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1942年溥儀會見汪精衛,兩個傀儡政權元首會見,現場氣氛如何?

火烧 2022-11-23 09:36:39 1031
1942年溥儀會見汪精衛,兩個傀儡政權元首會見,現場氣氛如何? 汪精衛是個話題人物,他的人生出場和退場,都極具戲劇性。他年輕時,因刺殺溥儀的親爹、攝政王載灃而暴得大名。但是晚節不保,叛變革命,成為漢奸

1942年溥儀會見汪精衛,兩個傀儡政權元首會見,現場氣氛如何?  

1942年溥儀會見汪精衛,兩個傀儡政權元首會見,現場氣氛如何?
汪精衛是個話題人物,他的人生出場和退場,都極具戲劇性。他年輕時,因刺殺溥儀的親爹、攝政王載灃而暴得大名。但是晚節不保,叛變革命,成為漢奸,建立了「汪偽中華民國」。而過去的大清國皇帝溥儀也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了「偽滿」政權。兩個傀儡元首,在日本主子的組織下,在1942年相遇了。
一、青年汪精衛
汪精衛是個臭名昭著的大漢奸。他出賣東三省主權,換來日扶植下的「汪偽中華民國政府」,幫助日本人侵略中國,美其名曰「曲線救國」。
大家很少提及汪精衛的青年時代,青年的汪極富革命性。汪精衛很早就投身於革命運動,1910年,他悲憤於革命黨屢次起義的失敗,毅然決定刺殺清朝的實際掌權者、皇帝的生父、攝政王載灃。結果銀錠橋頭的一根電線露出馬腳,汪精衛被捕入獄。
謀殺國家領袖,這就是謀逆,在王朝時代,等待汪精衛的必然是凌遲處死。他抱著必死的決心,寫下了「慷慨歌燕市
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這首絕命詩引得清朝內部民主人士的垂憐,最後給他判了個無期徒刑。後來辛亥革命爆發,經袁世凱保釋,汪出獄重獲自由。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以及慷慨赴死的精神,確立了他在革命黨內的地位,成為大佬級別的人物。而作為「受害方」的溥儀,自然和汪精衛成了仇人,雙方自此結下了梁子。
二、「真香」汪精衛
1932年,在日本扶植下「偽滿」成立,溥儀成了「滿洲國皇帝」,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二把手、行政院長汪精衛大罵溥儀出賣祖宗,說「溥儀沒有獨立人格,無論其名稱為執政或皇帝,都不能改變其傀儡之本質」,說的有理、有利、有節,那叫一個義憤填膺。
誰知道7年後,汪精衛也「真香」了!
1939年,汪叛逃了重慶國民政府,偷渡河內,發出「艷電」,宣布聽從日本的「東亞新秩序」的號召,「重建」新中國,支持滿洲「獨立」,日、華、「滿」三「國」提攜共建新秩序。
汪不一般人,他可是國民政府的二號人物,是能代表中國的人物之一,他的叛變給全民族抗戰帶來了巨大的消極影響,汪精衛就像他當年罵溥儀一樣,也出賣祖宗了。對中華民族來說,他的罪過罄竹難書。
1940年3月,在日本保護下,汪精衛在南京建立了汪偽國民政府,他終於成了夢寐以求的「中國」一號人物。
三、「主席」到來
1942年5月,汪偽政府主席汪精衛攜偽外長褚民誼等偽政府高官訪「滿」,表示祝賀,以示兩「國」提攜之意。這些高官里還有偽華北教育總署督辦周作人,周作人是從北平出發,和南京的汪精衛一行在大連匯合,在旅順旅旅遊,然後一路觀光奔赴長春。
5月7日,汪到了長春,麻煩也就開始了。在長春,只有偽滿總理張景惠迎接主席的大駕,可當蒙奸德王來「訪問」的時候,可是溥儀、婉容親自迎接,可見溥儀是故意降低對汪的待遇。這讓汪精衛感到意難平!
