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十三阿哥的结局 历史董鄂妃结局

火烧 2022-10-26 08:08:31 1039
历史董鄂妃结局 一、历史董鄂妃结局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顺治帝妃嫔,世称董鄂妃。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贞妃族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

历史董鄂妃结局  

一、历史董鄂妃结局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顺治帝妃嫔,世称董鄂妃。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贞妃族姐。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二、历史董鄂妃结局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顺治帝妃嫔,世称董鄂妃。

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贞妃族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

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三、董鄂妃真名叫什么 历史上的董鄂妃是怎么死

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

孝献端敬皇后(1638年-1660年),人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封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干宫,年仅22岁。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本来是可以以此贵妇人的身份,平平安安、养尊处优地渡过一生的。但是上天另有安排: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而且这一次的破格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可见按照皇帝的本意,光让董鄂氏做皇贵妃都还太不够了,很应该把皇后的位子也让她来坐才是。---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少年亲王之死,却已经注定了这场拥挤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

顺治帝一生有十九位后妃。活着成为皇后的两位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是顺治生母皇太后孝庄的娘家侄女,但是小皇帝认为她“妒嫉”、“奢侈”,加上她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挑选的,所以才两年时间皇帝和她的缘份就到了头,她被废为静妃。第二年,孝庄皇太后又从娘家接来了三位侄孙女,并将其中一位立为新皇后。但是这位皇后虽然品貌双全,皇帝仍然不喜欢她。过了两年董鄂氏入宫,皇后的宝座就更是摇摇欲坠了。

然而董鄂氏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非“正嫡”,人生经历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此时的董鄂氏只是一个少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无法决定婚姻;又在两个强势的男性间无力抉择爱情。然而三百五十年前,十八岁的董鄂氏不但得不到任何谅解,还要独自承担着“红颜祸水”的罪名:活着的皇帝没人敢说他错,死去的襄亲王更没有错,有错的就只能是她了。)

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皇城。然而,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生活着的,并不仅仅是爱她的顺治帝,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帝宠的女人(在她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外戚家族);还有因为这起爱情事件而失去儿子的襄亲王生母靖懿太贵妃;以及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而与皇帝母子失和的皇太后孝庄。

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

历史上十三阿哥的结局 历史董鄂妃结局

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

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大清帝国的龙椅,总有一天是要让这个襁褓中的小小人儿坐上去的,

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出世一百零八天后,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城里原因不明地死去了。顺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继承人为荣亲王,并专修陵寝。

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为亲王,也安慰不了活着的母亲。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丧失了生育能力。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四、历史上顺治帝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样

顺治帝一生有十九位后妃。

顺治13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

可见当时顺治是多么的喜欢董鄂氏.此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少年亲王之死,却已经注定了这场拥挤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 一年后,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

出世一百零八天后,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城里原因不明地死去了。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丧失了生育能力。

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

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顺治为董鄂氏亲笔写下了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深切哀悼。

身体虚弱的顺治不久染上了天花。面对病魔,迭遭打击的皇帝早已意志消沉,无力与之对抗,奇迹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第二年(1661)正月初七凌晨,沉沉夜色中,二十三岁的福临驾崩于养心殿,离董鄂妃去世的时间,才不过四个多月。(他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

因此,空荡荡的孝陵里的确没有他和董鄂妃的棺椁,只有他们的骨灰坛。)。

五、孝庄秘史董鄂妃舒畅的结局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称董鄂妃,真实名不详。

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世祖顺治帝贞妃族姐[1]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

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孝惠后病危,董鄂妃亲自服侍,她的侍婢才得以有些空闲休息,董鄂妃五天五夜没有合眼,时而为她诵读史书,或者谈些家常来解闷。凡是孝惠后的事,董鄂妃都亲自为她置办好。

顺治十四年春,永寿宫其他妃嫔有了疾病,董鄂妃又亲自服侍,三昼夜没有休息。她殷切关心帮助她们解除忧虑,事先都准备好,都像是侍奉孝惠后一样。

皇后所裁制的衣物至今都还在。悼念其他妃嫔去世的时候,董鄂妃悲伤之深切,甚而超过了她们的亲属,她很爱念其她的妃嫔。

在孝献皇后崩时,皇后和其他妃嫔都很哀痛。皇后和其他嫔妃想起董鄂妃的好处,感激董鄂妃过去的恩情,都吃素诵读经书,只有这样她们才觉得能足以报答董鄂妃的情意。

董鄂妃曾在宫中抚养承泽王的两个女儿,安王一个女儿,朝夕尽心抚养,慈爱不逊于自己亲生的。在董鄂妃崩时,这三个公主,都十分哀痛,人们都不忍再听闻,但因病情过重,1660年9月23日菀逝。

