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沐析 白米张沐历史资料

火烧 2022-09-29 14:19:18 1045
白米张沐历史资料 一、发芽糙米的历史 在唐代,由于经济较有了巨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厌弃吃糙米而开始吃起精白米,结果这些人得了“精米症”,表现为“令人身软,缓人筋也”。当时患 “精米症”的人

白米张沐历史资料  

一、发芽糙米的历史

在唐代,由于经济较有了巨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厌弃吃糙米而开始吃起精白米,结果这些人得了“精米症”,表现为“令人身软,缓人筋也”。当时患 “精米症”的人不在少数。于是有人做了一番试验,给猫、狗喂精米,用精米做马料。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饲小猫、狗,令脚屈不能行。马食之,足重。”

猫、狗、马也得了 “精米症”。人们于是在想,长期吃精米的人或动物为什么会“身软”、“筋缓”、“乏力”呢?根源在于营养成分缺失。精米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米糠及胚芽等部分,只剩胚乳,口味虽好,却舍弃了人体必须的食物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

糙米保存了稻米的米糠和胚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 和 E 、钾、镁、锌、铁、锰等微量元素,还保留了大量膳食纤维。糙米再经过发芽的步骤后,内部营养素也跟着提升:酶被激活、释放的多酶系,产生新的营养成分,同时口感也会变软变好。

二、江苏省姜堰市白米镇,白米一词的由来是什么啊

白米 bái mǐ

1.碾净去糠的米。《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扬州 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南史·宋晋平剌王休祐传》:“ 休祐 素无才能,强梁自用……以短钱一百赋人, 田登 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碎折者恶不受。”

2.银子的隐语。《隔帘花影》第六回:“至夜间,长随悄悄送上 巫典史 禀帖,见写着‘白米一百石、黄米十石’,就吃了一惊。传进一个大匣子来,灯下取出一看,赤艳艳的黄金一锭,约有十两,又是两个五十两的大元宝。”

*******************************************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热潮,白米──一个风姿绰约、朝气蓬勃的古镇,一方弛誉神州的宝地,以她独有的风采,向世界敞开大门。

白米镇地处江苏中部,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素有地极泰州市东大门之称,南临长江,北负淮水,东接南通,西傍扬州,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5万。

白米,交通便利,宁启铁路、宁靖盐高速公路、328国道、通扬河在这里交汇。先进的通讯设施,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日益完善的电力设施,已把白米的美好前景写在了远航的风帆上。

长期以来,勤劳勇敢的白米人民,开发利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谱写了动人的旋转乐章。全镇现有1000多家工业企业千舟竞发、百舸争流。“百美”牌无公害大米、“曹氏”牌无公害禽蛋畅销海内外。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风格独具。

过去的白米是宁静,现在的白米是沸腾的,这里将是一片兴业奋斗的天堂。我们将以最真诚的胸怀、最周到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 最便利的条件、最守诺的诚信等待着你的到来。

白米地处苏中腹地,位于地级泰州市、县级姜堰市最东,素有泰州市东大门之称。

姜堰市白米镇位于泰州市和南通市交界处,总面积51平方公里,17个行政村,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22个,常住人口五万人,15200户,其中:非农人口7818人,镇域南饮长江,北枕淮河,东邻黄海,一镇之地,三水交界,路贯东西,物兼水旱,四季分明,为鱼米之乡,苏中重镇。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彭冲曾欣然题词“江淮古镇——白米”。

白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已为人类聚居活动之地,迄今已有五千年以上历史。春秋时期,齐桓公于此拜管仲为相,西汉王刘濞在此修建运盐河,宋时岳家军在此驻军抗金,南宋名臣文天祥曾经在此避难,太谷学派“黄门”传人章承之亦在此建院传道讲学,京剧大师梅兰芳蜚声海内外,孔庄阻击战和阮朝兴烈士纪念碑,浓缩了白米人民英勇斗争,夺取胜利解放的壮丽篇章。

近年来,白米人审时度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团结拼搏,务实求新,自我加压,勇创一流”的白米精神,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提出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党的建设、集镇建设、工业区建设三大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快速进步,全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相继荣获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文明镇、卫生镇以及社会治安综合先进镇、泰州市经济工作十强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工业先进镇、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00四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3亿元,同比增长29.8%,财政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31.94%。

如今白米,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镇区建成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四横六纵"的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已开发商品房15万平方米,现有振华等六个住宅区,贤能居等三个高级别墅区,日出广场、人民广场、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商饮中心、娱乐中心初具规模。以小商品、陶瓷、粮油、服装等为代表的八大专业市场日益繁荣。已形成以机械纺织为龙头,以建材化工为支柱,以电子、生物工程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格局,石油钻杆、波纹管补偿器、化工涂料、旅游鞋帽等产品,跻身全国同行业"单打冠军",同时也是全国闻名的软管之乡。拥有春兰式企业、曙光集团为代表的亿元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总数26家,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近1000家。2003年,白米镇构建江苏省姜堰市曙光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3300亩,目前区内实现“六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引进企业近百家,投资总额突破4亿元。

热情、开放、诚信的白米分愿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加强交流,扩大合作,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

