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主为刁难少年出一上联:钉鞋踏地泥麻子!少年回应的下联堪称经典
财主为刁难少年出一上联:钉鞋踏地泥麻子!少年回应的下联堪称经典
说到对联,大家都不陌生。它本脱胎于格律诗,但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走上历史舞台,还要到五代十国时期。据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964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通常认为,这是我国春联之始作。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说的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作为古代最为流行的文学体裁,往往与一些有趣的故事结下不解之缘。在明朝万历年间,在浙江嘉兴有一位姓贾的土财主,平日里颇爱附庸风雅,以制作对联取笑别人为乐。有一年寒冬,天降大雪。大雪过后,他身披一件貂皮大衣,站在门外搜索枯肠,打算酝酿出几首咏雪诗来。
忽然看见村里一位姓倪的少年踏雪而来,这位倪姓少年过去得过天花,大难不死,脸上留下不少麻子。偏这位倪某又穿了一双钉木胶鞋,在雪地上印下点点泥痕。贾财主唤住倪某道:“我有一联,你能对出来么?”略加停顿,便道“钉鞋踏地泥麻子。”是说:钉鞋踏过地面,在雪后泥泞的地面上留下钉鞋的印子,有如麻子一样。泥麻子,是调侃倪麻子,泥、倪谐音。
这财主出言不逊,倪姓少年并不恼怒,仰头答道:“对倒是能对出来,只怕您要怪罪,不敢听罢了。”贾财主心里想你一个穷少年,没读过几天书,肚里能有多少墨水。便回道:“你只管续对,我决不责怪。”倪某便续道:“皮袄着身假畜牲。”这下联是说:你身披皮袄,看起来像个假畜生,假、贾谐音,是骂姓贾的是畜生。
贾财主听了满面通红,因事先说好不怪罪,只得吃了个大闷亏,啐骂了几句便返身回家,紧紧地关上了大门。过路之人见状,无不拍手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