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俚语与方言俗语的区别 佛教谚语俚语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火烧 2021-07-28 18:25:41 1095
佛教谚语俚语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即产生于庶民之间,有关佛教之日常用语或习惯用语,其形式大多倾向于口语化、鄙俗化。由于俗谚具有直接表露社会百态、反映风俗特征之性质,于近数十年来,渐受学界所重,而不仅视

佛教谚语俚语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俚语与方言俗语的区别 佛教谚语俚语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即产生于庶民之间,有关佛教之日常用语或习惯用语,其形式大多倾向于口语化、鄙俗化。由于俗谚具有直接表露社会百态、反映风俗特征之性质,于近数十年来,渐受学界所重,而不仅视之为民俗学或语言学之重要资料。如对中国佛教史之研究,广泛之俗谚资料,可呈现佛教于庶民阶层弘布之概貌、佛教信仰在一般庶民生活之影响力,或庶民对佛教教义、行事等之心态反应,乃至于一国一地由于风尚习惯之不同而表现出迥异之佛教文化。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一谚,反映出我国将佛像涂成金黄色或覆以金箔之习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一谚,显现唐代(宪宗迎佛骨时)佛教信仰之热烈;「秀才不是穷家儿,和尚不是富家儿」、「无法子,就做和尚」等谚,反映昔时颇不乏由于生活困窘而投身寺院以谋温饱之情形;「平日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等谚,反映出庶民信仰之特质,即基于现世利益或祈请除灾避难之情;「宁可荤口念佛,不可蔬口骂人」、「地狱门前僧道多」等谚,表现庶民对宗教实践之批判反省观感;「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之谚,则显示庶民对善恶果报及命运之心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