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梅县叶氏家族集团 叶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火烧 2022-05-04 05:04:12 1480
叶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关于叶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名流辈出叶业繁,绿树成荫言根深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

叶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关于叶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名流辈出叶业繁,绿树成荫言根深

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

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

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

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

梅县叶氏家族集团 叶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

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

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

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

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

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

是为河南叶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

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

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

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

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福建的许多地方。

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仙游古濑叶氏。

一为漳州莲溪叶氏。

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

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

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

台湾的叶姓人氏,在台湾进家姓中比在大陆要排得靠前,名列第二十位。

台湾的叶姓经过两 三百年的繁衍后,主要以台北、新竹、苗栗、嘉义、台南抢救等地最为人多族盛。

他们有两大支派。

一支是仙游古濑叶氏,另一支是泉州莲溪叶氏,从源地来看前者来自河南,后者来自河北。

但他们最初的发祥地都是河南的叶县。

所以他们是同一先祖,以同一源地的。

大陆叶氏迁台在致是在清康熙末年。

从最先抵台开基始三百年来,他们在台的活动有如下纪录:康熙末年有叶姓入垦打猫东堡叶仔内庄;六十年,朱一贵率众起义,粤藉义民叶运成等人,居于下淡水港。

乾隆初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粤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在南一带乾隆末年,有叶埔入垦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鱼寮子等等。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

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

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