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绵竹哪里好耍 绵竹哪里的风景最美

火烧 2023-02-12 02:30:28 1039
绵竹哪里的风景最美 九顶山风光石头和泥土构成的、大地上隆起的一片山脉。在你的头顶,只配苍鹰和白云盘旋。没有坚硬的翅膀和灵魂的物灵,没有根系和脊梁的物灵,不配在你的石头上生长。我明白了你刚毅的构成,连泥

绵竹哪里的风景最美  

九顶山风光

石头和泥土构成的、大地上隆起的一片山脉。

在你的头顶,只配苍鹰和白云盘旋。

没有坚硬的翅膀和灵魂的物灵,没有根系和脊梁的物灵,不配在你的石头上生长。

我明白了你刚毅的构成,连泥土都是由石头构成的,细小的石头拥挤着,团结成一坡最庄严的和谐,不需要任何肥料都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漫天的绿色,或者彩色,铺展开来,构成许多美丽的平面,而线条温婉,褶皱因而幽雅,因而神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皮肤,光泽迷人,湿润而潮湿,总有体香弥漫。

绵竹哪里好耍 绵竹哪里的风景最美

细雨迷蒙的时候,草尖上晶莹的雨粒,在缭绕的雾霭里若隐若现,撩人的样子,让我想起一位女人脊背处细微的寒毛上的汗珠。

开花的,不开花的,藤蔓的,乔叶的,只要活着,都放声歌唱。

祥符寺

寺经炎宋题名在 僧有圭峰驻锡来

圭峰乃禅宗祖师,唐代高僧,曾于唐宪宗年间在祥符寺开坛讲法,开创了祥符寺早期的辉煌。

正是由于祥符寺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历代名人的墨宝和足迹,使其享有川西名寺的盛誉。

十二桥烈士王干青的一副对联就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该寺的历史文化渊源,建造历史沿革。

古刹忆当年,唐有圭峰卓锡,宋经张(木式)读书,清逢翰苑留题,若干个禅林真不俗。

道场开长老,始由居士布施,继以比丘规划,终得宰宫维护,将来法会正无边。

是的,若个禅林真不俗,由上至下的保护和推崇使得祥符寺历经千年,香火不衰,正法永驻。

祥符寺内有五重殿宇,阳光之下显得格外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步入其中,无不心生虔诚,怀此心细细品味寺中楹联,定有所悟、所获。

进入第一座金刚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其两侧对联甚为有趣:

开口便笑笑古笑令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客客天容地于人无所不蓉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去谈,相信读到此联的人必会在与弥勒佛的对视中发出会心一笑。

在祥符寺中像这样以佛家谦、慎、忍、让的品行解芸芸众生劳苦烦愁的对联还有很多,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如: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证禅心

作佛子应当勤修戒定慧 为沙门就要息灭贪嗔痴

上座从哪里来请把包袱放下 大德到何处去最好安定身心

发菩提心由定生慧 趣解脱道以戒为师

细读这些对联,一种平和、圣洁的情绪由心而生,联中所透出的化育万物的慈爱与坚韧,于人的身心莫不是一种极大的抚慰和呵护。

据介绍,祥符寺中有楹联近百幅,多为清朝到民国间,四川著名书家所题,以石刻、木雕保留至今,已成为祥符寺重要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共同烘托起这座千年古刹浓重的佛教文化氛围。

清人李调元为该寺所题的一幅对联将此氛围描绘得入木三分:

到来人我皆忘却 听去松风总是禅

游祥符寺,寺中楹联不可不看。

三溪寺

土门有一古刹,名三溪寺。

名声比钟声响得远。

既为“三溪”,此必与水有关。

名观名寺自古占尽中国风水,三溪之地也必为宝地。

果然,寺旁水源众多,所出者尽皆神奇,汇山泉而成。

水波荡荡者为“困牛湖”,湖中有岛,神情寂然,若大智者,隐于雾气之中,有若水牛于湖中泅水,此“困牛湖”之意蕴所在。

湖下有一泉更奇,水面不宽,怪异嶙岣之山石处其中,水清映底,三股清流从岩石下汩汩喷出,仿佛

是从岩石中挤出的水。

这泉水就多了些珍贵,此泉被叫做“三箭之水”,颇有些缘由。

有众所周知的传说,

因为传说得久了,泉水自然又多了些灵怪之气,都说饮此水可以清心消火,说得神的,还可以美容。

信则

灵,凡事若此,也不必较真。

在饮着清泉的时候,如果突然想起关于这泉水的优美传说,水的滋味就更加

意蕴深长。

心情一好,哪还会得病?

