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桐庐文化 桐庐历史

火烧 2022-04-09 03:22:50 1080
桐庐历史 一、杭州市桐庐县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桐庐解放前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分水民勇大败倭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濮振声率白布会起义反清,响应者不下万余。民国8年(191

桐庐历史  

一、杭州市桐庐县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桐庐解放前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分水民勇大败倭寇。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濮振声率白布会起义反清,响应者不下万余。民国8年(1919),县城搬运工人、学生上街游行,抵制日货。

16年2月,军阀孙传芳残部溃窜南乡,当地农民奋勇追击。是年,国民革命军抵达桐庐,发现成立城区职业工会,开展要求增加工资、反对封建霸头的斗争;3、4月间成立县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运动;8月,中共浙江省委直属分水支部成立。

17年10月,中共岩坞支部成立。18年夏,中共分水区委建立,有党员70多人。

19年7月,中共永安区委成立,有党员98人。28年12月,中共桐庐县政工队支部、大市支部成立。

29年夏,中共印渚、横村、高枧支部成立。34年6月,中共平湖区委成立。

桐庐文化 桐庐历史

38年,中共江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49年5月,中共桐、分两县委成立。

桐庐解放后 桐庐人民在gcdzg的领导下,开展反对国民党的反对统治和封建剥削的斗争。民国17年秋,富家、老坞、何宅坞农民成立“自立社”,向土豪劣绅展开减租斗争。

18、19年,先后举行“毕浦农民暴动”、“儒桥农民暴动”、“城下农民暴动”,打击封建势力。23年,龙伏村百余农民发动搞租夺粮斗争。

抗日战争中,深浦、环溪千余民众投入馈运食物、护送伤员和作向导等抗日工作。桐庐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投入构筑国防工事达5万余工,运输军粮船最多时月达600艘(次)。

出征军人2997名。解放战争中,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在县境边陲山区开辟根据地,建立四管民主政府,开展征粮、“二五”减租,发动支前等革命活动。

潘芝山等一批革命烈士为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解放初,桐庐人民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境内的残余武装力量和20余股土匪,巩固人民政权。

1950年11月,桐庐人民积极投入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取得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摧毁封建剥削制度,83%的农户分得土地及耕牛、家具等生产资料。1951年,1351名青年志愿参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

二、桐庐县的历史沿革

桐庐析出自吴郡富春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州、县同城),桐庐自此升为州府。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

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

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

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02年)改属睦州。

大业三年(607年)改睦州为遂安郡,桐庐属之。唐光化三年(900年)桐庐属杭州。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两浙西路睦州。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

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辛亥革命后,桐、分两县属金华道。

民国25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民国29年桐庐、分水属第一专区,民国32年划桐庐入第十一专区,民国35年分水入第十一专区;民国37年4月,两县都属第四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分两县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

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2月改属金华专区。

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

1959年2月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5月改属杭州市,同年8月,废富阳入桐庐。

1961年12月,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2004年4月20日,浙江省批复同意桐庐县行政区划调整,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桐庐县辖富春江、横村、分水、江南、瑶琳、凤川、百江7个镇,钟山、合村、新合3个乡和莪山畲族乡,城区设桐君、旧县两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11月24日,杭州市批复同意撤销桐君街道建制,以原桐君街道行政区划范围按富春江为界,南北分设城南街道和桐君街道。

2011年,浙江省批复撤销凤川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桐庐县政府直辖,在此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凤川街道办事处,辖8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51.93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驻凤新路19号。

三、桐庐的文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秀丽的富春山水孕育了有地方特色的桐庐文化。

桐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标识,是中华文明早期显现的标志。 桐庐玉器文化 去年,桐庐在潘家村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器时代的玉器制作工场,出土了大批玉器成品,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桐庐文化在远古时代的文明品位。这项考古成就表明桐庐文化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玉器文化的体现形式。

桐庐玉器文化有着三层内涵: 其一、桐庐玉器文化是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中可以细分出玉器时代。

这一玉器时代产生了玉器文化。桐庐玉器文化作为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证明了桐庐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提到了中国古代有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越绝卷第十一》中提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时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以铁为兵……。”

这种关于时代的划分法是中国古籍中对社会发展形态划分的最早记载,是《越绝书》对社会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这是我对《越绝书》研究的最新发现,我的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在贵报首次发布。

