷仍没能唤醒愚昧无知的王朝。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生碌碌无为,虽然想振作,最后却很无奈,因为,整个帝国都已经无可救药了。

6.清朝道光帝的简介

道光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病重,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旻宁在太和殿登基。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鸦片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

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旻宁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扩展资料

后人评价: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光帝

7.清朝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改土归流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犟盛,雍正帝又是锐意进取的君主,因此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条件已趋成熟。

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数次上疏,全面阐述改土归流的必要,奏请立即推行。他建议对不法土司用计擒为上,以兵剿为次;使其自动投献为上,勒令纳土为次;既要用兵,又不专恃用兵。

以武力相震慑,力争以政治手段解决。他要求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事权,使地方官相机行事。

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同年五月,首先平定贵州长寨土司的叛乱,设立长寨厅(今贵州长顺)。

不久,清廷将原隶属四川的乌蒙、镇雄、东川三土府划归云南。鄂尔泰派游击哈元生领兵摧毁了叛乱的乌蒙土知府禄万锺、镇雄土知府陇庆侯的势力,改设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今云南昭通)、镇雄州。

云贵改土归流的巨大声势,很快冲击到广西地区。五年,清廷以威慑力量革去泗城土知府岑映宸的职务,在其属南盘江以北地区设置永丰州(今贵州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划归贵州统辖。

雍正帝为使云贵广西的改土归流事务得以统一筹划,特於六年底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同年,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张广泗带兵深入黎平府古州(今贵州榕江)、都匀府丹江(今贵州雷山)苗、侗等族村寨,设厅,置同知,理民事。与云贵广西接界的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土司,本来就靠近内地,势力有限,在形势压力下,纷纷请求交出世袭领地及土司印信,归政中央。

於是在各该省长吏经营下改设村县。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

对自动交印者,参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上述六省以外的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

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如云南增设乌蒙镇、昭通雄威镇、普洱元威镇,贵州增加古州镇、台拱镇,广西另设右江镇,湖广添永顺协、永绥协等。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徵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原来土司只交纳很少的贡赋,而将残酷掠夺属民所得的大量银两尽收於己。

改土归流后,变革赋役方法,废除原来土司的徵收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徵税,数额一般少於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

改土归流的地区,包括滇、黔、桂、川、湘、鄂六省,其中贵州省改土归流的地区之广,大约相当於原设府县的面积。改土归流所涉及的民族很多,有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等。

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九年已基本实现。 改土归流后,部分上层土司不甘心失败,时刻图谋复辟。

而有些清军在新地区肆行抢掠,有的流官不善於经理,骤然增加赋税,兴派徭役,自身又贪赃勒索。加之新设营汛部伍大多从邻近地区抽调而来,致使原来地区力量空虚。

这不仅使原土司有了叛乱的口实,也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十三年春,贵州古州、台拱地区苗民上层鼓动百姓发动叛乱。

叛乱者深入丹江、黄平、凯里等厅州县,雍正帝派兵镇压未果。乾隆帝继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於乾隆元年(1736)平定叛乱,清廷下令取消新区赋税,按当地习惯审理民事纠纷,以巩固对改土归流地区的统治。

雍正朝的改土归流还只是在西南少数民族的部分地区实行,未改流的地方还不少。即使改流处,也还保留原土司的残馀势力,他们仍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原来的属民,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犟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著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8.道光皇帝在位期间的大事

道光在位期间的大事

鸦片战争,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等、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重的内外危机。在内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 箱、2119 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嘉庆 道光重要历史

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抗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道光死后庙号为宣宗成皇帝,史称道光皇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