三、白米酥是哪里的名点

白米酥是四川名点之一。

相传,它是四川新都县“密根堂”店的老板在乾隆年间创制的。 乾隆十二年(1747年),金川首领莎罗奔公开叛变。

乾隆帝遂派“治苗老手”张广泗前去镇 压,结果损兵折将,徒劳无功;又派大学士纳亲前往督师,依旧损失惨重,毫无进展。 乾隆帝十分 恼火,将纳亲赐死、张广泗查办,改由傅恒和岳钟琪挥师进剿,终于迫使莎罗奔出降,从而平定了 大小金川。

随后,岳钟琪获悉皇上对他们的平叛极为满意,将派皇长子和诸王、大臣前往京郊欢迎他们~ 凯旋,皇上本人也将在中南海紫光阁行钦至礼,并在丰泽园赐宴出征将士,心中十分高兴。 他听 说密根堂生产的“桂花糕”乃四川一绝,便命该店多制作一些精品,以便班师回朝敬献皇上。

密 根堂老板受宠若惊,但又很快为难起来:桂花糕虽然色香味形倶佳,却易松散,不便携带。怎么 办?他立即召集全店技师共同商议,最终切磋出一种好办法:取桂花糕之形,将蜜玫瑰、桃仁、橘 饼和酒米粉等制成糕点,做成了“白米酥”,交岳将军带回了京城。

岳钟琪回京后立即被封为三等威信公。他谢主隆恩后,便献上了精心带来的四川特产。

乾 隆见一个个小点心呈圆形块状,花纹清晰,色泽洁白,滋润细腻,还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玫瑰香味, 当即品尝了一枚,觉得甜美可口,酥松绵软,不禁喜上眉梢。一高兴,赏给了阶下大臣们一些,大 臣们食后,也无不交口称赞。

从此,白米酥饮誉京城。那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新都密根堂,也自然名扬天下,财源滚滚。

四、米貌似有很久的历史了,那古代没有机械是怎么碾米的

那叫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两种。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为木质,手腕粗细,长一米左右,上端装上两三公斤重扁圆形石头,以增加臼杵捣下去的重量。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捣,直到米糠完全从糙米上剥落,然后用竹筛子筛去米糠,白米就呈现在眼前。

也可以用半个锅底形木桶埋于地下,地面再接半个木桶。这样,每次可舂米四五斗,斗臼舂米的方式和杵臼也有所不同。不是用手直接捣臼杵,需要在大石臼后搭木架,中间架有一根类似跷跷板的横杆,横杆前端连接臼杵,杵上的石块约有十多公斤。舂米时,操作者利用自身的重量,用一只脚踩在横杆上,使其前端上翘,当脚松开时,臼杵自然落在大石中心,臼杵循环往复捣米,使米由糙变白。

五、古代中的“月俸两石”是多少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采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政府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政府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六、道济量沙戏万军来哪段历史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宋武帝做了两年皇帝,到第三年,就病死了。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即位以后,北魏大举渡过黄河,进攻宋朝,在黄河以南占领了大片土地。宋文帝派檀道济率领大军抵抗。

有一次,北魏兵进攻济南,檀道济亲自率领将士到济水边,在二十多天里,跟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宋军节节胜利,一直追到历城(在今山东省)。

这时候,檀道济骄傲起来,防备也有点松懈了。魏军瞅个机会,用两支轻骑兵向檀道济的宋军前后两翼发起突然袭击,把宋军的辎重粮草,放了把火烧了。

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断了军粮,就没法维持下去,准备从历城退兵。

宋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

宋军将士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点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檀道济却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有人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雪白的大米。

这个消息马上被魏兵的探子听到了,赶快去告诉魏将。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要想跟檀道济决战,准是又打败仗。

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

其实,魏将中了檀道济的计。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

到了天色发白,檀道济命令将士戴盔披甲,自己穿着便服,乘着一辆马车,大模大样地沿着大路向南转移。

魏将被檀道济打败过多次,本来对宋军有点害怕,再看到宋军从容不迫地撤退,吃不准他们在哪儿埋伏了多少人马,不敢追赶。

檀道济靠他的镇静和智谋,保全了宋军,使宋军安全地回师。以后,北魏也没敢轻易进攻宋朝。

檀道济在宋武帝和宋文帝两代,都立过大功。但是由于他功劳大,威望高,却引起了宋朝统治者的猜疑。

有一次,宋文帝生了一场病。宋文帝的兄弟刘义康就跟心腹商量说:“如果皇上有什么三长两短,留了檀道济总是一个祸根。”

他们就用宋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硬说檀道济收罗坏人,企图谋反,把檀道济逮捕起来,要办他死罪。

张沐析 白米张沐历史资料

檀道济在他被捕的时候,气得瞪圆了眼,愤怒的目光像要喷射出火焰来。他恨恨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你们不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吗?”

檀道济终于被杀了。这个消息传到北魏。魏朝的将士都高兴得互相庆贺,说:“檀道济一死,南方就没有叫人害怕的人啦!”

后来,宋文帝也很后悔。有一次,北魏的大军打到江北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宋文帝在建康的石头城上了望远处,很感慨地说:“如果檀道济还活着的话,不会让胡骑横行到这个地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