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有没有姓梁的皇帝 南北朝时期南梁皇帝,梁后废帝“萧纪”简介

火烧 2022-01-14 01:02:21 1084
南北朝时期南梁皇帝,梁后废帝“萧纪”简介 人物生平萧纪自小勤学,不好轻华。后封武陵郡王、彭城太守、扬州刺史等职,后出任益州刺史;侯景之乱时,萧纪坐拥四川军政资源,不前往平乱;梁武帝死后,萧纪见天下无主

南北朝时期南梁皇帝,梁后废帝“萧纪”简介  

人物生平

萧纪自小勤学,不好轻华。后封武陵郡王、彭城太

守、扬州刺史等职,后出任益州刺史;侯景之乱时,萧纪坐拥四川军政资源,不前往平乱;梁武帝死后,萧纪见天下无主,在世子萧圆照的提议下,于公元552年4月于成都自立为帝,年号天正,在位2年,为萧绎部将樊猛杀死,葬处不明。

萧纪称帝之后就面临西魏的进攻与梁元帝的讨伐;最后萧纪被被梁元帝的部将樊猛所俘,与其第三子萧圆满被杀于硖口,萧纪享年四十六岁。

人物事迹

入蜀皇子武陵王萧纪

依正史所载,古代有不少皇子入蜀或做藩王或当官或旅居,其中以梁武陵王萧纪和隋蜀王杨秀对蜀地的贡献和影响最大。
  早在西晋太康(280-289)末年,晋武帝封第十六子司马颖为成都王。然而司马颖窥视皇位不愿远离京城,以“蜀乱”为由拒不入蜀,于是朝廷割南郡(今湖北荆州)的华容、监利等四县合置成都郡,以作为司马颖的成都国。成都之外设成都国,可谓蜀地稀奇之事。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齐武帝之子始兴王萧鉴被任命为益州(辖地包括今四川大部)刺史。萧鉴是历史第一个来四川的皇子。为了让萧鉴高高兴兴地去成都,朝廷煞费苦心地散布一个迷信传说:南朝刘宋泰始(465-471)年间,成都的河道出现了一个沙洲小岛。道士邵硕称小岛出现在城边表明将有贵王驾临益州。不久刺史衙门前的石榴树在寒冬开花,刺史刘亮觉得很奇怪就问任硕,任硕回答:“花不按季节规律开放,表明宋国将亡。二年后阁下会去世,再过九年刘宋就会亡国。之后有王胜喜来益州当刺史,届时蜀土就会太平。这里的“王胜喜”反过来念音同“始兴王”。
  南朝齐灭亡后,梁国建立。梁武帝意识到益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大同三年(537)决定派第八子武陵王萧纪到成都担任益州刺史。

史书记载萧纪“颇有武略”、“少而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勤学有文才”而且“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说明他很有个性又能干。梁武帝以他作为人选,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但萧纪以道路险远为由坚决推辞。梁武帝便劝诫他:“天下方乱,唯益州可免,故以处汝,汝其勉之”。萧纪听了仍唉声叹气,出宫后又进宫,反复数次面见其父,希望能不去益州。梁武帝又苦口婆心地说:“你曾说我有一天会老。真到哪一天,你从益州回来,我们还会相见。”因推辞不掉,萧纪只好赴任。
  萧纪入蜀时,蜀地十分萧条。为躲避战乱,不少蜀人已离开家乡,许多城市因而空废,于是原本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僚人陆续迁入蜀地遍布各处。

过去益州官员通常每年要征伐僚人,靠俘虏僚人作家奴或掠夺僚人财产以补公、私之需。而萧纪对僚人采取了以抚慰为主的手段,改变了过去强迫性的征税方式,比较好的处理了民族关系。萧纪又将那些已空废多年的城市恢复设置,改变了蜀地无序混乱的状态,如萧纪设立的邛州和戎州,之前已空废了百年以上,而如今这俩座城市还在,只是名称已改作邛崃和宜宾。
  自西晋末年至萧纪入蜀前的二百年间,蜀地战争频繁,蜀人反抗暴政的事件此起彼伏,因而古人有“蜀人乐祸贪乱”或“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定论。而萧纪在蜀持政的十七年期间,基本没有出现过民变,蜀地得以休养生息。萧纪还向南开拓了宁州(今云南省东南部)、越`(今四川攀西地区)两郡,使这些地区在脱离中央政府近二百年后纳入了梁国的疆域。

