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好的都压箱底 壓箱底的幾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感悟

火烧 2022-02-01 17:06:06 1068
壓箱底的幾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感悟 1、《目送》作者:龍應臺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組成,是爲一本極具親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

壓箱底的幾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感悟  

1、《目送》

作者:龍應臺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組成,是爲一本極具親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2、《傲慢與偏見》

作者:[英]簡·奧斯丁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小說,也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小說圍繞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爲線索,共寫了四起姻緣: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達西富有驕傲,代表傲慢;伊麗沙白聰明任性,代表偏見。最後,真愛終於打破了這種傲慢和偏見,小說在結婚典禮中結束。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饒有風趣地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情風俗和世態人情,給人以藝術的想象,是一部社會風俗喜劇佳作。

3、《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

4、《百年孤獨》

作者:[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着之一。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5、《人的潛能和價值》

作者:[美]馬斯洛(MaslowA.H)等着

《人的潛能和價值》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有關“人的潛能和價值”討論的論文集。主要選錄了馬斯洛有關人心理學價值觀點的文章。作爲人本心理學現在的代表人物,着名的心理治療家和教育改革家羅傑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選錄。另外還有心理分析社會學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機體論或整體論學說的代表人物哥爾德斯坦等人的論文。這是一本很好的一本心理學論文集。

6、《悲慘世界》

作者:[法]雨果

這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袖雨果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創作的又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着。全書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是世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小說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於人類苦難命運的關心和對末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7、《老人與海》

作者:[美]海明威

本書講述了一個漁夫的故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他再遭到一條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而在老聖地亞哥出海的日子裏,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邊忠誠地等待,滿懷信心地迎接着他的歸來。這本小說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8、《圍城》

作者:錢鍾書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圍城》是錢鍾書撰寫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描寫了一羣知識分子的生活百態。《圍城》裏面的精言妙語是這部小說的最成功之處,也是最值得賞析的地方。

9、《憤怒的葡萄》

作者:[美]斯坦貝克

本書是美國着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斯坦貝克的代表作。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恐慌期間大批農民破產逃荒,作家曾跟隨俄克拉何馬州的農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亞,沿途所見,令他非常震驚,“有五千戶人家即將餓死,問題十分尖銳…”他以深刻寫實的筆觸,在書中展現了當時美國農民在生死線上掙扎、反抗的情景。作品出版後,引起各州統治階層的恐慌,許多州禁止小說發行,甚至有一本名爲《快樂的葡萄》的小說出版以示針鋒相對。但一切都無法動搖《憤怒的葡萄》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10、《麥田裏的守望者》

作者:[美國]J.D.塞林格

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僞君子。

霍爾頓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裏消磨時間;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關係,卻又糊里糊塗地叫來了妓女;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與她摟摟抱抱。微信號:十點讀書。

因此,他儘管看不慣世道,卻只好苦悶、彷惶,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本書作者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複雜心理,透過現象觀察精神實質,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霍爾頓的精神世界的各個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環境影響頹廢、沒落的一面,也寫出了他純樸、敏感、善良的一面,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青春變化期青少年的特點,無怪乎在西方社會裏引起了廣大青少年的巨大反響,而且不少成年人也把它看作啓發自己理解年輕一代的鑰匙。

1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鬥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

12、《小王子》

作者:[法]聖埃克蘇佩裏

《小王子》是一部寫給大人看的童話,一個世界上最傷心的故事,一則關於愛與責任的寓言。

小說講述了一個因飛機失事而滯留非洲大沙漠的飛行員邂逅一個小外星人的故事:小王子是一個憂鬱的小人兒,他來自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兒什麼都好小好小,小王子很容易憂傷,他小小的生命柔情善感…這樣令人心疼的小王子,在撒哈拉沙漠中與作者相遇了,他們一點一滴的交心,於是我們跟着小王子哭,跟着小王子笑,跟作者一起,再度成爲一個孩子,尋獲我們失去的天真與感動…

13、《沉思錄》

作者:[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着,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諸行動。

14、《活着》

作者:餘華

好的都压箱底 壓箱底的幾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感悟

《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富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爲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15、《瓦爾登湖》

作者:[美]梭羅

《瓦爾登湖》是一本讓人心歸寧靜、充滿希望的智慧大作。當人們逐漸失去田園的寧靜,它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就像美國着名評論家伊拉·布魯克所說:“在過去的一百年裏,瓦爾登湖已經成爲美國文化中純潔天堂的同義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