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尹姓取名男孩名字大气点的 历史上姓尹的名人

火烧 2021-12-11 17:42:23 1059
历史上姓尹的名人 1.历史上都有哪些姓尹的名人一、尹,中国汉字,现在为人的姓氏,同时也是古代官的通称。《书 ? 皋陶谟》:“庶尹允谐。” 《史记·夏本纪》作“百官信谐。”商代西周时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楚

历史上姓尹的名人  

1.历史上都有哪些姓尹的名人

一、尹,中国汉字,现在为人的姓氏,同时也是古代官的通称。《书 ? 皋陶谟》:“庶尹允谐。” 《史记·夏本纪》作“百官信谐。”商代西周时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尹。汉代有京兆尹。元代州、县长官亦称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道尹。

二、姓氏起源

尹姓取名男孩名字大气点的 历史上姓尹的名人

1 、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2、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尹为相。

三、迁徙分布

上古就有叫尹寿的,为帝尧之师,居于河阳(今河南孟县)。

夏桀有臣叫尹谐被商汤杀死。西周有尹轨为有道之士,居于终南山。

春秋时晋国有尹驿,赵简子曾派他到晋阳;秦国有尹喜,任函谷关令,相传老子游至函谷关被他留下,授《道德经》五千言而去。

战国时齐国有哲学家尹文善名辩。《汉书艺文志》录其《尹文子》一文,被列为名家。

由这些情况可以知道,先秦时期尹氏主要活动在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境内。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尹氏以有迁至今河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肃、江西等省者。

汉宣帝时,河阳平阳人尹归翁,任东海太守,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后被升为右扶风。

东汉有经学家尹敏,南阳诸阳人,博学多才,不信谶纬;

尹珍,出生地为今贵州凯里县,曾从经学家许缜学习经书图纬,回乡教书,后任荆州刺史。

十六国时,尹氏在天水(今属甘肃)和西州(今甘肃西部和西北部一带)发展成为望族。出现了很多有成就得人物

隋唐的时候,尹敏的后代在河间发展成为望族,尹氏在今湖北襄阳等地也有了聚居点。

唐代有尹思贞,长安人,一生为刺史13郡,皆以清廉闻名,

还有画家尹琳以善画佛事鬼神著称。

元、明、清时期,尹氏又发展到今天的江苏、云南、辽宁等省的一些地方。

北宋有学者尹源,文学家,世称河内先生;学者尹淳,著有《论语孟子解》。

在现代,新加坡等国有尹姓华侨。

四、尹姓最有名的人

1、尹喜 字公度,战国时秦人,生卒年不详。为函谷关尹,老子西游,喜望见紫气,知有真人当过。老子至,授《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其自著书称关尹子。

2、尹文 战国齐宣王至愍王时人,生卒年不详。庄子天下篇将他与宋钘并称,汉书艺文志列入名家。着有尹文子二篇。

当代名人

尹馨 - 影视明星

尹相杰 - 娱乐明星

尹承伯 - 航空模型运动员

尹子维 - 娱乐明星

尹斗俊 - 韩国团体Beast(B2st)队长

尹时允 - 韩国 明星

尹恩静 - 韩国女团T-ara(Tiara)队长

/view/57496.#7

2.历史上都有哪些姓尹的名人

1、尹继伦,开封浚仪人。

宋初为殿直,先后参加攻灭南汉、南唐、北汉等战,升至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二年(989)七月,辽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精骑数万南袭,企图拦劫宋护粮军,他率千人巡边,辽军置之不顾,继续前进。

他乘休哥不备,命士卒趁夜悄随其后,次日拂晓,进至唐河、徐河(今河北徐水西南)间,乘辽军早饭,袭击休哥驻地,杀其大将一人。休哥受伤,乘马先遁,余众溃散,死伤甚众。

以功升长州团练使。因其面黑,辽军每每相戒当避“黑面大王”。

至道二年,太宗命他为灵、庆兵马副都部署,率军攻西夏,至庆州(今甘肃庆阳),病卒。 2、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 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授正平主簿,迁河南户曹,选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交好范仲淹,累贬经略判官。后期,迁右司谏、渭州知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因事再贬均州酒税。