萧纪向西又与吐谷浑通商,使远在新疆、中亚一带的西域各国与益州间的陆路交通畅通。此后西域各国的使节均经过益州中转到达梁国首都建邺(今南京)。同时期,民间商业往来也十分活跃。不少经商的西域人来四川定居,如隋代著名学者何妥的父亲何细胡是粟特人(生活在中亚一带的印欧人种),入蜀后在郫县安家。他被萧纪任命为财政官员,管理益州的金银锦帛,何家乘此机会成为了蜀中巨富。
  治理成都期间萧纪政绩卓著,为蜀地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资治通鉴》评价他“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梁武帝对萧纪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加封他为征西大将军。

萧纪本来就是梁武帝最喜爱的儿子,当初他到益州做官,按照朝廷“牵制亲王”的政策,萧纪的长子萧圆照应当留在京师在人质,但梁武帝格外开恩让其父子一同入蜀。对于萧纪的成功,他的皇兄们纷纷感觉到压力,有的甚至忌恨他。邵陵王萧伦曾屡次被梁武帝找茬贬去官职,心中总觉得父亲处事不公平,听说萧纪被加封官职后,萧伦不禁抚枕长叹“武陵王有什么功劳,官位竟然在我之上?朝廷昏愦,哪里懂得用人”。梁武帝得知大怒:“武陵王有体恤百姓和开拓疆域的功劳,你萧伦有什么本事来争功?”有一年梁武帝很想念儿子,便派遣南朝最有名的画家张僧繇到成都给萧纪画像以便带回京师观看。
  公元548年,梁国发生“侯景之乱”,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相继遇难。梁武帝的第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号召各地的藩王救驾。萧纪准备从成都出兵时,萧绎担心弟弟抢夺皇位就写信阻:“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随后又给萧纪写了封信说:“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意思是我们可以像三国的东吴和蜀汉各守一方,互不干涉;我们兄弟俩感情深厚,应当经常书信相往。

自立为帝5公元52年萧纪由于不甘心只做个刺史,加之手下官员和儿子萧圆照极力鼓动,萧纪在成都称帝,取年号为“天正”。次年,萧纪率军攻打萧绎,在巴东三峡战败身亡,年仅四十六岁。而北方的西魏国乘机出兵夺取了蜀地,从此蜀中又陷入了战乱不断、生民涂炭的局面。

公元552年8月,萧纪统领大军东下,准备攻灭在江陵称尊的兄长萧绎,萧绎派人请求西魏出兵援助,西魏遣大将尉迟迥带领大军直攻成都,萧纪宁愿失去成都,大军仍继续乘船顺长江东下,将士们却都是四川人,盼望返乡杀退西魏军,萧纪就制成1斤重的金饼1万个,银饼5万个,要将士们卖命征战,立功者赏以金,银饼,但是一路上,将士们打了几次胜仗,萧纪都失信不予赏赐,致使将士怨恨,人心思变,萧纪自知无力攻破江陵,只得派度友尚书乐奉业赴江陵,向萧绎求和,乐奉业见了萧绎,反而说萧纪的军队缺粮,士兵死伤不少,要击败他很容易,萧绎也就拒绝和谈。

公元553年7月,萧绎命令军队反攻,长江两岸14城的守将纷纷背弃萧纪,开城投降,萧绎又派游击将军樊猛带兵断绝了萧纪的退路,又将战船连成环形阵,把萧纪的龙船围在核心,樊猛跳上萧纪的龙船,挺直长矛,直奔萧纪,萧纪胆战心惊,慌忙取出一袋金饼扔给樊猛,哀求说,这袋金饼赠给将军。只求你送我去见见七官(萧绎),樊猛厉说呼斥说,天子怎么可以随便去见,这些金饼,只要杀了你,还不都是我的,说话间,举手一矛,将萧纪刺倒在舱板上,又加上一矛,结果了萧纪的性命。


