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七大名著有哪些 我國本有七大名著,為何後來取消了三部,專家:你看看都寫了啥
我國本有七大名著,為何後來取消了三部,專家:你看看都寫了啥 歷朝歷代都有著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衍生出的「國粹」也各不一樣,唐朝經濟繁榮,詩詞發展至了巔峰,宋代雖然戰亂不斷,但同樣出了一批詞人,而明末清

我國本有七大名著,為何後來取消了三部,專家:你看看都寫了啥
歷朝歷代都有著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衍生出的「國粹」也各不一樣,唐朝經濟繁榮,詩詞發展至了巔峰,宋代雖然戰亂不斷,但同樣出了一批詞人,而明末清初則是以小說為代表。明清小說當中,最為經典,最為人熟知就是四大名著,這四部作品經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價值取向已經深深影響的每個人,就連國外,也是翻拍了《西遊記》,成立了「紅學」等,其實在四大名著出來之前,一共是七大名著。
七大名著,也是代表2000多年歷史上最高的文學成就,這七大名著分別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以及《金瓶梅》,另外三本除了《儒林外史》之外,其餘的兩本名氣不在四大名著之下。
《聊齋志異》也被翻拍了電影,所以大多數人都了解這本奇書,聊齋又叫《鬼狐轉》,是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同許多讀書人一樣,都想要一朝中舉,可是屢試不第,最終只能以教書為生。
在40歲時,蒲松齡就開始收集民間流傳的鬼神故事,為了能夠聽到有趣的故事,蒲松齡就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往的行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來代替茶錢,就這樣,蒲松齡收錄了整整一本《聊齋志異》。
聊齋主要以鬼怪追求自由愛情為主,多數又以讀書人愛上女鬼,最為典型的便是寧采臣,其實蒲松齡是藉助這些離奇的故事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像是「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方平,又或是變成猛虎咬死愁人的向杲。
同時蒲松齡以讀書人為主,是在抨擊科舉制度,同時嘲笑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自從聊齋問世之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文言小說,再一次進入了巔峰期,不過他大多都是描寫鬼怪,過於荒誕,因此只能稱為「奇書」。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此時剛好是清朝的「康乾盛世」,在這樣的盛世之下,官場的黑暗也被放大,《聊齋》是以鬼神來諷刺,而《儒林外史》則是直接描寫儒林人士的悲慘命運。
范進用了畢生精力參加科舉,以至於家中窮得都沒有米下鍋,但他還不忘科舉,中舉之後,喜極而狂變成了瘋子,還是岳父一巴掌將他打醒,當地有頭有臉的鄉紳,更是給他送銀子、送房子討好巴結。
這樣的諷刺意味,也是因為乾隆大興文字獄,以考八股、開科舉的方法來籠絡士人,因此這本書在清朝一直受到打壓,也就沒有列入名著之列。
《金瓶梅》的成書時間較早,大概在明朝萬曆年間,作者叫「蘭陵笑笑生」,真實身份未知,這本小說是題材是由《水滸傳》武松殺嫂的一段情節演變而來,先後又收錄了兩百多個題材。
它的大體方向是以家庭生活為主,以普通生活揭露明代社會的黑暗現象,就連《紅樓夢》的創作都是以它作為基準,正因為它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被冠為四大奇書之首,但《紅樓夢》的誕生取代了它名著的地位。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