庆历七年,去世,私谥河南先生。提倡古文运动,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传于世。

尹洙论文,尊崇孟子、韩愈;他说,为文章,当“务求古之道”。欧阳修谓“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随”,范仲淹亦称“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

然尹洙所作多章奏记序,一般质朴无文,成就不高。尹洙虽尊崇韩愈,却不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说李君“乐于佛氏之说”,“非取其所谓报施因果,乐其博爱而已”。

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二卷等传世。 3、尹焞[宋](1071年—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洛(今河南洛阳)人。

靖康(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初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

八年(一一三八)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工书,尝手书欧阳文忠公(修)所作三志,足以传世。

朱熹得和靖先生帖于祈君之子真卿,淳熙庚子刻之白鹿洞书院。 尹焞,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13代孙、北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5代孙,世居河南洛阳,为著名理学家程颐直传弟子。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次年攻陷洛阳,全家遇难。焞死而复苏,被仆人救出,辗转流落到四川。

南宋建都杭州后,召回朝廷,历官徽猷阁待制、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太子少师等职。力主抗金,与秦桧不合,辞官致仕,寄居三女婿邢纯浙江会稽(绍兴)官署。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卒,葬于绍兴府山阴县五云乡石帆里龙瑞宫山之原。 4、尹凤(1523年-1598年),字德辉,别号在竹,南京人。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

尹凤,字德辉,南京人。锡总兵福建时部将也,世府军后卫指挥同知。

凤早孤。读书,娴骑射。

嘉靖中举武科,乡、会试皆第一。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福建。

徙佥浙江都司,进福建参将。倭陷福清、南安,连?宗出海。

凤邀击,沈其七舟。 追至外洋,连战浒屿、东洛、七礁,擒斩二百人。

击倭梅花洋,走之,追至横山,擒斩二百六十。大小凡十数战,内地赖以稍宁。

改掌浙江都司,谢病归。隆庆初,以故官莅福建,从锡平曾一本。

万历初,累官署都督佥事,提督京城巡捕。未几,谢事归。

5、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鹤壁市)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

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

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终因岁数过高,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继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凤(著名抗倭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吉甫。

3.历史上有几个姓张的名人

中国历史上的张姓六十三宰相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

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

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

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

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

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

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

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

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

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

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

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

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

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

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

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

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

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

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

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

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

4.历史上的尹姓名人有哪些

1、尹珍 尹珍(公元79-公元162),字道真,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人 ,东汉学者,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尹珍远游中原求学,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回到乡里设堂讲学,教化务本,传授人文思想,首开贵州文教之先河,尹珍是贵州文化教育的拓荒人。 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 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公元162年病逝,葬于务本堂后,享年84岁。 2、尹夫人 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363年~437年),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出生于凉州姑臧,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随父迁居姑臧(今武威)。

她秀慧聪颖,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善辩而有志节。初嫁扶风(今陕西泾阳)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做了李暠的的续弦妻。

李暠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 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

3、尹焞 尹焞,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13代孙、北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5代孙,世居河南洛阳,为著名理学家程颐直传弟子。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次年攻陷洛阳,全家遇难。

焞死而复苏,被仆人救出,辗转流落到四川。南宋建都杭州后,召回朝廷,历官徽猷阁待制、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太子少师等职。

力主抗金,与秦桧不合,辞官致仕,寄居三女婿邢纯浙江会稽(绍兴)官署。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卒,葬于绍兴府山阴县五云乡石帆里龙瑞宫山之原。

焞逝世后,南宋隆兴元年(1163),追封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元朝时又追封为文正公。

清雍正二年(1724),奉圣旨配享孔子庙庭。《宋史》有传。

4、尹昌衡 尹昌衡(1884—1953),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升平镇人。曾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校长)、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

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名人。少年时因其身材高大,异于常人,当地人又亲热地呼之“尹长子”。

