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徽的发展史 2014安徽历史

火烧 2023-02-03 04:54:51 1059
2014安徽历史 一、安徽历史给个详细的因天柱山旧称皖山而得其简称“皖”,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历史上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位于我国东南部,处于华东腹地,距东海300公里。省域东西最

2014安徽历史  

一、安徽历史给个详细的

因天柱山旧称皖山而得其简称“皖”,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历史上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位于我国东南部,处于华东腹地,距东海300公里。省域东西最大距离约45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70公里,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安徽东靠江苏省,西连湖北省,南与浙江省,江西省为邻,北与山东省,河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618.08万人。

安徽历史悠久。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洞里发掘出三、四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猿人骨化石,被命名为“和县猿人”,同时证明早在三、四十万年前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就有古人类活动。根据《左传》的记载:夏禹曾在涂山(今怀远的当涂)大会诸候,说明安徽早就是个著名的历史名地了。1912年安徽分芜湖、安庆、淮泗3道,领60县,省府驻安庆;1928年废道;1932年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62县;1949年4月21日后,设皖北行署;同年5月设皖南行署;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辖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黄山、安庆、淮南、淮北、蚌埠9个地级市,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宣城、惠湖、池州7个地区,63个县和9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省会设在合肥市。

安徽省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山脉主要分属大别山山系、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约在500-1900米之间。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内,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黄山山系位于省境江南地区中部,为世界著名自然风景区,古人早就有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于省境南缘,为皖浙两省界山;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间,最高峰不超过400米,低处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发源于休宁县内,为浙江省钱塘江正源,向东经新安江水库流入钱塘江,境内流长240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大小湖泊500多个,大小水库5000多座。位于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适合各类淡水动、植物生长。位于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面积90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可以作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安徽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烟叶、花生、油菜籽等;茶叶以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敬亭绿雪等闻名于世;境内的江河湖泊,盛产淡水鱼、虾、蟹、贝类及各种水生植物,其中,长江鲥鱼,巢湖银鱼最为著名;森林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火炬松、泡桐、毛竹、油桐、油茶、板栗、核桃、栎、漆、橡、棕等;干鲜水果中的歙县三潭批杷、砀山酥梨、怀远石榴,宣城水东蜜枣等在省内外素享盛誉。

安徽传统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如宣纸、歙砚、徽墨等历史悠久,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安徽旅游资源众多,有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近200处。风景奇绝的黄山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古称“南岳”的天柱山、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还有战国时期的古城寿春(即今寿县县城)、灵璧虞姬墓、乌江项羽祠、唐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铭》而闻名的“陋室”、保存在和县历阳镇上以李白《赠汪伦》诗而闻名的泾县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乡合肥有后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于凤阳建造的中都城遗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庆市有太平天国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歙县有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

二、安徽的历史文化概况安徽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安徽省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安徽的发展史 2014安徽历史

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 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同时,安徽的美食文化也是古今闻名,比如符离集烧鸡、徽香源烧鸡等以及由此繁生的烧鸡文化。

三、安徽的历史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有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可以看出有2730年的历史了!安徽是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

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

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

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四、跪求安徽历史

[文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历史风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鲧是雄居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富有平治水土的经验,在与尧舜斗争中失败。后来,禹在伊洛河一带,纠正过去以塞为主的错误做法,改为以疏导为主,开展新的治水工程。他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陂障洼地的薮泽散流,使肥沃的平原广野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难,散漫的流水又能积到一定的地方。禹平治水土,发展生产,得到群众支持,博得许多部落首领的拥护,确立了禹王权。为巩固政权,禹又沿颖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怀远县境内),大会夏、夷诸部从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就是"涂山大会",标志着夏王朝正式建立。后来,禹的儿子启在"钓台之享"大会正式废除"禅让制",开始了我国文明时代的历史。今天,在涂山上还留有相传建于汉代的禹王庙。

[艺苑奇葩]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流行于安庆、池州、徽州一带,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之一,它以安庆地方语言为歌唱基础,抒情见长,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富于韵味。黄梅戏剧目有大戏36本,小戏72出。唱腔100多种。伴奏乐器主要是高胡及民族乐器和锣鼓。黄梅戏以安庆为中心迅速发展,合肥及安庆市均有黄梅戏剧团和学校,农村有业余剧团。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

一、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

1.休宁县万安古镇

2.泾县桃花潭镇(原陈村古镇)

3.濉溪县临涣古镇

4.铜陵县大通古镇——和悦洲

(以上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更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5.肥西县三河镇

6.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7.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8.岳西县响肠镇

9.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

10.桐城市孔城镇

11.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

12.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

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

1.绩溪县龙川村(原大坑口)——湖村——磡头

2.绩溪县上庄——冯村

3.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

4.歙县许村

5.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村

(以上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更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6.歙县棠樾村

7.泾县黄田村

8.固镇县垓下村

9.黟县屏山村

10.黟县南屏村

11.黟县关麓村

12.泾县查济村

13.肥东县瑶岗村

14.蚌埠市蚌山区孙家圩子村

15.歙县雄村

16.休宁县右龙村

17.休宁县黄村村

18.绩溪县石家村

19.肥西县小井庄村

20.歙县昌溪村

21.歙县瞻淇村

22.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村

23.肥西县启明村——新光村——鸽子笼村

24.凤阳县小岗村

三、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

1、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

2、东至县东流古街

(以上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更名为历史文化街区)

3、五河县城关镇顺河街

五、安徽历史

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分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被称为“和县猿人”的能够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在这一地区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潜山县的薛家岗又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又在本省多处发现了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固镇县历垓下之战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

隋文帝在位时代的开皇之治促使这一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定都南京,现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属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安徽自古以来是文化发达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皖北地区到唐宋以后的皖南地区的转移。安徽,历史源远流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我国人才最为云集的地区之一,名人贤士享誉内外,正可谓“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

中国提出中部崛起政策,安徽省经济有一定的提高。合肥市,马鞍山市,黄山市等安徽城市也陆续加盟长三角经济区。

六、安徽历史文化有哪些

安徽历史文化: 文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老、庄故里: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

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

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文学: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

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黄梅之乡: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

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名人荟萃: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gcdzg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七、安徽的历史

龙川气象—徽州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

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皖东地区 芜湖鸠兹广场(滁州、马鞍山、芜湖、巢湖)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属于淮扬(即淮左)、金陵文化区,南京都市圈成员。

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皖南其他地方则是江南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古徽州(黄山市)文化区和浙江文化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

皖北(宿州、淮南、淮北、蚌埠等)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 正是基于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安徽丰富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