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海南省三沙市简介 中國最南部的市轄區,海南省最年輕的市轄區,三沙市南沙區
中國最南部的市轄區,海南省最年輕的市轄區,三沙市南沙區 這裡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部。我最早發現並命名這裡,最早並持續對此行使主權管轄。這裡古稱萬里石塘、萬里長堤、萬生石塘嶼,也是南海島嶼灘礁最多、散布範圍

中國最南部的市轄區,海南省最年輕的市轄區,三沙市南沙區
這裡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部。我最早發現並命名這裡,最早並持續對此行使主權管轄。這裡古稱萬里石塘、萬里長堤、萬生石塘嶼,也是南海島嶼灘礁最多、散布範圍最廣的一組群島。這裡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衝,是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地理位置與戰略價值極其重要。
中新網4月18日引民政部網站的消息,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近日已於國務院批准設立。因此這裡成為中國最南的市轄區,與同時成立的三沙市西沙區一併成為海南省最年輕的市轄區;也意味著三沙市告別了直筒子市時期。
南沙區地處海南省南部三沙市南部,以南沙群島島礁及其海域為管轄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永暑礁,有美濟礁、永暑礁等景點。區境北部與西沙區相鄰,西北與越南相對,東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南部水域與馬來西亞、萊、印度尼西亞等國沿海相接。三沙市南沙區與廣州市南沙區同名,南沙之名據《南海諸島地理志略》載:南沙群島昔名團沙群島,為我國南海四群島最南一群,故更今名。
區境自古屬於中國境土,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建立南越(南粵)國,海南島與南海諸島隨屬。西漢時中國人已開始在南海航行,發現一群珊瑚島礁,並設置了珠崖郡與儋耳郡。三國時萬震所著《南洲異物志》和康泰所著《扶南傳》均有關於南沙群島地貌特徵的記述。東晉法顯留下了關於南洋的旅行記。
唐貞元五年(789)以來已列入中國版圖。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一月,元將史弼率海軍從泉州起錨,穿過西沙和南沙群島。明清時期自明永樂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鄭和七下西洋而歷經南海諸島;其間編繪的《鄭和航海圖》將南沙群島標繪在大明版圖內,為萬州的管轄範圍。清同治六年(1867)英國航道測量船萊福曼號串至南沙進行測量,並記載「各島俱有海南漁民之足跡,以捕取海參蚧貝為活,頗多長年留居於此」。
1935年中國政府的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編印《中國南海各島嶼圖》詳細標明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各島礁的具體名稱。1939年日本侵佔南海諸島。1946年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國接管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並在島上立主權碑;同年12月設南沙群島管理處。1947年命名為南沙群島。1949年1月設海南特別行政區,所屬包括該島西南之諸群島。
1959年3月西南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成立,廣東省委託海南行政區。1981年10月設南沙群島辦事處(縣級),由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領導。1983年4月中國地名委員會授權公布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標準地名。1988年2月中國政府應聯合國教科組織於1987年通過的決議要求,在南沙群島永署礁建立海洋觀測站。1988年4月設立海南省,隨屬。1989年8月中國南沙群島永暑、赤瓜、華陽、南薰、渚碧、東門等6礁主權石碑全部落成。2012年6月21日海南省三沙市,隨屬。2020年4月設立三沙市南沙區。
南沙區位於南海南部海域,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西為萬安灘,東為海馬灘。南沙群島是海底高原,具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盆三大地貌特性;主要屬於珊瑚礁地貌,島礁沙灘星羅棋布,散布在面積88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之上;地勢低平海拔多在4米以下。境內屬於海洋性熱帶雨林氣候,日照長輻射強、終年高溫高濕、風大霧小、降水豐沛;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年均溫和年均海溫都大於27℃,均為南海之冠;被稱為常夏之海。
南沙群島常年出露和低潮時出露的地理單體共86個,低潮時出露礁坪或礁石的干出礁52個;主要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景宏島、鴻庥島、費信島、馬歡島、陽明礁、萬安灘、禮樂灘、海馬灘等島礁,其中以太平島為最大。境內資源豐富,這裡是中國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海域蘊藏大量的礦藏資源,油氣資源尤為豐富,是南海主要產油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譽。附近海域及島礁富魚、蝦、蟹、海藻、海綿、海參、玳瑁等。這裡是中國少有的高風能區,同時蘊藏巨大的波能。
很赞哦!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