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和什么 古代植物图腾: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我们并没有比古人进步多少
古代植物图腾: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我们并没有比古人进步多少 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且覆蓋面极广,几乎是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它的意思,归结起来说有两点: 一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迷信。在古代
古代植物图腾: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我们并没有比古人进步多少

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且覆蓋面极广,几乎是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它的意思,归结起来说有两点: 一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迷信。在古代,尤其是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低下,人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比如风、雨、雷、电、动物、植物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等,充满着好奇和困惑,并且无法进行解释、进行抗衡,所以就产生了一种敬畏和崇拜心理。 二与血缘关系、保护神、祖先有关。在原始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或后人加以补充),本氏族来自于某个物种(动物或植物),或某个物种具有血缘关系,那么该物种就是自己的祖先。比如我国的商周,就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史记》里明确记载的。也就是说,对某个物种的崇拜,其实就是对祖先的崇拜。 我们较为熟悉的图腾崇拜,是动物类。像上面说的商周的玄鸟便是。其他的还有很多,如我们对龙的崇拜,尼泊尔人对牛的崇拜,等等。其实植物类的图腾也有,历史也很悠久,数量也众多。如夏朝,传说以薏苡为图腾,事见《史记·夏本纪》三家注正义:「 ”父鲧妻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而有的民族的图腾,则同时包含多种植物,如彝族的植物图腾,就包括交瓜、香草、榕树、芭蕉树、竹、松、柏等等诸多植物种类。 一、植物图腾的产生和古代人的安全感有关 安全感是我们现在经常在用的一个词。什么是安全感呢?生病了能及时得到治疗,肚子饿了有饭吃,想要买什么的时候口袋里有钱……等等,这些都是安全感的具体表现。它说的是我们身体方面或心理方面的一种需求,是渴望稳定,内心充盈的。 一直到现在,有很多种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对食用植物的崇拜,就是出自于安全感的需要。古代粮食稀缺,怎么办?除了以狩猎动物之外,采集可食用的植物是其中最为简便而有效的一种。植物的可实用部分很多,包括果实、花朵、种子、叶子、根茎等等。例如,《诗经·采薇》里所写,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里的薇,是现在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它的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再如,同样在《诗经》里面,《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是现在的百合科萱草属植物黄花菜(按最新植物学分类,萱草属已改为阿福花科),它的花就是可以食用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吃,《舌尖上的中国》中就提到过。其他的还有很多,如莲子、榆钱儿、桑葚、槐花、荠菜等等,名单可以列很长。 除了食用,还有药用。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们所说的「 ”中药”,就是以中草药为主,以动物药,矿物药等为辅的一种药物,所以有「 ”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古人不仅生活条件恶劣,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经常性的是一生病,或其他损伤,就可能致命,所以古人的寿命都很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接触过程中,古人学会了利用植物的药性来治疗各种疾病。如,咱们现在的樟脑丸,它是一种从樟树枝叶中提炼出的有芳香味的有机化合物,对防虫、防蛀、防霉、疗伤都有很好的效果。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人工采集的樟树叶。再如艾草。艾草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全草入药,还有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另外就是驱邪。在充分利用植物的药用价值的过程中,古人就对某些特定植物产生了崇拜的心理,我们常听到的「 ”神草”、「 ”仙草”就属于这一类范畴。 二、植物图腾与某个突发事件有关 这种情况在各民族的图腾崇拜中极为常见。试举两例: 满族的图腾较为复杂,同时兼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种。其中自然崇拜这一点,传说满族始祖遇到了大洪水,被冲走的时候漂来了一根柳木。于是他手抓柳枝漂进了石洞;后来柳枝就化为了一个女性,两人成婚繁衍出后代。所以,现在的满族有奉「 ”柳”为神的习俗。时至今日,有些地方的满族在嫁女儿的时候,还要吃柳叶饽饽,并泡柳叶嫩茶以待宾朋。 云南的部分彝族,有以竹子为图腾的。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彝族祖先借着竹桶,漂流到了一块岩石边。这时候,竹桶被一只老鹰给弄翻了,彝族祖先就翻落水中,最后幸好被一丛竹子挡住才幸免于难。彝族祖先感谢竹子的救命之恩,从此将竹子视之为神物。其后裔便以木头和竹子为祖神,在盛大节日和祭祀时都会祭拜它们。 三、植物图腾与象征性有关 这种崇拜心理,与植物的特性密切相关。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原始社会的生活条件恶劣而残酷,人的寿命很短,并且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问题(出生率和成长率)。怎么保证本族的人丁兴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课题”。这时候,某种植物强大的繁衍生息能力,就恰好符合了人们内在的渴望和需求,这时候,植物图腾就出现了。 比如竹子。有很多少数民族以竹子为植物图腾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竹子具备了几大特性:1、生长迅速。竹子是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之一,每日可生长0.3米;2、丛生。世界上没有单独一棵生长的竹子,而是长成群落的,一丛一丛的;3、蔓根。竹子的根是横着生长的,有节并且多而密集,同时在节上还会长出更多的须根,这样一来,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长成一片竹林。竹子的这些特点,就暗合了古人对多子、群居、扩张等等需求。 再如葫芦。葫芦的象征寓意和上面说的竹子差不多,也是基于植物的繁衍意义。人们喜爱葫芦,是因为葫芦是一种藤蔓类植物,能迅速蔓延,并且果实很多,这一点和人类的原始母性崇拜,以及希望子孙满堂的愿望相吻合。 四、与植物图腾有关的禁忌 图腾是一种崇拜,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外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成员们相信它们不仅不会伤害自己,而且还能保护自己,并且能获得它们所赋予的勇气和技能,甚至还有神秘的力量。所以,成员时刻要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它们,一般情况下不得伤害。 具体来说,首先不能破坏。比如,当某一种植物被大家认定为图腾的话(神化了的植物),那么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规矩至少会包括:不能攀援、不能采摘、不能砍伐,或者不能亵渎和不敬——我们村有一棵大榕树,据说从建村一开始先人们种下的,村子里的老人会警告小孩:可不能对着榕树公公乱撒尿呀!——由崇拜而敬畏产生的集体心理是非常强大的,老人们还会警告说,如果对它不敬,它就会惩罚你。 其次,要有敬畏之心。作为图腾的植物是一种象征,近似于神,要对它有敬畏之心,不能懈怠。南方地区尤其常见。常有一个或多个村庄,在固定的某个日子举行大型集会,祭拜树神一类的图腾植物,敲锣打鼓、烧香放炮,整个过程严肃、庄重、神秘。 最后,每个人都有保护图腾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图腾的植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本族人不得破坏之外,针对外部势力的侵扰,本族人会组织起来进行守卫或反击。不仅在古代是这样,在南方部分地区,经常性会发生村与村之间的斗殴,起因往往就是因为对方对己方某个图腾(神明)的不敬或破坏。 五、结语 植物图腾和动物图腾一样,产生的年代非常早。在原始社会,既有以龙、蛇、牛等动物为图腾的部落氏族,也存在着以植物为图腾的情况,如前文所述夏朝以薏苡为图腾,楚人以荆和桃为图腾等等。 植物图腾产生的原因,多数与植物的特性有关,即:取植物的象征寓意。这与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程度有关,更与自身的身体和心理需求有关。人们因恐惧而产生敬畏,因实用而产生崇拜。这种植物的图腾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尽管可能有些内容是迷信、不科学的,但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值得我们多多关注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丁山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图腾与中国文化》(何星亮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0191110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