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郭嘉和诸葛亮 评价历史上的郭嘉?
评价历史上的郭嘉?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
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
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臣策未决,嘉辄成之。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不幸短命,事业未终。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
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三国志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他与程昱、等谋士称为"曹操五大谋士".
曹操表郭嘉「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
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
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国语日报字典),体通性达。
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桓,震威辽东,以枭袁尚。
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方将表显,短命早终。
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连毒恨这个字眼都出现了,可见其心目中的重要性)丧失奇佐。
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
曹操因为痛失军师而频频书信给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
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
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话来说就是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贤内助),又以此痛惜。
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
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因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军师呀)。
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
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
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