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节奏划分 诸葛恪以智得驴文言文及翻译
诸葛恪以智得驴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
诸葛恪以智得驴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乃以驴赐恪。
翻译: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
全部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出自:西晋 陈寿《三国志·吴书十九》

扩展资料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者成就:
陈寿的主要著作为《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
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记载了从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
《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
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
陈寿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很赞哦!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