  萧纪的太子萧圆满见父亲被围,驾船快速驶来援救,也死于乱刀之下,益州全境很快被西魏占领。


  萧纪史称武陵王,死后被萧绎开除族籍,改姓饕餮。

武陵王萧纪不舍金饼的故事

公元552年4月,时任益州刺史的武陵王萧纪抓住侯景之乱后梁国无主的机会,抢先在成都称帝。同年8月,他统率大军顺江东下,准备歼灭在江陵也宣布登上皇帝位的七哥萧绎,以夺取天下。

为了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萧纪在出征前将他在蜀地经营多年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全都拿了出来,命人铸成一斤重的金饼1万个,银饼5万个,每一百个装一箱,共装了金饼100箱,银饼500箱。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他让人把这些金饼和银饼悬挂起来,慷慨激昂地表态说:“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将来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我们要平定乱贼侯景,希望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勇敢作战,凡立功者,皆有奖励。”那些金饼、银饼像一面面奖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看得人眼睛也放出光来,将士们被刺激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地要求马上出发。萧纪满意地微笑着,把手中的宝剑一挥,刹那间,千帆竞发,战船把宽阔的长江江面都填满了。

萧绎听到弟弟萧纪出兵的消息,着实吓得不轻。萧纪是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自小勤奋好学,写文章很有文采,全然没有纨绔子弟的轻浮习气,凡事很有主见,深得武帝喜爱,他7岁时就被封为武陵郡王,18岁以前就先后担任过将军、郡守、刺史等官职,是武帝众多的儿子中唯一因为功业而不断得到升迁的。30岁时,萧纪任职益州刺史,统管益、梁等十三个州。他的确很有才能,在四川励精图治,对外和周边搞好关系,发展贸易,在内鼓励农耕,支持农业生产,四川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当江南因为连年战乱,以至“人迹罕至,白骨成堆”的时候,益州却因为地理上的封闭性而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可谓兵精粮足,难怪元帝萧绎对这个八弟要惧怕三分呢。怕归怕,但也不能束手就擒,萧绎迅速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派人封锁瞿塘峡口,不让战船东下,二是请求西魏出兵,进攻成都,直捣萧纪的老巢。

战争首先在瞿塘峡口展开,梁元帝萧绎的部队在峡口南北两岸修筑城堡,运石填江,用铁索将江面横断。萧纪的战舰无法通行,他也命令在大江南北两岸修筑了十四个城堡,步步为营,突破铁索阻隔。萧纪还是很懂心理学,每次战斗前,都让人把金饼和银饼从箱子里取出来,张挂在桅杆上,宣布立下战功,这东西就是你的了。将士们在金饼的激励下,士气高涨,作战果然十分卖力气,几次战斗打下来,都取得了胜利。得胜回营后,大家都盼着能将金饼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然而萧纪那里却没了动静。

萧纪不是不知道该把金饼发给谁,而是想着这沉甸甸、黄澄澄的宝贝将要易主,心里着实舍不得。所以,仗是打胜了不少,可奖励却一个也没兑现。有胆大的将士要求面见统率请赏,萧纪听了心慌不已,连忙让侍卫转告说自己身体有恙,正在养病,一概不见。

时间一长,头脑再实诚的人也明白了,萧统帅挂出来的金饼不过是张画饼,让大家过过眼瘾而已,大家顿生受骗上当之感,斗志随之锐减。此时又传来消息说,西魏的军队已拿下汉中,就要打到成都了,将士身为四川人,家乡失陷,人人思归。萧纪断然拒绝了人们的要求,不过他也看出来了,再向前进攻,多半也是凶多吉少。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还算明智的选择,派度支尚书乐奉业赴江陵向元帝萧绎求和。不承想乐奉业也实在瞧不起萧纪的所作所为,向元帝交了实底,说川军人心涣散,一击即溃,千万不要同他讲和。