30多年前,汪是熱血青年,是大清治下的子民,還是個想刺殺攝政王的亂臣賊子,是被捕入獄的囚徒,那時候,溥儀已當了2年皇帝,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正統帝王。30多年後,兩人地位平等了,都是在日本扶植下各自「國家」的元首。
這天晚上,汪偽政府駐偽滿「大使」廉隅設宴招待「主席」一行,汪精衛表示打算第二天與「滿洲國皇帝」見面。但是真正到了5月8日會見那天,卻出現了問題。
四、會見當天
根據《周作人日記》的記錄,我們先來看看8日那天汪精衛和溥儀會見的流程:
9:50,汪精衛入宮會見溥儀,10:10出宮;
10:45,溥儀到「中國代表團」駐地慰問,10分鐘後離開;
11:50汪精衛再次入宮,溥儀在嘉樂殿設宴招待,1:30汪精衛回到駐地,「官方」正式會見結束。
本來「中」「滿」兩「國」早就將8日的流程準備就緒,但真正實行的當天卻突然出現了枝節,「中華民國主席」第一次謁見「滿洲國皇帝」該用什麼禮節?鞠躬、握手,還是下跪?
溥儀畢竟在北京當過正統皇帝,所以仍將過去大清帝國統轄範圍內的一切人當作自己的臣子,皇帝的氣質拿得死死的,沒有把汪精衛當作「友邦」的賓客,反而對他居高臨下,堅持讓他用宋禮朝拜自己;而汪精衛好歹也是「主席」了,怎麼肯「低頭折節」,所以堅持用「兩國」元首對等禮。
雙方對會見的禮節爭持不下,最後在日本人的周旋下,雙方同意用西方禮儀握手,互相尊重。但是面對過去的刺父仇人,溥儀心中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在會見的時候,溥儀耍了一招。
當汪精衛第一次走入皇宮大殿,溥儀站在高台上方,汪精衛站在下邊,儼然王朝時代殿上君王堂下臣的上朝。突然,溥儀身邊的禮儀兵高喊「一鞠躬」,儼然王朝時代上朝時太監喊的「上朝」。
事已至此,下邊的汪精衛等人面面相覷,周圍的記者長槍短炮地對著他們,場面極度尷尬,汪精衛等人只得勉強鞠了一躬,但溥儀仍不罷休,直到三鞠躬完畢,溥儀才和他握手,第一次會見才正式開始。
現在看來,除去汪精衛二進宮的宴請,雙方真正的會見就20分鐘,20分鐘能幹點什麼,也就是發表一些講話,然後台下鼓鼓掌,走走程序。所以雙方搞的都是禮儀,對兩「國」邦交沒有任何實際益處。
5月9日,汪精衛就告辭離開了「偽滿」,乘上回「國」列車。
據說,5月8日被溥儀羞辱的汪精衛,回到駐地後委屈地失聲痛哭。根據「偽滿」《中央日報》總編金雄白的《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一書所說,在5月9日「偽滿」群眾歡送汪主席大會上,汪精衛發表演講說:
「親愛的滿洲同胞們呀!過去你們是我們的同胞!現在仍然是我們的同胞
將來更一定是我們的同胞。」

汪精衛真的可能說出這番話嗎?文史君表示懷疑,畢竟歡送大會上肯定有日本特務,這種鼓動中國人的民族意識的話,特務是不會讓汪主席說出口的吧。
文史君說
關於兩位傀儡元首的下場,汪精衛在日本留下了「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絕命詩,臨死也不忘給自己洗白一下,死後屍體運回南京放在鋼筋水泥加固的墳墓中。抗戰勝利後,在人民極力要求下,國民黨軍隊炸開墳墓,屍體火化後被鼓風機吹飛。溥儀的結局還算溫和,他接受新中國的改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格合法公民,1967年善終。
參考文獻
蔣勝培:《汪精衛訪問新京紀略》,《檔案時空》2008年第1期。
王彬偉:《汪精衛見溥儀:「木偶奇遇記」》,《文史博覽》2009年第6期。
唐夏:《奇人物怪命運:溥儀接見汪精衛》,《北京檔案》2012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