为了巩固自己在新政权中的地位。 1911年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诱骗了已经主动交出边防军和政权的赵尔丰,并在成都皇城坝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当场诛于皇城“明远楼”。

5、尹仲容 尹仲容(1903—1963 ),湖南省邵阳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先后两次在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供职。

1936年,出任中国建设银公司协理。 主持民营给水与电力投资开发,筹建和改进了西安、南昌、汉口等城市的水电设施。

1939年奉命赴美国,担任国家资源委员会国际贸易事务所纽约分所主任。 兼任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器材组组长。

抗战胜利后,应宋子文之邀,赴南京协助策划战后生产与交通的恢复。1949年赴台湾,任中央信托局局长兼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负重整台湾经济的重任。1954年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经济部部长,对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扶植公营民营企业;改善技资环境,吸引外资、侨资,增加工业资金投入。

拓展对外贸易,减少管制,扩大自由竞争;加强部门协调发展,提高工业水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台湾经济在短时期内走出困境,步入发展轨道。1963年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尹姓。

5.古代姓伊的有哪些名人

伊尹 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辅佐商汤,佐商灭夏,综理国事,连保 汤、外丙、中壬三朝,佐四代五王,是上古有名的贤相。

伊陟:商汤太戊名相,伊尹之子。太戊从其言而修其德。

伊恒:明代尚宝少卿,昊县人。为人谦恭,时称为长者。

伊盆生:后魏统军,骁勇有胆略,初为统军,累立战功,遂为名将, 赐爵平城子,官至西道都督。 伊秉绶:清代书法家、乾隆进士,字组似,号默卿,福建宁华人。

官 至扬州知府。何绍基写诗称颂其书法说:"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 漆楮如筒。

行草也无唐后法,悬崖溜雨如荒藓。"有《留春草堂诗集 》。

清代永昌知府、嘉庆进士宋湘赠伊秉绶联为: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伊陟 商帝太戊时为相。

伊尹子。与臣扈、巫咸共辅太戊治国。

相传毫(今山东曹县东南)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夕大拱。太戊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帝之政岂有阙欤。”

太戊从其言而修德,祥桑枯死。是时,诸侯归殷。

伊籍 三国蜀汉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伊籍 臣。字机伯,荆州南阳人。

年少时便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

刘表病死,伊籍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后随刘备入蜀,刘备定益州,伊籍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

后升任为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 伊馥 (?-453),北朝北魏将领。

代(今山西代县)人。少勇健,走及奔马,善驰射,力能曳牛。

神麚初,擢为侍郎。太武讨凉州,馛参与决策,从征至姑藏。

以功拜秘书监,赐爵河南公。后官至平尚书事卒。

伊盆生 北魏将领。馛孙。

初为统军,累有战功。明帝时,历洛州刺史、西道别将、行岐州刺史。

为当时名将。任西道都督,战死。

伊慎 (?-811),唐将领。字寡悔,兖州(今山东滋阳)人。

以善射补折冲都尉,嗣为大将,封南充郡王。贞元末官至奉义节度,拜检校右仆射,兼右卫上将军。

谥曰壮缪。以武毅通文理,砚席楷隶,师心自得。

伊广 唐臣。中和年间为忻州刺史,以天下大乱,乃归心李克用。

曾任汾州刺史。常参与谋划军略,交接诸藩,号为称职。

累迁至检校司徒。乾宁年间从征刘仁恭,阵亡于成安寨。

伊桑阿 (1638-1703),清臣。伊尔根觉罗氏 伊桑阿墓 ,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进士,授礼部主事,累擢内阁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迁礼部侍郎,擢工部尚书、户部尚书。

时三藩叛乱,因吴三桂踞湖南,命他先后赴江南和茶陵督治战舰,为平叛作准备。后俄罗斯犯边,又奉往宁古塔造船。

历兵、礼二部尚书。二十七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充三朝国史总裁,《平定朔漠方略》总裁。黄河决,又奉令勘视河工。