关于桐庐玉器制作工场的发现证实了《越绝书》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越绝书》关于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时代划分论断要比西方要早二千多年。

其中将玉器时代从石器时代细分出来的提法,至今还无人报导过古籍中的这一信息。 其二、桐庐在玉器时代已显露原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萌芽。

桐庐在远古时代能生产如此多的玉器成品,绝对不是自给自足的产品,它是用于交换的商品。这一属性的发现说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是将物质文明的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起来的。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代,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商品的生产基地,都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桐庐是古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别发达的地区,因而是一个对古代社会有过重大贡献的地区。 其三、桐庐文化中的玉器文化是依托便利交通进行传播的。

玉器工场地处水运交通便利的天目溪畔,玉器商品可以通过水运顺畅地进入钱塘江水系的广大地区。桐庐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交通文化是桐庐文化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可以推断,远古时代的木筏、竹筏和船舶已在富春江畅行。 桐庐远古玉器工场的考古发现引伸出桐庐文化中的玉器文化、商品文化、交通文化的三大内容。

彰显桐庐玉器文化的历史文化品位,它将提高桐庐的知名度,为桐庐的经济发展服务。 桐庐和谐文化 桐庐文化中有一种可贵的和谐文化现象。

它表现在桐庐居民构成的包容性、和诣性,桐庐人对外来人口的宽容性、融合性。许多地方在居民的构成中都存在一定的区域排它性,而桐庐具有一种历史性的居民构成包容性、和诣性品格。

这种包容性、和诣性表达了古代的君子风格,即桐君风格。以我的家乡横村镇为例:在镇上,世世代代都有横村的原住民和有来自绍兴、萧山、宁波、诸暨、东阳、永康、义乌、丽水、建德、新登、金华、兰溪、温州、安徽、江西几十个地方的商人、工匠和逃难落户的人群。

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各执特色行业,形成一个多彩商埠。解放以后还增加了大批新安江移民,同样和谐相处。

桐庐在历史上,以能容纳灾民而闻名。这为和谐民风增添了荣誉。

听我母亲说:四县联中(桐庐中学的前身)在抗战中,曾在杜预村办学。早上,各家各户都自愿免费为学生备好洗脸水、开水。

学生都住在农户家里,有的还结为亲戚。乡亲们用当地的一句“后山要比前山高”的民谣祝愿学生奋发向上。

(前山与后山是杜预村后的二座山)和谐的民风让四县联中的学生深受感动。正是这种和谐的文化造就了四县联中的杰出人才。

桐庐山水文化 桐庐富春江山水世界闻名,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历史名画《富春山居图》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描绘桐庐山水。

因为有了桐庐秀丽的山水风光,才有历代艺术家创造的桐庐诗画。桐庐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各方游客,历代名人。

于是就有了世代繁荣的桐庐旅游文化和名士文化;好山好水才有好药材,于是有了桐庐医药文化;桐庐山水文化今天得以传承,得益于桐庐山水文化根植于百姓对一方山水的热爱和保护。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

在世界生态环境被大规模破坏的大背景下,桐庐能保全的这一片特级山水风光,十分难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桐庐县提出建设“中国最美的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规划。 清净的桐庐山水培育了桐庐人的开朗、直爽、通达、包容的品质。

所以桐庐山水文化与桐庐文化的其它门类是相互关联的。 桐庐医药文化 桐庐是中国中医鼻祖桐君的故乡。

作为桐庐地域标志的桐君山就是桐君的出处。桐庐自古以来,盛产中药,代出名医。

桐庐的医药文化、桐庐的桐君中医始祖地位,在国内外得到公认。中草药重要产地争先打出“桐君”的的牌子。

我在四川,问四川桐君医。

四、桐庐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

要从桐君老人说起 :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

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 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

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

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桐庐县。

五、桐庐的文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秀丽的富春山水孕育了有地方特色的桐庐文化。

桐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标识,是中华文明早期显现的标志。 桐庐玉器文化 去年,桐庐在潘家村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器时代的玉器制作工场,出土了大批玉器成品,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桐庐文化在远古时代的文明品位。这项考古成就表明桐庐文化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玉器文化的体现形式。

