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事例有哪些 講文明的真實事例
講文明的真實事例
講文明的真實事例
《北京晚報》上看到了一篇小學生作文,叫做《在巴黎讓座》:
一天早上,我們在巴黎地鐵裡,人很多,很多人都沒有座位,我和爸爸幸運地都有座位。車到凱旋門站上來了兩個老人,那位老婆婆拄著柺杖,另一個老伯伯攙著她,和往常一樣沒有任何人起來讓座,大家都很冷漠地坐在那裡,視若無睹的樣子。我在那裡如坐鍼氈,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了,我實在忍不住了,就站了起來。對他們說:“請坐在這裡吧”(Please sit here!)兩位老人家有點吃驚,但是馬上就微笑了起來,對我說了聲“謝謝!(Thank you)”。這時我感到車廂裡周圍人的目光都掃向了我們,有微笑的,有蔑視的,有不屑一顧的。正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那位老伯伯問我來自哪裡?我說是中國來的。他豎起了大拇指,對我說“真棒!中國女孩!Great! China girl!”
好遊客不亂扔垃圾:
1.希臘旅行時,我到一座古代露天圓形劇場去看音樂劇。當時是盛夏,許多人買了冷飲和水果帶進場內,邊吃邊看。演出結束後,所有的日本遊客都很自然地掏出一個小袋子,撿起自己座位四周的果皮、飲料瓶等垃圾。
2.在第一海水浴場一對戀人正在邊啃蘋果邊欣賞美景,他們把削下的蘋果皮悄悄地裝在一個塑料袋裡。
3.在濱海景區親浪區,七八個女孩圍坐在一起,她們雖然帶了不少吃的東西,但是所有果殼、包裝袋都蒐集在一起。
4. 著名的文豪魯迅~他感冒的時候從來不隨地吐痰,而是把痰吐在隨身帶的紙上包起來,放在口袋裡,然後回家以後拿來燒掉~
5.不在公共場所抽菸。
6. 很多接受調查的酒店從業人員介紹說,德國客人退房前,總會讓自己的房間變得一塵不染。不少客房服務員表示,他們特別希望為德國客人服務。
7. 大班環保活動:變廢為寶,收集廢紙盒,用紙盒做陀螺
在優山美地國家公園:
8.遠距離欣賞,又或者“咔嚓”一聲,將它永久珍藏。
9.和狗狗歇息,不給這方淨土作任何“特殊貢獻”。
10. 享用自帶食物時,用餐者一旦離開,總是留給後來人一套清潔的桌椅。
講文明的事例
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忍氣吞聲”的林肯
有一次,美國總統林肯和兒子羅伯特驅車上街,遇到一列軍隊在街上通過。林肯隨口問一位路人:“這是什麼?”林肯原想問是哪個州的兵團,但沒有說清楚。那人以為他不認識軍隊,便粗魯地回答:“這是聯邦軍隊,你真是個他媽的大笨蛋。”林肯面對著一個普通路人對自己的斥責,只說了聲“謝謝”,毫無怒容。
程門立雪
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求教。楊時、遊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經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學習。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遊酢求學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驚:“啊,兩位還沒走?”這時外面的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要講文明的事例
講文明、懂禮貌是國人自小受到的教育。時至今日,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氣質、德行,仍以這些細節作為考核的重要引數。一個人的舉手投足,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修養。文明禮儀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行為準則。如果你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把剝下來的冰糕紙隨手一扔、把磕完的瓜子皮隨便一撒、把吃完的果核順手一拋、把嚼過的口香糖隨地一吐、看見喜歡的花木伸手就折、遇到不順心的事開口就罵……那麼在別人眼裡,你的行為就是不文明的,你就是一個素質低下的人、就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這種判斷不會因為你穿著名牌衣服、開著豪華汽車而有所改變。其實,講文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信手拈來的小事做起,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提升我們的文明素質。
大家也許都看過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個公益廣告: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拉三輪車老人推車。這名青年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筆者還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應聘求職的文章,講的是美國汽車公司巨頭——福特公司,它的總裁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一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人面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門,他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便彎腰撿了起來,並順手扔進了紙簍,然後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不僅看見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家公司,併成為總裁。這兩個事例說明:講文明並不難,難就難在你有沒有社會責任感、能不能看見身邊的小事、能不能彎一下腰,文明行為其實是舉手之勞。一個人如果能屈身做簡單的事情,那麼日後就有可能做大事情。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個人文明素質的提升、公德意識的增強,重在實踐,貴在養成。“盡小者大,慎微者著。”每個人都要從小處著手,躬行實踐。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互相謙讓,有禮貌,不講粗話,不罵人,那麼就不會發生吵嘴、鬥毆,人際關係會更加和諧;假如我們每個人多一點親和與諒解,少一分急躁與粗暴,那麼就會於細微之處見真情;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文明行路、有序乘車、文明禮讓,那麼我們的城市交通事故就會減少,道路就會更暢通;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做到文明養寵物、文明傾倒垃圾,那麼我們的城市環境會變得衛生整潔;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吐口香糖,那麼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更舒適;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不亂塗亂畫,那麼我們的城市環境就會變得更靚麗……
當然,文明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育和宣傳,筆者認為可組織一部分人員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培訓,然後再安置他們在一些公共場所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日常行為引導和文明禮儀宣傳,時時處處讓人們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否危害了別人、是否會遭到被管,進而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革陋習,講文明,不是一時的風采,而應是長久的風景。加強社會文明風尚建設沒有止境。自覺做到講文明、樹新風,既是為迎奧運作貢獻,也是為建立國家衛生城市作貢獻。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共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news.qq./a/20060403/000166.htm
:bjyouth.y./article.jsp?oid=8042063
:nx./newspaper/2006-03/09/content_379468.htm
誰知道一些講文明的事例(真實的哦!)
