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卢象升杨嗣昌 明朝最后的战将卢象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火烧 2021-11-28 11:37:11 1040
明朝最后的战将卢象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在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镇,有一座忠肃祠,是为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祠堂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时间回到崇祯即位第二年,当时大明防
卢象升杨嗣昌 明朝最后的战将卢象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明朝最后的战将卢象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在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镇,有一座忠肃祠,是为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祠堂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

时间回到崇祯即位第二年,当时大明防线崩溃,各路援军畏缩不前,十九岁的青年皇帝,第一次体会到心寒齿冷的痛苦。有一个年轻人,给他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到30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竟然在当地招募了1万多民团,千里迢迢到京城来勤王。面对凶悍的满洲八旗和烧杀劫掠的惨相,这群从未见过刀兵的民兵,以及那位相貌俊秀的知府,非但毫无惧色,反而群情激昂,多次积极请战,嗷嗷叫着要去玩命。于是崇祯也记住了这个靠谱的人,记住了他的聪明,睿智,带兵有方,更重要的是他的热血与忠诚: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中进士。先做户部主事,又做大名知府,在崇祯二年那场兵灾前,他的日子过得很普通,东林党众正盈朝时,大家都忙着巴结东林党,他偏不巴结。后来魏忠贤当权了,大家又忙着巴结阉党,他还不巴结。

别人闲着的时候喜欢看书下棋听戏,他闲着的时候喜欢骑马射箭练武;别人读的书,最多是四书五经,他最喜欢的一本,多年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却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然后就是崇祯二年,他彻底不普通了一把,后金军来了,别人要么缩头要么逃命,他招了1万人,雄赳赳气昂昂要上战场。

从这以后,不普通的卢象升,就走上了一条不普通的人生路。崇祯三年升了官,提拔成负责练兵的昌平、大名、邢台三地练兵的参政。巧合的是,这三个地区,恰是当年戚继光蓟州招兵的地方。卢象升捧着戚继光的书,有样学样地摸索着干,外带自己一点发明创造。

到了崇祯六年,真个练出了一支精锐来。这时明朝西北农民起义已经大起,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没完没了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折腾。卢象升临危受命,先率军开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破农民军数万人。此战异常凶险,卢象升先率军破敌,将农民军逼至山崖,对方用冷箭射伤卢象升额头,卢象升不惧,抹着满脸血提刀带头冲锋,终把这股农民军击溃。此战得胜后,卢象升有了一个绰号卢阎王。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被命名为天雄军。

天雄军之所以战斗力强,与卢象升对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研读不无关系,但他同样也有自己的发明。天雄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且相互之间多有亲属关系,凝聚力极强。与此同时,天雄军的中级军官,许多都是由富有战斗经验的文官担任,这些人无匪气有血气,打起仗反而更勇猛,纪律性更强。

当然如此凝聚力,也得益于卢象升本人的干部带头作用,每次打仗,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另外军队有军规:冲锋时,军官要冲在士兵前面,军官落在士兵后面的,战后定斩不饶,真个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上面这几条,几百年后几个湖南书生有样学样,打造出了一支深远影响近代中国史的铁血强兵:湘军。

从崇祯六年起,卢象升率领他的天雄军,先战湖北旬阳六县,率孤军深入山谷绝地,九战九捷,消灭农民军马回回部数万人,继而又在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官升五省总理,节制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并被赐尚方宝剑。6个月后,卢象升在洛阳大破李自成,并一路追杀到滁州,与30万农民军血战,经一天一夜战斗,再次打垮李自成,迫使李自成逃往陕西。短短3年间,卢象升大小百余战,先后击败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部,可谓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