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自己的舒适圈 跨出你的舒适圈!正向心理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跨出你的舒适圈!正向心理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还记得去年九月,我第一次写部落格时,写了一篇名为《也许,改变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困难》的文章。可是我们也都知道,当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时候,常常又觉得压力很大。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走出舒适圈(confront zone),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快的从负面情绪当中恢复过来,失恋的时候不要为了那个烂人难过那么久,考差的时候难过也没用,不如早点再站起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毫无动力,即使我们知道怎么做比较好。最近,当我在思考知道该怎么做和做到之间的差距时,突然想到了一篇大二时读过的,关于正向心理学的论文。
过去的心理学家,曾经对于为什么正向情绪会在演化下被留存下来,感到十分的困惑。当我们出现负向情绪时,往往会导致特定的行为,例如恐惧使我们逃跑、生气使我们攻击;但是,正向情绪似乎不会导致特定的行为。
过去的讨论,在Fredrickson发表的一篇论文里,得到了详尽的解答。Fredrickson在2001年发表了这一篇跨世纪的大作: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用来探讨正向情绪的作用,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32个版本,被引用了5196次,堪称正向心理学研究的权威。
在这篇论文的文献回顾里,Fredrickson提到了,正向情绪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想与行动,而负向情绪则会限缩了我们的思想与行动。
过去的研究发现,愉快(joy)的情绪能够促使我们去玩乐、扩展我们的极限、变得更有创意;而且这样的效果并不只局限于社会性的或是物理上的行为,也包含了知识上以及艺术上的行为;而对某事感兴趣(Interesting)则促使了我们去探索外在世界、学习新知识、经验,并且从中扩展自我;满足感(Contentment)则是促使我们去品味当下,让我们对自我和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新的观点;荣耀(Pride)则让我们愿意在未来把我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而爱情(Love),则是这些正向情绪的融合体,让我们经验到了安全感和亲密关系;让我们愿意和爱人分享上述的这四种正向情绪。
Fredrickso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正向情绪是否真的会促进我们开阔视野。实验者找来了一群受试者,让不同组的受试者,分别观看一些会唤起情绪的短片(Short,emotionally evocative film),这些短片分别是愉快的、满足的、恐惧的、愤怒的,以及中性的短片。在那之后,实验者会要求受试者,用我想要(I would like to……)来造句。结果发现,观看正向情绪唤起影片的那组,比起负向组和中性组,写了更多他们立马愿意去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这一篇论文里,Fredrickson还提到了一连串的实验,综合这些实验的结果,Fredrickson发现正向情绪除了能够让人们的想法-行动变得更开阔之外,也能够较快从负面情绪造成的高血压、焦虑感等等状态当中恢复过来;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我们的心理弹性(fuel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让我们较容易从创伤当中恢复,并让情绪更为平稳。
我们总是听到别人说,要跨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而正向情绪,似乎正是带领我们跨出那一步的向导。如果正向情绪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又该如何好好的利用它们呢?
在跨出去的同时,面对你的负向情绪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我会要你面对你的负向情绪呢?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当你现在压力很大、很难过的时候,如果我要你多往好处想,会过得比较好,你一定觉得我讲的都是废话,因为这些你也知道,只是现在就是做不到嘛!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戈尼(Zeigarnik effect),就是说明了这样的现象:我们会对未完成事项的记忆特别深刻。所以,在跨出去的同时,也请你回过头来,好好的面对那些,你还没处里完的负面情绪。

有些人会以为,只要我们变得够好,那我们就不怕挫折,没有脆弱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想法。正向心理学不是要你变得无坚不摧,而是能够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即使变得再坚强,都还是会有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因为,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梦想。关于这一些,我会推荐你去看《脆弱的力量》,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能够带领着你去看待自己的脆弱与无助,从而变得坚强。
如果你现在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暂时没办法往正面想,那就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吧。可以找一些懂你的朋友聊聊(关于倾听,可以参考这一篇),也可以寻求心理师的专业帮助。但是有一个例外,如果你有了一些忧郁症的症状,多谈你的挫折与负面情绪,只会让你变得更忧郁而已,这时候我会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别怕,因为根据正向心理学家Seligmen的说法,就在此时此刻,美国大概也有1/4的人正在跟你经历相同的忧郁情绪;忧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过几次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就不必去处理你的那些负面情绪,而是要等到你情绪平静一点,才能好好的面对它们;就好像我们都知道,如果能从分手当中学会些什么,对未来的感情是有帮助的,但是没有人会在分手第一天就开始反思、检讨,因为那只会让你更难以自拔而已。
切割目标,勿好高骛远
在我们设定自己想做的目标时,千万别把目标订得太大,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长远的目标,但是在追寻这个目标的时候,应该把它切成许多小目标,再来一步一步达成。在心理学讨论压力时,有一个所谓的倒U理论:压力适中时,才会有最好的表现。
所以,如果你设定的目标,能够给你适度的压力,那么你就会有最好的表现,太大的压力会让你挫折,太小的压力则会让你觉得无聊。例如,你想要交一个女朋友,但是你跟女生讲话都会紧张,那你可以设定的目标就是,每天跟你旁边的女同学闲聊几句,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直接把到妹;如果你的目标是能够多益考900分,但是你的实力明显的不足,那不如就先设定,要在做模拟试题时能够拿到700分,等到达到之后再逐一往上加。因为,适当的目标才能给你最好的表现。
寻找心流经验
心流(flow)的概念是由正向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 M所提出来的。想像你现在站在一个滑雪道上,正在由山坡上往下滑,迎风吹来刺骨的寒风,你如果稍有闪失就会跌落山谷,这时候,你的意识应该是会专心一志的看着前方,平时困扰你的杂念也全被抛诸在外。这就是所谓的心流经验。Csikszentmihalyi, M把心流经验定义为:运用我们的高技能来做高挑战的事情时,所产生的专心一志的经验。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经验,而心流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忘却许多生活中的烦恼,带给我们许多的正向情绪。每个人的心流经验都不太一样;对我而言,摄影就是一个很棒的心流经验,在捕捉美景的那个当下,专注的看着观景窗,等待按下快门的那个时机;我也曾在打棒球、打篮球、算数学、骑机车……等等的事情上,出现过心流经验。而你的呢?就等待你自己去寻找了。至于心流经验的相关研究以及益处,我会推荐Csikszentmihalyi, M所著的《生命的心流》这本书,或是可以看看他在TED的演讲。
妥善分配时间,动手开始做
也许你有一些想尝试的新经验,但是却迟迟不愿意动手做的话,那也是白搭。你要做的是,立刻把这件事排入你的行程表(关于行程表与时间管理,可以参考我写的这篇)。千万别小看动手开始做的力量,心理学研究上有一个脚在门坎内(foot-in-the-door)效应,只要你一开始做,那你就很容易一直做下去了。
这个效应曾经有一个早期的实验,一群心理学家打电话给California 的家庭主妇们,然后问他们是否愿意填一份关于家用产品的小问卷。三天之后,那群心理学家又打来了,这次,这群邪恶的(?)心理学家,问这些可怜的(?)家庭主妇,是否愿意让他们派五六个人,花两个小时,到他们家清点它们的家用产品。这些填过问卷的人,比起没有填过问卷就直接被要求的那些人,有了两倍多的机会同意这样的请求。另一个更近期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被问到,是否愿意在酒后叫出租车,那群填过反酒驾请愿书的受试者,比起没有填过的另一群受是者,更愿意这么做。
所以,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行事历,填上你的小小目标吧!
(资料来源:PanSic;文:龚佑霖)(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人」?——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