:news.qq./a/20060403/000166.htm
:bjyouth.y./article.jsp?oid=8042063
:nx./newspaper/2006-03/09/content_379468.htm

關於講文明的名言.事例
初次見面說“久仰”,好久不見說“久違”
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來到稱“光臨”
未及歡迎說“失迎”,起身做別稱“告辭”
看望別人稱“拜訪”,請人別送用“留步”
出門送客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
請人休息稱“節勞”,對方不適說“欠安”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告辭用“指教”
求人解答用“請教”,盼人指點用“賜教”
歡迎購買用“惠顧”,請人受禮說“笑納”
請人幫助說“勞教”,求人方便說“借光”
託人辦事用“拜託”,麻煩別人說“打擾”
向人祝賀說“恭喜”,贊人見解稱“高見”
對方來信稱“惠書”,贈人書畫題“惠存”
尊稱老師為“恩師”,稱人學生人“高足”
老人年齡說“高壽”,女士年齡稱“芳齡”
平輩年齡問“貴庚”,打聽姓名用“貴姓”
稱人夫婦為“伉儷”,稱人女兒為“千金”
中國人不講文明的事例
在盧浮宮。當時一對法國夫婦和記者在凝視著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的繪畫時,忽然記者聽到一句鄉音:“蒙娜麗莎就在前面那個廳!快走啊!”順著聲音望去,是一個20多人的中國旅行團。這個團瞬間炸開了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滿心歡喜,邁著“急行軍”的速度衝向掛著這幅名畫的展廳。法國朋友驚訝的看著那堆人,驚歎道:“中國人動靜真大!”記者當時的尷尬是不言而喻的。等他們走到“蒙娜麗莎”所在的展廳,發現一些中國遊客把畫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別的遊客根本甭想靠近這幅名畫。這些中國遊客們相互招呼著,輪流與蒙娜麗莎合影。由於他們招呼的聲音太大,博物館的管理員走過來,提醒他們不要喧譁。 來源: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有關在校園講文明的事例
講禮貌,下面一首詩
《文明禮儀之歌》
同學們,聽我說:
中華文明五千年,禮儀之邦美名揚。我是祖國新一代,言談舉止有規範。 早晨離家上學校,出門問候父母好。上街要走人行道,靠右慢行不亂跑。橫過馬路左右看,紅燈停來綠燈行。
衣裝整潔到學校,互相問好不能少。遇見老師行個禮,見到同學問聲早。上課時間快要到,提前備好工具書。精力集中認真聽。舉手提問尊師長。
同學們,聽仔細:在校是個好學生,回家當個好兒女。認真學習寫作業,適當做些家務活。
我們大家都做到。我們大家都做到!
求講文明事例
中國人民都在期盼2008,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2008;因為二OO八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將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這是十三億華夏兒女,遍佈全球的所有所有炎黃子孫共同的心願,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中國人民經歷了太久的等待,作出了太多的努力,積聚了太深的奧運情感。2007正向我們揮手告別,2008正向我們踏步走來。隨著雅典奧運會聖火的熄滅,五環旗從愛琴海邊來到了萬里長城腳下,世人關注的目光也從雅典轉而投向了北京,投向了這個東方文明之都。那象徵著奧林匹克精神的五環旗也在飛速發展的中國上空徐徐升起。歷史的風霜磨礪著一個民族的錚錚傲骨,歲月的雨雪鍛造了這個民族的不屈靈魂。
“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文明奧運,和諧奧運”,這一口號在街頭巷尾已隨處可見。它的流行,顯現出我們對於北京奧運會的熱度,也意味著我們作為東道主應有的風度。
文明,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2008年,我們將迎來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就成為當務之急。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但是,僅僅憑先人留給我們的這些名聲,不足以撐起這面奧運大旗。一個人如果不計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本文由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同學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請堅信,我們的智慧將使五環的色彩更加絢爛,我們的青春將使奧運的精神更加輝煌。我們會用實際行動,讓文明之花開滿校園,讓奧林匹克精神永世不朽!
講文明的文章
如果你想作弊,就不要用這一篇!!!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要有一種精神的,一種能鼓舞人奮發的精神.當我知道2008的奧運會在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舉辦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欣喜若狂.我想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心情,而溶入全中國13億人的心中.
2008北京奧運會正向我們踏步走來.我們在街頭巷尾,[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這個口號隨處可見,它的流行顯現出我們對北京奧運會的熱度,也意味著我們作為東道主應有的風度.文明,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也就是這兩個字.2008年,我們將迎來五湖四海的賓客,他們有不同的膚色和各種不同語言,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講文明.
來,我們實驗小學也開展了[文明花]活動,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下課了,同學們都滔滔不絕的談論文明禮儀.我們要講究衛生,不亂仍東西和廢紙.我和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積極參加多種活動,碰見老師同學問聲好.我們用實際行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文明之花開滿校園,讓奧林匹克精神,永世不改!
看,當我們放學的路上,綠化的叔叔阿姨們不聽的勞動,他們植樹種花種草.他們的心情是和我一樣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絢爛多彩,使奧運的精神更加輝煌.
聽,我們小區的花園裡,爺爺奶奶在學英語呢!開始我一聽見愣了.好笑,真好笑.我心想,我學英語都這麼費勁,你們還學什麼英語呀?奶奶告訴我[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們講英語,到時候我們在路上碰見外國人,就可以向他們問好.這時,我慚愧的臉紅了.我就把自己學的英語知識教給奶奶和她一起講英語.[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真實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從我做起.
一分文明好象一滴水,許多文明就像一片海. 一分文明好象一盞燈,照亮一個熱情. 一分文明好象星星之火,許多文明可成燎原之勢.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相信我.
講文明的小故事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