公元553年7月,元帝萧绎命令部队反攻,一举夺取了三个城堡,其余城堡的守军一见,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萧纪的大军转瞬就分崩离析,兵败如山倒。游击将军樊猛率军截断了萧纪的退路,用战船连成环形阵,把萧纪的龙船围在核心。元帝萧绎秘密派人传来圣旨说:“如果让萧纪生还,那就是不成功。”樊猛心领神会,带人跳上龙船,闯进萧纪的卧室,挺长矛直奔萧纪。萧纪心惊胆战,边绕着床跑,边从床旁的箱子里掏出一袋金饼扔给樊猛,请求说:“我用这袋金饼雇你,送我去和我七哥见一面!”樊猛冷笑着说:“天子是你想见就见的吗?杀了你,这些金子能跑到哪里去呢?还不都是我的?”说罢,一矛将萧纪刺杀在舱板上。

萧纪之败,不是兵不精,将不勇,粮不足,而是输在了一个常人易犯的小毛病上,那就是吝啬。因为舍不得,他的一个个货真价实的金饼,变成了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画饼。他暂时地守住了金饼,却失去了人心。当把身外之物当作了生命,那这种生命必然是可悲和短暂的。

在人生的历程中,千万不能小窥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历史上许多人的大事业,都是绊倒在它上面,萧纪的金饼就是一个明证。

史籍记载

《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梁书·武陵王纪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记载:

武陵王纪,字世询,高祖第八子也。少勤学,有文才,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天监十三年,封为武陵郡王,邑二千户。历位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轻车将军、丹阳尹。出为会稽太守,寻以其郡为东扬州,仍为刺史,加使持节、东中郎将。征为侍中,领石头戍军事。出为宣惠将军、江州刺史。征为使持节、宣惠将军、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寻改授持节、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加鼓吹一部。大同十一年,授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初,天监中,震太阳门,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解者以为武王者,武陵王也,于是朝野属意焉。及太清中,侯景乱,纪不赴援。高祖崩后,纪乃c号于蜀,改年曰天正。立子圆照为皇太子,圆正为西阳王,圆满竟陵王,圆普南谯王,圆肃宜都王。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丰侯治征西大将军、益州刺史,封秦郡王。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并固谏,纪以为贰于己,皆杀之。永丰侯痔驹唬“王不免矣!夫善人国之基也,今反诛之,不亡何待!”又谓所亲曰:“昔桓玄年号大亨,识者谓之‘二月了’,而玄之败实在仲春。今年曰天正,在文为‘一止’,其能久乎?”

