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辩与刘协关系 刘辩与刘协是什么关系,刘宏刘协刘辩,是什么关系?在他们之间发生
刘辩与刘协是什么关系,刘宏刘协刘辩,是什么关系?在他们之间发生
刘宏刘协刘辩,是什么关系?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汉献帝刘协,生于181年,234年病死,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 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儿子,汉少帝刘辩的兄弟,原封陈留王。他随刘辩在十常侍之乱时被太监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用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回东都洛阳。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
三国中,刘辩和刘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开始是刘辩当了皇帝?薄太后与何后又是如何结仇的?
他俩是兄弟俩,年齿尚幼,辩稍长一些。董卓发现乱军中刘协处变不惊,于是废了刘辩,立了刘协。薄后与何后因继承人与家族利益产生分歧,还有董太后,何后意志不坚定,受到何进弟弟何苗以及十常侍张让的蛊惑,最终何进惨遭杀害,于是董卓进京,何进的两员战将袁绍曹操纷纷讨董,无奈实力不济,只好离开京城以图发展。这些三国演义或三国志上都有记载,我就不多写了。
东汉末年的刘辩,刘协,何皇后,董太后都是什么关系?
刘辩,刘协是汉灵帝的儿子,何皇后是汉灵帝的妻子,董太后是汉灵帝的母亲。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 灵思皇后(?-189年),何氏,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汉灵帝刘宏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 何氏出身于屠户家庭,后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辩,并受封贵人。光和三年(180年),立为皇后。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尊何氏为皇太后。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不久毒杀刘辩及何氏。 董太后(?―189年),董氏,河间(今属河北)人,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汉灵帝刘宏的生母。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去世无子,其皇后窦妙被尊为皇太后,与其父窦武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汉灵帝继位后,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建宁二年(169年),尊董氏为孝仁皇后。因居于永乐宫,故通称"永乐太后"。
东汉末年的刘辩,刘协,何皇后,董太后都是什么关系?
刘辩(汉少帝,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和刘协(汉献帝,东汉第十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皆为汉灵帝刘宏的儿子。何皇后为刘辩生母,董太后为刘宏的母亲,即刘辩和刘协的祖母。
汉献帝是刘辩还是刘协?
刘协
://bk.baidu/view/19780.三国演义中刘协还是刘辩胆小
三国演义中的原话: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骤马出问:“何人?”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日:“来者何人?”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卓应日:“特来保驾。”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悼大晾,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 所以是少帝刘辩比较胆小。董卓为什么废刘辩立刘协
一,我想这是个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董卓废刘辩立刘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何氏外戚集团早已形成的势力,便于自己控制皇帝! 董卓废刘辩立刘协,自任相国,将朝政控制在手中。至此,长期以来交替执政的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斗争,宣告结束,东汉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名存实亡了!此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便主要表现为各个官僚地主武装集团之间的冲突,即军阀混战了。
二,但此举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是 董卓及其幕僚所没有考虑到的。综观东汉一朝的权臣,没有人比董卓的机会好。而他,偏要把局面弄糟,糟到不可收拾。以伊尹,霍光自居,而给人的印象,是“又出一个王莽”。他作了不必要的废立,杀害无辜的何皇后和少帝,引起全中国有识之士的不平,也给了反对他的袁绍等人以有力的口实! 三,出于董卓感情,董卓对刘协确实有些好感。据晋人陈寿《三国志。魏书》之宋人裴松之的注有曰:“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四,也有人认为:董卓很笨。吕思勉批评他:为了替国家选一个好皇帝,董卓是可以原谅的,然而他无此权力,也无此声望;为了替自己篡位或揽权铺路,董卓那就不免自找麻烦。一个糊涂的少帝,要比聪明的陈留王容易驾御。董卓应该先把中央政府弄好;想废立,等待将来不迟! 五,东汉末年朝廷的大患是宦官把持政权。董卓到达洛阳之时,宦官刚好已被杀尽。而且,外戚也衰落了。董卓如肯向好里做,是十分容易收敛的。他似乎除了这件废立之事以外,也颇像是有心做好。他起用了很多好人,文人,又替陈蕃,窦武等人翻案。他提拔蔡奕,也重用了韩馥,刘岱,孔岫,叫这三人分别为益州牧,茺州刺史,豫州刺史,荀爽是一位布衣处士,董卓拜他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其他两位三公,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也均为一时之选。刘表做过何进的幕僚,董卓于废掉少帝,杀了何太后,与何家成了仇人后,却敢重用刘表,表他为荆州刺史。所以说就董卓入主洛阳初期来讲也心存一些理性,废刘辩立刘协确为董卓本意。 他们之间(1)什么大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