[2] 驾崩 董鄂妃崩后,皇太后伤心哀痛。天下的臣民没有不感到悲痛的,皇太后、孝惠后和其他嫔妃都怀念追悼,只有顺治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

宫中庶务(杂务等等),以前都是皇贵妃董鄂妃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虽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妃时为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

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妃实权长期与孝惠后并存),但是董鄂妃却是尽到了皇后的职责了。其次因有孝惠后在,所以董鄂妃才没有做到皇后的中宫桂冠。

董鄂妃自已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董鄂妃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面容憔悴,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

“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妃都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后更恪尽谦和恭敬,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孝惠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

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去南苑,皇太后身体不适,皇后和董鄂妃都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

这样顺治因为皇后有违孝道,让群臣上衣,才让孝惠章皇后得知的。皇后和董鄂妃长跪在顺治面前,磕头请辞,请皇上体察皇后的本身心意,求皇上不可废后。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

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

霍思燕饰演孝献皇后(20张)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己还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爱子爱妃的接连逝去,使得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

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但因董鄂妃临终前嘱咐:“帝,臣妾宛后,禁装金玉之物,谨以妃礼。

。”

还未说完便亡,但福临还是以皇后礼葬。董鄂妃崩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

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

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天*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

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

而董鄂妃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临感到内疚,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董。

六、董鄂妃身世有哪些谜团

清初皇帝顺治是历史上有名的多情种子,他爱美人不爱江山,在自己钟爱的妃子去世后,开始万念俱灰。

据民间传说,顺治因董鄂妃去世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而董鄂妃 究竟是何人呢?是顺治以一般途径纳人宫中的妃子,还是另有来历?据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皇帝狂热地爱上了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并在这位军人斥责他夫人时,打了此军人一个耳光,于是这位军人因愤致死,或自杀而死。

皇帝于是 把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并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产下一子,皇 帝本预备立他为将来的皇太子。

但是这位皇子竟于数星期之后死去,其母不久亦去世。这与《御制董妃行状》中说董妃“后于酉冬生荣亲王,未几王薨”的记载相合。

于是有 人推测董鄂妃实为这位军人之妻。 不过,谁是那个军人,为什么他的夫人在宫禁中竟能自由出人,实是耐人寻味。

从其夫人与皇梏的亲近情形看,必为近臣。有人于是开始猜测此军人即是顺治之弟太宗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即襄亲王。

此人卒于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初三日,终年16岁。董鄂妃于同年八月间在其18岁时即被册封为贤妃,从时间上推测,正好27天的服制刚满。

对董鄂妃进宫时情形,当时诸种史书均没有做过详细的记载,仅仅有顺治在挽词中说她在18岁时,以其德优而被选人宫中。可是选秀制度规定,超过17岁的女子就没有权利参加选秀了。

董鄂氏若18岁时才去应选,别说“以德选人掖庭”,就是和众“合例女子”竞争而进宫做侍女的可能性都很小。 那时选秀的合适年龄一般在13岁至16岁之间,若把初选、复选、择配、成婚和与襄亲王一起过日子的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董鄂妃参加选秀的年龄应在15岁左右,也就是顺治十年(1653 )前后。

董鄂氏进宫后没多长时间,顺治便将其赐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 清初有各宗室及亲郡王命妇轮番人侍后妃制度,作为襄亲王妻子的董鄂氏,当然有进宫的资格。

长时间周旋于内宫,这样自然而然就有机会与皇帝交往。顺治十一年(1654)四月,孝庄太后觉察到儿子与他的弟媳之间有不正当的勾结,赶忙命令停止命妇人侍后妃之例,说以前根本没有此定制,应“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这似乎就是针对顺治与董鄂氏的不正当关系而言。

襄亲王与顺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董鄂氏却是襄亲王的妻子。顺治这种强占弟媳的可恶行为当然不但有辱国体、宗门和家法,更严重的是恶化了满蒙贵族的政治关系, 因此孝庄太后当然要竭力反对。