在水边的崖石之中,赫然还有一石碑,古旧得有些面目全非,细读碑文,上著:“绵竹城西距城十里

许三溪山广安寺之左有神泉……” “相传以为有蜀侯孟氏昶……”等碑文依稀可见,再一看碑文之末署着

“明弘历”字样,顿感泉水的老道,传说也有了些依据。

不信也不行了。

正在这边细读碑文,原土门镇副镇长丁红先生又带我们到一个去处,拨开沿途的梨花。

踏着铺满梨花

瓣的小路前行五十米,在两山的凹处,在梨花的掩映中也有一眼清泉,水面约十米,清澈见底,水底有纤

巧的鱼儿往来,有“世外桃源”境界。

一位农人坐在水边沉思,其倒影与满山梨花的影子共映水中,若仙

似幻。

问泉名,答日:老泉,也不知名。

并请我们为其命一名。

我看到水面荡漾的梨花瓣,被水底的鱼儿

嬉戏着在湖面摇曳,一阵风吹来,数瓣梨花于阳光中悠扬飘落于水中,我说道:不如就叫“浣花泉”吧!

都叫好。

其实三溪美景,我不是第一次欣赏了,但掩藏于山凹梨花丛中的“浣花泉”却是第一次缘见,有一种

品尝到友人珍藏的好感觉。

几只绿羽毛的绿鹰在水边合着水波的节拍摇着尾巴,看来它们也比较满意自己

的家园。

当我们爬上困牛湖的山坡上,一阵雾气袭来,阶梯形的茶田在雾中出没,它们的样子让我想起一些女

子另样的发型。

许多采茶女红红绿绿的身影像天上散落的云霞,翻飞的手指像在弹拨竖琴。

茶歌从雾气中

传来:“裁一片白云,披着围巾,摘一片彩霞,染红双鬓……”

喜欢清雅的我被感动了。

走到近处,我看见采茶女的眉梢上挂着露珠,红红的脸颊映衬得茶树更鲜嫩。

困牛湖水在雾中微波荡漾,让我陡然明白,难怪这里出名茶,原来这里有好水;难怪这里出名泉,原来这

里有佳茗。

湖边,几株老梨树在雾中聚为一团,虬枝缠绕,远远地看上去就像几位得道的老者在品茗奕棋,

真真是绝妙的风景。

这风景有一种清瘦之美,有点道骨仙风的味道。

从湖上下来,穿过一片梨花坡、一片桃花林和一坡青青绿绿的茶田, “三溪寺”就掩映于数棵老樟树

之下,古刹森严,暮鼓晨钟在每一瓣梨花之上回荡,振落了花瓣上的露珠。

雾气起来又散去,散去又起来,

像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一片土地就更加别样起来。

一幅“三溪诗意图”已经在我心中酝酿着。

三溪魅力是一个“瘦”字,因为“瘦”,它有了一点佛境与道情;因为“瘦”,所有的花看上去都那

么楚楚可怜;因为“瘦”,所有的水都那么的温婉而蕴味悠长;因为“瘦”,让在风中的我,才心存高远,

神情旷达。

天地之大,有许多的美丽,那么,在这一个季节,就让我做一朵梨花吧!

严仙观

严仙观,又名君平庄,在绵竹城北约6公里处,今汉旺镇武都村。

现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三年(1 704年)重建,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 758年)又扩建增修,气势磅礴,殿宇辉煌。

山门正中上方有“严仙观”三字,左边墙上书“君平庄”,右墙上写“武都山”,墨迹犹存。

门前有池,名“五担池”,广约0.20亩,水深清澈见底。

入山门20米便是正门,也有称“灵官楼”的,为一楼一底建筑,楼上塑灵官像,左右两侧安放钟鼓。

门前有紫薇树2株,高与檐齐。

正殿为宫殿式建筑,斗拱垂脊,重檐飞角,第一重殿塑二王神像,两侧环殿有神像为十二金仙,像高2.5米,神态各异。

第二重殿正中塑严君平,左右是二位神像,上为玉皇楼,殿两侧为厢房。

殿前有“君平池”,面积约40平方米。

池上有亭,八角八柱,池中每年白莲丛生。

第三重殿供奉斗母神像,殿内壁尚有明代壁画,殿柱系石料,上有奇形怪异的兽像,至今仍完整保存。

此外,观内还有“苍蒲井”、 “通天并”、 “雄黄井”、 “龙王塘”等古迹。

旧严仙观占有40余亩,周围丛林环抱,观前有泉、塔依偎,观后有群山保护,幽静典雅,庄严肃穆,世为道家胜地,元代时期,香火鼎盛。

民国6年(1 91 7年)住持向明初,曾“开七”传道,并组织“道教会”。

观内原保存有木刻《道藏经》一部、木刻《皇经》一部、《君平指》一部以及杨雄著的《太玄经》。

民国时期,严仙观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中神像遭毁严重,原有建筑面貌全非,现存者尚有山门、大门两侧的钟鼓楼、斗母殿的兽像石础和壁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