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三省地图 貴州,為什麽直到明朝才變成了省?

貴州,為什麽直到明朝才變成了省?
文/王凱迪
貴州,富貴之州,這個有福氣的省份名稱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當我們回望貴州歷史,發現貴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並沒有形成獨立的省級建制,這種情況直到明朝才發生了改變。
那麽,是什麽讓貴州突然成“省”呢?
01 地無三尺平
今天的貴州省坐落在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腹地,“地無三尺平”、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人們對於貴州的標誌性印象。貴州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山地縱橫的崎嶇地貌不僅限制了貴州與外界的交通與聯繫,更分割了自身的各個地區。
圖/貴州山地美景
在西北部巴蜀地區,東部荊湖地區以及南部嶺南地區的包圍之下,貴州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是處在農業文明難以觸及的山脈夾縫之中,甚至自身內部各個區域也因為烏江、沅江與珠江等不同水系流域的劃分而難以形成統一的整體。在這樣的背景下,貴州在明朝之前的歷史中長期分別隸屬於周邊的行政區劃之下,但實際上則多是處在當地苗蠻部族首領的統治之下,中央王朝僅僅是羈縻管理而已。
圖/貴州水系
02 轉機出現
貴州之地對於農業時代的華夏帝國可謂是萬分糾結的存在。由於地形與交通原因,這裡的農業賦稅收入不僅十分稀少,而且難以向外供給,甚至需要周邊的湖南與四川等地適時進行貼補,但是,貴州所處的地形又讓中央王朝不得不重視。
一旦來自雲南一帶的割據勢力深入貴州,就會如一把利刃插入巴蜀與荊襄的肘腋之間,對這兩處中原王朝的財源之地形成巨大的威脅。因此,守湘守蜀邊必須守黔,這成為唐宋乃至於明朝等漢族中央王朝的默認選項。
元明之交,貴州地區的重要性便逐漸體現出來。元朝在唐宋之後順利收復了割據數百年的雲南,並設立雲南行省。於是,元政府在貴州南北先後設置了播州宣使司(治遵義)與八番順元宣慰司(治貴陽),用以保證中央政府對雲南的有效管轄,並用以保證元帝國對東南亞地區的軍事戰略供應。
明朝建立之後,元朝在雲南地區的梁王殘余勢力直至1382年才被沐英與傅友德的大軍所征服。因此,雲南的安定與否同樣成為了明王朝的重要關切。作為明王朝統禦雲南地區,並保持東南亞三宣六慰體系的重要通道,直線入滇的貴州路線成為重中之重。
圖/明代的三宣六慰體系與交州府
03 從衛所到省
為了控制這一交通要道,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年間陸續派遣數十萬軍隊在貴州進行軍事屯田,並在道路沿線建立衛所。這種大規模的移民明顯大大改變了當地的民族結構,也讓貴州成為中央直轄成為了可能。
隨著衛所制度的不斷發展,明帝國對貴州的控制力逐漸加強,逐漸在這塊各省交界之地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政令與轄區。就這樣,有了需要與條件的明朝,於公元1413年建立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正式開啟了貴州的省級時代。
今天,處於滇黔古驛道上的貴州安順,便是當年衛所雲集的軍事要地。在歷經幾百年的風霜雨雪後,明朝初設立的一系列和軍事有關的地名,卻奇跡般的保留了下來,一直沿革到今天。
參考文獻:1.中國全史百卷本
2.明史·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