首先,她废弃了亲王郡王命妇入侍后妃的旧例,以便不 让儿子和董鄂氏继续来往,接着册立孔四贞为东宫,想使顺治转而宠幸孔四贞,可是她 所做的一切均没有效果。 顺治为了得到弟媳,逼死胞弟,夺占弟媳。

对于顺治的种种行 为,孝庄太后在无可忍耐时终于亮出“杀手铜”,将董鄂妃除去,也因此导致了顺治出 家的闹剧。以上说法只是一些人的推测而已,在民间,关于董鄂妃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董鄂妃即为明清之际江南名妓董小宛。

董小宛姓董名白,字青莲,又字小宛,她在19岁时嫁给了当时有名的才子冒襄。冒 襄的《影梅庵忆语》记载了董小宛的生平,《忆语》中追述她的生平时不吝笔墨,但对 小宛生病及丧葬等事却语焉不详。

冒襄写道“到底不谐,今日验兑”,似乎董小宛不是 病死,病死应作悼亡之辞,而不至于生出“不谐”之叹。 于是有人推测说冒襄以小宛被 掳之日作为祭辰,托言小宛已死,实则被掳人宫,赐姓董鄂,晋封贵妃了。

到底董鄂妃是顺治弟媳,还是民间传说之董小宛,尚无人作出肯定的结论,董鄂妃的来历与顺治是否出家一样,成为千古之谜。

七、历史上真有董鄂妃这个人吗

有的。

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本来是可以以此贵妇人的身份,平平安安、养尊处优地渡过一生的。但是上天另有安排: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而且这一次的破格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可见按照皇帝的本意,光让董鄂氏做皇贵妃都还太不够了,很应该把皇后的位子也让她来坐才是。---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少年亲王之死,却已经注定了这场拥挤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

八、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病逝。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

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扩展资料董鄂氏去世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

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

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 参考资料董鄂妃_百度百科。

九、历史上真的有董鄂妃么

近日做顺治网站,顺手编了一份董鄂氏本事年谱,与喜欢福临和董鄂氏的朋友们分享,同时希望大家指正。

董鄂氏本事年谱崇德四年(1639年)董鄂氏生,属正白旗。顺治十三年三月初六(1656年3月31日)前锋统领鄂硕擢为内大臣。

(杨珍女士以鄂硕在此段前后的升迁情况,判断董鄂氏入宫早在顺治十三年三月之前,可供参考。)八月廿二日(1656年10月14日)董鄂氏被立为贤妃,时年十八。

八月廿八日 拟晋封董鄂氏为皇贵妃。(《董后行状》言九月进秩册。)

十二月初六(1657年1月19日)行皇贵妃册封礼。顺治十四年正月(1657年)封鄂硕三等伯。

九月 鄂硕卒。十月初七丑时(1657年11月12日)荣亲王生。

(董鄂氏生荣亲王为难产,病或从此生。荣亲王出生前不久,福临认识了憨璞聪禅师,并曾在11月9日召憨璞聪禅师入宫。)

十月初八 福临朱谕礼部为“第一子”议行典礼。同月追赠鄂硕为侯。

冬 太后病。(十二月廿八日(1658年1月31日)太后病愈。)

顺治十五年正月初七(1658年2月8日)停皇后中宫笺奏。正月廿四日(1658年2月25日)荣亲王卒。

二月 皇后病。因董鄂氏兄卒,少弟费扬古袭爵,年十四。

悼妃卒。三月廿五日(1658年4月27日)复进皇后中宫笺奏。

三月廿七日(1658年4月29日)追封皇四子和硕荣亲王。八月廿七日(1658年9月24日)葬荣亲王于黄花山。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初九至十二月十二日(1659年12月22日-1660年1月23日)福临进行了一次多重目的的长途行猎,其中似曾与董鄂氏共奉太后赴汤泉。顺治十七年春(1660年)永寿宫病。

(章乃炜先生以为或即废后。)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卒。

八月廿一日 追封董鄂氏为皇后。八月廿六日 行追封礼。

九月 因董鄂氏追封为皇后,晋封其伯父罗硕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二年六月初六壬寅(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与福临同葬清孝陵。

(参考的书籍有:《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清史编年顺治卷》、《清史编年康熙卷》、《清史稿鄂硕传》、《清史稿费扬古传》、《清史稿后妃传》、福临《董后行状》、章乃炜《清宫述闻》、陈垣《语录与顺治朝廷》、杨珍《董鄂妃的来历与董鄂妃之死》、《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九》顺治朱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