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忽必烈攻打日本为什么失败 远征日本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何忽必烈要两次大规模征讨日本?
远征日本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何忽必烈要两次大规模征讨日本? 所谓人活一口气,在「 ”士可杀不可辱”的古代,为了脸面,身为元朝皇帝的忽必烈可以和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样选择将日本列为「 ”不征之国”,但忽必
远征日本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何忽必烈要两次大规模征讨日本?

所谓人活一口气,在「 ”士可杀不可辱”的古代,为了脸面,身为元朝皇帝的忽必烈可以和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样选择将日本列为「 ”不征之国”,但忽必烈表示扶我起来试试,于是征日战争拉开序幕。 当然,作为礼仪之邦,被汉文化深深熏陶的忽必烈自然明白「 ”先礼后兵”的道理,于是在忽必烈称帝前的1267年,忽必烈派高丽人赵彝为元朝使节,渡海到日本宣旨,要求日本仿效高丽入贡,但日本没有理睬;1268年,体谅日本人耳聋的忽必烈又派出蒙古使臣,这次使节团规模很大,而且带上高丽人随行,但日本依旧没理。 忽必烈很郁闷,因为视而不见比直接拒绝更伤人,于是坚持不懈的忽必烈又多次通过高丽送信,又不断派出使者到日本,甚至以战争威胁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元朝。 但当时的日本被幕府也就是北条时宗把握大权,这位权臣拒绝臣服元朝。虽然第四次很有诚意的忽必烈带上了蒙古国中书省和高丽国文书,甚至还有忽必烈本人的文书,但北条时宗仍然拒绝。这就让忽必烈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1273年,经过9次战争,元朝终于征服朝鲜半岛,并在此设置征东行省,为讨伐日本提供了跳板,于是忽必烈开始着手武力征服日本。 1274年,忽必烈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0000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计32300人从高丽合浦出发,横渡朝鲜海峡进攻日本九州岛。首次征日战争前后持续20多天,元军兵分三路登陆九州岛,但由于对山地作战不熟悉,元军未能达到战略目标,首战失利。 面对失利,忽必烈并未气馁,在1279年消灭元朝后,1281年忽必烈再度发兵征日,第二次征日战争规模更大,元军主要兵分两路,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领40000作战部队,战船900艘,从朝鲜出发;另一路由范文虎率领100000江南屯田部队,战船3500艘,从浙江宁波出发,总计蒙古人45000人,高丽人50000人,汉人约100000人。 不过虽然第二次征日战争规模更大,志在必得,但运气却差得太多,元军不仅在日本惨败,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台风,军队损失大半,惨败而归。而日本自以为有了「 ”神风”保佑,二战中有了「 ”神风特攻队”。 两次征日战争的失败让忽必烈很没有面子,于是1286年,忽必烈酝酿第三次征日战争,但由于朝中反对声此起彼伏,第三次征日行动最终不了了之。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忽必烈如此执着于征服日本呢?静夜史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1、日本必须臣服 数千年时间里,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藩贡体系。 虽然中原王朝对周边的藩属国实行「 ”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政策,不干涉藩属国内政,并实行「 ”厚往薄来”的政策,以打肿脸充胖子的手段维系宗藩关系,但这些可有可无的藩属国,却成为中原王朝是否正统的最好验证。 这反过来要求历朝历代都必须花大精力争夺正统,然后成为宗藩体系的宗主国。 但元朝比较尴尬,作为第一个完成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疆域固然是广阔的,但蒙古的起点却是很低的。更早之前作为少数民族时期的蒙古在宗藩关系中的地位和日本持平甚至还不如日本,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日本对蒙古甚至元朝不会服气。 事实上,除了吊打日本的唐朝,日本还真没怎么服过中原王朝,明清时期甚至开始僭越,不难想象此时的日本,面对忽必烈时是多么地傲娇。 对于忽必烈而言,日本是否臣服,不仅事关元朝的藩贡体系的稳定,更关乎元朝的正统性,所以忽必烈必须征服日本。 2、友军必须消灭 元朝之前的两宋三百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乱世,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等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和两宋王朝展开激烈争夺,同时朝鲜半岛上的高丽也蠢蠢欲动,元朝虽然完成的大一统,国内依然是一锅粥。 而蒙古人即使再强悍,在人数上也处于绝对劣势,想要统治一个疆域空前的大帝国,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创立了前所未有的行省制度,但终归还是力不从心。虽然蒙古在消灭西夏和金国的过程中蒙古几乎将这些政权屠杀殆尽,但对南宋却保持了相当的「 ”仁慈”,而这样的「 ”仁慈”对帝国的统一和稳定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威胁。 作为元朝的奠基者,忽必烈除了消灭南宋争夺正统地位,更要防范南宋故地降军随时可能的反叛,毕竟秦国就是在六国复辟的浪潮中轰然倒塌的,深受汉文明熏陶的忽必烈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所以,静夜史完全有理由相信:忽必烈的远征,除了征服日本,更多的有借刀杀人,彻底剪除威胁统治的潜在威胁的目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1274年第一次征日战争,除了少量蒙古军,大部分都是女真、高丽等降军,第二次征日战争,虽然蒙古族士兵占到了1/4,但汉军高丽军等部队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输赢,消灭威胁的目的已经达到,尤其是范文虎麾下的10万江南军几乎在台风中全军覆没。 所以,征日战争不仅仅是外部的尊严之战,更是内部的维稳之战。而且自古以来战争都有转移国内视线的作用,虽然征日战争没有轰轰烈烈,但毕竟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威胁了不安分的邻居高丽,可以说是忽必烈手段高明的操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