因淮扬水灾,疏请蠲免次年田赋。入阁十五。

康熙四十二年卒。谥文端。

伊秉绶 (1751-1815),清书法家。字组似、墨卿,号默庵。

福建宁 伊秉绶《隶书临韩仁碑册》 化人。曾任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惠州知府、扬州知府。

工诗文,善书法,长于隶、楷、行、草,隶书初学桂馥,后专宗汉隶,并融篆书笔意于隶书 伊秉绶刻狮钮寿山章 ,其书间架博大,笔法质朴浑厚,气势雄强。行草书取法王羲之、李东阳、颜真卿,笔致凝炼有力。

著《留春草堂集》。 伊宝文 1944年6月生,内蒙古杭锦旗人,蒙古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内蒙古杭锦旗教育局工会主席。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从基层到领导机构任职,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方面的工作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经验理论。他的论文经常在全国性的报刊刊登。

任现职以来,使全旗各教育系统的工会组织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工会应有的作用,为杭锦旗的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贡献。曾多次该系统或旗交、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伊林学 1956年3月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蒙古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伊金霍洛旗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1975年毕业于伊金霍洛旗一中,1976年后先后在伊金霍洛旗台吉召小学、农业中学、伊金霍洛旗三中、伊金霍洛旗布尔自格乡格定压治学校任教,后历任布尔台格乡政府办秘书,伊金霍洛旗委组织部干部,伊金霍洛旗红海子乡乡长、党委书记、镇长,乌兰木伦党委书记,伊金霍洛旗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977、1984年被盟委、行署评为全盟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档案工作者,1994年被盟委、行署、军分区评为关心爱戴人民的好镇长,1998年被伊克昭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全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多次受伊金霍洛旗委、政府的表彰。

伊顺斤 1947年7月生,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蒙古族,高中文化,乌拉特中旗政协副主席,旗第十届政协常委。1968年6月响应国家号召,作为知音到乌拉特后旗那仁保力格公让马宝力格队劳动锻炼。

1972年6月调入马后旗新华书店工作。1976年到乌后旗明星牧场学校任教。

1977年在乌后旗电影公司工作。1981年调到乌中旗电影公司工作。

1988年6月调乌中旗政协工作,任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1999年1月在乌中旗政协第十。

6.尹,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古代有哪些姓尹的名人呢

1,出自姞姓,以官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暴政激起了国人起义,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后来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任用仲山甫、召虎、方叔、兮甲等贤臣为辅佐,使日益衰落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他担任的官职是内史,世称“尹吉甫”2,源于少昊,以邑为氏。据唐代张九龄《姓氏韵谱》载:“少昊之子殷(般),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同时又是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邑于穷桑。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封于尹城,般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这一支起源年代非常古老,活动区域涵盖北方大部分地区。3,出自少数民族汉化,主要有满族,朝鲜族改姓。

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曾作《诗经·大雅·崧高》、《诗经·大雅·江汉》等。

尹珍:东汉荆州刺史,师从汝南经学家许慎学经书图纬,学成后返乡教授,成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

尹勋:河南巩县人,官至尚书令,曾上书为党锢解禁。

尹纬:字景亮,后秦尚书仆射,谥曰忠成侯。

尹夫人:天水冀县人,西凉国昭武王后,杰出的女政治家。

尹思贞:唐代长安人,官至工部尚书,以执法公正无私,清廉而著称。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北宋抗辽将领。

尹洙:字师鲁,北宋著名文学家,有《河南先生集》传世。

尹焞:河南洛阳人,师事理学程颐,终生不应科举,著有《论语解》、《和靖集》。

尹玉:江西宁都人,从小习武,及长投军,屡立战功,后随文天祥勤王赴援常州,战死于五牧。

尹凤:字德辉,江苏南京人。明朝嘉靖年间武举乡试第一、会试第一,连中三元。

尹继善: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名臣,谥“文端”。

尹昌衡:字硕权,号太昭,四川彭县人。1912年担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同年挥师西征,平定西藏叛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