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伯陵和共产党打过几次
薛伯陵和共产党打过几次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国民党高级将领,与红军和解放军交战多次,主要战役约有5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汤坑会战:“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dz、叶挺等率起义军南下广东,进驻潮梅一带地区。

薛岳奉李济深命令率新编第二师迅速开往揭阳、普宁地区,协同陈济棠、徐景唐部,在汤坑与起义军展开激战。
所部四个团都被击败,师部也被包围,全师覆灭在即。
这时,叶挺部营长欧震叛变革命,阵前倒戈。
他便抓住这个时机,在赶来增援的邓龙光部协同下进行反攻。
起义军寡不敌众,弹药将尽,被迫撤退。
2.破坏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广州起义。
薛岳奉张发奎电令,调所部两个团于12日晨从江门到达河南。
3时半,从士敏士厂渡河进攻东堤一带,并沿永汉路搜索而上,进攻财政厅。
这时,其师驻在广州的第四团正进攻观音山。
上午8时,占领该山后,第四团连续五次向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原市公安局),进攻均被击退。
晚上10时,在李福林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和右派广州工人“敢死队”增援下,才占领了起义军总指挥。
3.第五次“围剿”。
1933年5月,薛岳被蒋介石起用为第五军军长,参加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薛岳指挥第六路军先后占领了韶源、上冈、寿华山、兴国和赣南重镇古龙冈。
10月,又占领石城,威胁红都瑞金。
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薛岳奉蒋介石命令,指挥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跟踪追击。
红军入湘后,何键任追剿军总司令,他为前敌总指挥。
11月,蒋介石调集中央和湘桂军四十万,企图将红军包围和消灭于湘桂之边。
薛岳即奉命率部沿湘桂公路实施侧击,与红军战斗七天七夜。
1935年1月,当中央红军进占遵义时,他指挥所部急行军开进贵州省会贵阳市及其周围,不久被蒋介石任命为龙云总司令的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署”主任。
1935年1月中旬,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准备从川南北渡长江。
蒋介石急调三十六个团进行包围。
薛岳奉命急调周浑元部渡过乌江,进入黔西,实施侧击,企图将红军压至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以西地区消灭之。
1935年3月上旬,红军三渡赤水河,进入川南。
薛岳立即指挥各纵队进行尾追,并大筑碉堡进行包围。
4月,蒋介石也赶到贵阳督战。
就在这时,md挥师东向,四渡赤水,再过乌江,指向贵阳。
这使蒋介石感到意外的威胁,便亲自布置贵阳防卫。
同时,急令云南孙渡率部日夜兼程前往“救驾”。
这时,红军便乘虚转入滇境,从昆明西北方向渡过金沙江,围攻会理。
薛岳又率部渡江向会理尾追。
当他到达目的地时,红军已向大渡河挺进(1863年5月,石达开就是在大渡河遭到覆灭的)。
这时,蒋介石立即调集薛岳的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二十余万人,组织大渡河会战,企图歼灭红军。
可是,薛岳等正忙于调兵遣将之时,红军即分兵两路,迅速地打破刘文辉部的防线,分别从安顺场和泸定桥抢渡了大渡河。
薛岳率部从江西至大西南,行程两万余里,转战西南数省,与红军作战,虽未取得胜利,但为蒋介石统治西南各省扩充了势力。
西南战事结束后,薛岳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1935年4月5日,薛岳晋升为陆军中将。
内战时期
4.山东战役:1946年10月6日,薛岳令王长海为师长的整编第七十七师和马励武的整编第二十六师,在空军支援下,分别向峄县和枣庄进犯。
因鲁南新四军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方针,早已撤离,未经多大战斗,于8日便相继占领了峄县城和枣庄一带。
11月初,又令各部从东、北、西、南向解放区大举“清剿”,威胁临沂人民政府和沂蒙革命根据地。
中旬,驻防台儿庄的王长海部突然受到叶飞所率新四军进攻,旅长戴之奇因兵败畏罪自杀。
12月上旬,薛岳又命令装备精良的整编第二十六师,从峄县东面进犯解放区。
1947年元旦,该师离开峄县百余里,被新四军诱入卞庄、向城等地。
随后,在向城被新四军从苏北、鲁中迂回来的八个师包围。
他又立即从徐州调两个整编师前往支援,其中一个师刚进抵古林村就受到新四军的围攻。
5日,困于向城的马励武部突围,伤亡惨重。
其旅长蒋修仁被击毙。
10日,峄县城被新四军攻破,马励武及其参谋长被生俘,整编第二十六师覆没。
薛岳任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半年多时间,连战连败,引起国民党内部众多非议。
3月3日,蒋介石见他“指挥无力,名声低落”,将其“绥署”主任撤销。
薛岳之后任南京政府参军长,常与张发奎、余汉谋议论时局,考虑自己的出路,并组织一系列活动支持孙科组建政府,但是失败了。
淮海战役后,薛岳与张发奎等粤籍要人提出以“粤人治粤”的口号,反对宋子文继续主粤。
蒋介石为笼络广东地方要人,批准了宋子文的辞职请求,并任命余汉谋为广州“绥署”主任,薛岳为广东省府主席,张发奎接任余汉谋的陆军总司令职务。
1949年2月,薛岳前往广州上任,决心在广东与共产党继续较量。
他首先亮出“广东人民大团结”的旗号,大力收罗广东旧军政人员,安插亲信,排除异己。
各厅、局、处、科级干部的任免,都由自己说了算。
同时,将原来十五个保安团,扩充为二十个团,编成五个师。
由其亲信分任师长。
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还在各师配备重型大炮、战车,并把部队从各地调集到广州附近和省内各重要铁路沿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广东进军。
1949年5月14日,薛岳的老部下吴奇伟在粤东起义,广东省内政局大乱,固守广东成为泡影。
5.解放海南岛:1949年12月1日,薛岳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南陆、海、空三军。
为了阻止解放军解放海南,在全岛设立三道防线,部署兵力十万,称为“伯陵防线”。
1950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邓华兵团在琼崖纵队和海南人民支持下,渡过琼州海峡。
薛岳部兵无斗志,一击即溃,被歼五、六万之众。
薛岳败走台湾。
薛岳晚年
1952年薛岳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相继亡故后,李登辉当政。
有着“国民大会代表”身份的薛岳,拒绝签署国民党提出的“宪法”修改方案使得他在台北的房舍编列经费被取消。
1991年,李登辉把委员会裁撤,薛岳自付租金。
台湾银行欲索高额房租,薛岳不接受,便于1993年把薛岳告上法院。
1992年11月,世界客属总会访问团访问乐昌,把薛岳所赠的一份珍贵礼物“铜镜”带到乐昌,上刻他的题词“桑梓情深”,再次表明了薛岳对故里的牵挂思念之情。
1998年5月3日,薛岳逝世,享年103岁。
人物介绍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
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
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
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
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
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先后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国大代表等职,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
抗战时期,指挥过四次长沙大会战,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自由勋章,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百战名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