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口才好的人特点 我国历史上口才好的有那几位

火烧 2022-12-09 22:05:45 1084
我国历史上口才好的有那几位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

我国历史上口才好的有那几位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

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甘茂巧谏秦武王 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问哪一个丞相愿意带兵出征。

右丞相不同意。

左丞相说:“要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才有力量。

魏王那里,我可以去做工作。

”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议。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说服魏王一起发兵攻韩。

可是,他担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动作,到时攻韩不成还会丢了性命。

于是派人向秦武王汇报说:“魏王方面的工作已经做通了,我们是不是改变主意不要出兵为好。

”秦武王得不到要领,亲自赶到息让这个地方,找到甘茂,问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甘茂说:“要战胜韩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要消耗很多财力,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结束战争的。

如果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是要前功尽弃吗?”“有你主持带兵打仗的一切事务,还担心什么变故呢?”秦武王不以为然地说。

“有些事情的发展是现在难以预料的。

”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跟孔子的门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闯祸杀了人,有人去报告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你的儿子曾参杀人啦!’曾母仍旧不相信儿子会杀人。

第二个人刚走,第三人又来报告说:‘曾参杀人犯了大罪,官府来捕人啦!’这次曾母相信了这个谣言,吓得扔下梭子躲了起来。

” “左丞相对寡人讲这个故事,这同出兵夺取韩国又有什么联系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道理很简单,”甘茂解释说,“如果我率领千军万马离开大王身边去攻打韩国,说我坏话的人一定大有人在,万一大王也像曾参母亲那样听信谗言,那么,我的后果可悲不去说他,夺取韩国的大业一定也会付之东流了。

口才好的人特点 我国历史上口才好的有那几位

”秦武王想了想说:“为了让你一心带兵作战,没有后顾之忧,我一定不听别人的闲言碎语,如若不信,可以给你写个凭征。

” 接着,秦武王和甘茂订了一个盟约,就藏在息让。

甘茂被拜为大将,领兵五万,先打宜阳城。

没有想到五个月都没把城攻下来,右丞相趁机对秦武王说:“甘茂拖延这么长时间,莫非要搞兵变或投降敌人。

’”秦武王经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

甘茂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写着“息让”两个字。

秦武王拆开一看,知道自己轻信馋言动摇了攻韩的决心,觉得很对不起甘茂。

于是增兵五万开赴前线,终于攻下了宜阳城。

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着生花妙口免受人格的侮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完璧归赵,渑池立功,由一个谋士一下子成了宰相;三国时的诸葛亮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大败群孺;;还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凭着他杰出的外交才能,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仰。

这说明靠口才可以流芳百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