太清五年夏四月,纪帅军东下至巴郡,以讨侯景为名,将图荆陕。闻西魏侵蜀,遣其将南梁州刺史谯淹回军赴援。五月日,西魏将尉迟迥帅众逼涪水,潼州刺史杨乾运以城降之,迥分军据守,即趋成都。丁丑,纪次于西陵,舳舻翳川,旌甲曜日,军容甚盛。世祖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硖口夹岸筑二垒,镇江以断之。时陆纳未平,蜀军复逼,物情b扰,世祖忧焉。法和告急,旬日相继。世祖乃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撤禁兵以配之;并遣宣猛将军刘惫苍嘉鞲啊A月,纪筑连城,攻绝铁钅巢。世祖复于狱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众一旅,上赴法和。世祖与纪书曰:“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九黎侵轶,三苗寇扰,天长丧乱,獯丑冯陵,虔刘象魏,黍离王室。朕枕戈东望,泣血西浮,殒爱子于二方,无诸侯之八百,身被属甲,手贯流矢。俄而风树之酷,万恨始缠,霜露之悲,百忧继集,扣心饮胆,志不图全。直以宗社缀旒,鲸鲵未剪,尝胆待旦,龚行天罚,独运四聪,坐挥八柄。虽复结坛待将,褰帷纳士,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乌巢之米,不访于荀攸;才智将殚,金贝殆竭,傍无寸助,险阻备尝。遂得斩长狄于驹门,挫蚩尤于枫木。怨耻既雪,天下无尘,经营四方,专资一力,方与岳牧,同兹清静。隆暑炎赫,弟比何如?文武具僚,当有劳弊。今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指宣往怀。”仍令喻意于纪,许其还蜀,专制岷方。纪不从命,报书如家人礼。庚申,纪将侯睿率众缘山将规进取,任约、谢答仁与战,破之。既而陆纳平,诸军并西赴,世祖又与纪书曰:“甚苦大智!季月烦暑,流金烁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以兹玉体,辛苦行阵。乃眷西顾,我劳如何?自獯丑凭陵,羯胡叛换,吾年为一日之长,属有平乱之功,膺此乐推,事归当璧。傥遣使乎,良所迟也。如曰不然,于此投笔。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上林静拱,闻四鸟之哀鸣;宣室披图,嗟万始之长逝。心乎爱矣,书不尽言。”大智,纪之别字也。纪遣所署度支尚书乐奉业至于江陵,论和缉之计,依前旨还蜀。世祖知纪必破,遂拒而不许。丙戌,巴兴民苻升、徐子初等斩纪硖口城主公孙晃,降于众军。王琳、宋r、任约、谢答仁等因进攻侯睿,陷其三垒,于是两岸十余城遂俱降。将军樊猛获纪及其第三子圆满,俱杀之于硖口,时年四十六。有司奏请绝其属籍,世祖许之,赐姓饕餮氏。

初,纪将c号,妖怪非一。其最异者,内寝柏殿柱绕节生花,其茎四十有六,[靡可爱,状似荷花。识者曰:“王敦杖花,非佳事也。”纪年号天正,与萧栋暗合,佥曰“天”字“二人”也,“正”字“一止”也。栋、纪c号,各一年而灭。

后世评价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梁元帝萧绎及以后的历代各朝均视萧纪为叛臣逆子。萧纪死后,他在益州的功迹被否定的一无是处,但蜀地老百姓却没有忘记他。萧纪曾在彭山县东三十里操练水军,后人就在该处修建了一座寺庙称为“武陵寺”用以纪念他,可惜后来毁于战火。

遗迹考据

上世纪初叶成都万佛寺出土了不少精美的南朝时期佛像,其中一尊阿育王像造于萧纪入蜀的当年(大同三年)。1995年考古专家在成都西安路发现了一尊圆雕的阿育王石造像,根据像后铭文确定建造时间是在萧纪称帝之际。阿育王意译为“无忧王”,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他在位时国势强盛,统一了印度大半疆域。这尊阿育王像折射出萧纪的雄心壮志,是目前四川境内残留不多的能让人联想到武陵王萧纪的古代遗物。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梁武帝萧衍

母亲:葛修容

兄弟

大哥 昭明太子萧统

二哥 豫章王萧综

三哥 梁简文帝萧纲

四哥 南康简王萧绩

五哥 卢陵威王萧续

六哥 邵陵携王萧纶

七哥梁元帝萧绎

姐妹

永兴公主萧玉姚

永世公主萧玉婉

永康公主萧玉

富阳公主,下嫁张缵

长城公主萧玉,下嫁柳偃

儿子

长子 萧圆照:武陵世子→皇太子,被萧纪立为太子

二子 萧圆正:江安侯→西阳王,被萧纪立为西阳王

三子 萧圆满:竟陵王,,被萧纪立为竟陵王

四子 萧圆普:南谯王,被萧纪立为谯王

五子 萧圆肃:宜都王→(西魏)安化县公→(北周)棘城郡公,被萧纪立为宜都王

女儿

淮南公主萧妙瑜:夫临贞忠壮公杨敷,杨素之庶母

有没有姓梁的皇帝 南北朝时期南梁皇帝,梁后废帝“萧纪”简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