桐庐玉器文化有着三层内涵: 其一、桐庐玉器文化是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中可以细分出玉器时代。

这一玉器时代产生了玉器文化。桐庐玉器文化作为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证明了桐庐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提到了中国古代有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越绝卷第十一》中提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时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以铁为兵……。”

这种关于时代的划分法是中国古籍中对社会发展形态划分的最早记载,是《越绝书》对社会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这是我对《越绝书》研究的最新发现,我的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在贵报首次发布。

关于桐庐玉器制作工场的发现证实了《越绝书》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越绝书》关于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时代划分论断要比西方要早二千多年。

其中将玉器时代从石器时代细分出来的提法,至今还无人报导过古籍中的这一信息。 其二、桐庐在玉器时代已显露原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萌芽。

桐庐在远古时代能生产如此多的玉器成品,绝对不是自给自足的产品,它是用于交换的商品。这一属性的发现说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是将物质文明的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起来的。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代,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商品的生产基地,都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桐庐是古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别发达的地区,因而是一个对古代社会有过重大贡献的地区。 其三、桐庐文化中的玉器文化是依托便利交通进行传播的。

玉器工场地处水运交通便利的天目溪畔,玉器商品可以通过水运顺畅地进入钱塘江水系的广大地区。桐庐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交通文化是桐庐文化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可以推断,远古时代的木筏、竹筏和船舶已在富春江畅行。 桐庐远古玉器工场的考古发现引伸出桐庐文化中的玉器文化、商品文化、交通文化的三大内容。

彰显桐庐玉器文化的历史文化品位,它将提高桐庐的知名度,为桐庐的经济发展服务。 桐庐和谐文化 桐庐文化中有一种可贵的和谐文化现象。

它表现在桐庐居民构成的包容性、和诣性,桐庐人对外来人口的宽容性、融合性。许多地方在居民的构成中都存在一定的区域排它性,而桐庐具有一种历史性的居民构成包容性、和诣性品格。

这种包容性、和诣性表达了古代的君子风格,即桐君风格。以我的家乡横村镇为例:在镇上,世世代代都有横村的原住民和有来自绍兴、萧山、宁波、诸暨、东阳、永康、义乌、丽水、建德、新登、金华、兰溪、温州、安徽、江西几十个地方的商人、工匠和逃难落户的人群。

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各执特色行业,形成一个多彩商埠。解放以后还增加了大批新安江移民,同样和谐相处。

桐庐在历史上,以能容纳灾民而闻名。这为和谐民风增添了荣誉。

听我母亲说:四县联中(桐庐中学的前身)在抗战中,曾在杜预村办学。早上,各家各户都自愿免费为学生备好洗脸水、开水。

学生都住在农户家里,有的还结为亲戚。乡亲们用当地的一句“后山要比前山高”的民谣祝愿学生奋发向上。

(前山与后山是杜预村后的二座山)和谐的民风让四县联中的学生深受感动。正是这种和谐的文化造就了四县联中的杰出人才。

桐庐山水文化 桐庐富春江山水世界闻名,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历史名画《富春山居图》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描绘桐庐山水。

因为有了桐庐秀丽的山水风光,才有历代艺术家创造的桐庐诗画。桐庐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各方游客,历代名人。

于是就有了世代繁荣的桐庐旅游文化和名士文化;好山好水才有好药材,于是有了桐庐医药文化;桐庐山水文化今天得以传承,得益于桐庐山水文化根植于百姓对一方山水的热爱和保护。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

在世界生态环境被大规模破坏的大背景下,桐庐能保全的这一片特级山水风光,十分难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桐庐县提出建设“中国最美的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规划。 清净的桐庐山水培育了桐庐人的开朗、直爽、通达、包容的品质。

所以桐庐山水文化与桐庐文化的其它门类是相互关联的。 桐庐医药文化 桐庐是中国中医鼻祖桐君的故乡。

作为桐庐地域标志的桐君山就是桐君的出处。桐庐自古以来,盛产中药,代出名医。

桐庐的医药文化、桐庐的桐君中医始祖地位,在国内外得到公认。中草药重要产地争先打出“桐君”的的牌子。

我在四川,问四川桐君医药集团公司的朋。

六、桐庐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

要从桐君老人说起 :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

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