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徐达儿子 遇蒙古鐵騎埋伏,朱棣絕地反殺,為何徐達只能撤兵?
遇蒙古鐵騎埋伏,朱棣絕地反殺,為何徐達只能撤兵? 1372年,朱元璋派三路大軍北征大漠:徐達中路、李文忠東路、馮勝西路,每人帶兵5萬,其中徐達為主力,李文忠、馮勝為輔助。2月,徐達率軍出雁門關後,以藍

遇蒙古鐵騎埋伏,朱棣絕地反殺,為何徐達只能撤兵?
1372年,朱元璋派三路大軍北征大漠:徐達中路、李文忠東路、馮勝西路,每人帶兵5萬,其中徐達為主力,李文忠、馮勝為輔助。2月,徐達率軍出雁門關後,以藍玉為先鋒,率領數千鐵騎追擊王保保,連戰四場均獲勝;明軍一路追趕蒙古軍,深入大漠千餘里,最終陷入重圍。明軍前鋒遭遇埋伏,王保保、賀宗哲等十餘萬鐵騎殺出,將明軍圍困在陣中,局勢非常危險。此時,明軍步兵團尚未抵達戰場,徐達只組好織軍隊撤退,一邊撤離一邊戰鬥,等步兵趕到後,順利回到雁門關,王保保不敢追擊。1414年2月,朱棣親率6萬步騎北征大漠,深入千餘里,在忽蘭忽失溫遭遇馬哈木3萬瓦剌重裝騎兵埋伏。此時,明軍已經長途跋涉3個多月,且未曾得到休整;瓦剌則事先預設陣地,佔據了所有制高點,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均有。瓦剌重裝騎兵預先埋伏,在自己所選擇的主場作戰,就等著明軍前來送死。可惜的是,馬哈木沒能如願。朱棣抵達戰場後,直接下令明軍仰攻,與瓦剌鐵騎展開廝殺,大戰一天一夜。結果,瓦剌被斬首數千騎兵,傷亡萬餘,王子、貴族等被俘虜70餘人,馬哈木狼狽逃難。此時,朱棣為了維持蒙古各部平衡,追殺數百里後,下令撤軍,不再窮追。次年,馬哈木上表稱臣,表示不再侵犯大明,要安分守己。徐達、朱棣都是明朝著名之戰將,其軍事指揮水平絕對是一流;徐達是史上十大名將之一,朱棣既是名將,更是世界頂級大帝。那麼,遭遇蒙古重兵團埋伏時,朱棣能絕地反殺,為何徐達只能撤兵呢?當然,徐達軍事能力肯定要強於朱棣,否則這岳父也就白當了。所以軍事能力絕對不是原因,但有三點非常關鍵,這是朱棣絕地反殺,而徐達撤兵之主要原因。
首先,徐達、朱棣面臨之對手不是一個重量級,王保保集團碾壓馬哈木
元順帝退回蒙古草原後,北元依然是一個統一政權,麾下軍隊百餘萬,其中以王保保集團最為強大,也是大明之勁敵。對於名將徐達而言,王保保經常是手下敗將,但徐達贏得並不那麼輕鬆,每一次交鋒都是智慧之較量。此次徐達北伐,所部軍隊是5萬,騎兵2萬,步兵3萬;王保保、賀宗哲集團號稱20萬,雖然不屬實,但也接近10萬,實力不容小覷。徐達遇到埋伏,是前鋒被圍困,也就是兩萬騎兵被圍,而步兵還沒趕到,是處於絕對劣勢一方。反觀朱棣,率領6萬步騎親征,對手只是蒙古一個部落——瓦剌,兵馬在3萬左右,但均為具有中亞突厥風格的重裝騎兵。馬哈木指揮水平應該比王保保稍遜一籌,瓦剌單兵作戰能力應該強於王保保蒙古軍,但規模則要小很多。總體而言,王保保集團要強於馬哈木集團幾個級別,若是雙方有機會對決,馬哈木肯定會輸。
再則,徐達是輕敵冒進,而朱棣確實有備而來,想好了應對辦法
從王保保、馬哈木集團之實力上看,徐達面臨之對手要強於朱棣,但這並不能說明問題之根本,畢竟名將總是有辦法逆轉乾坤,絕地反殺。要知道,徐達每次與王保保交戰,明軍絕對數量都是少於蒙古軍,尤其是騎兵更是十分稀缺,但徐達總是可以逆轉戰局,讓王保保落荒而逃。那麼,為何這次就不行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徐達出雁門關後接連獲勝,不免產生輕敵之心,藍玉前鋒冒進時,徐達思索一番後,也就同意這麼干,這就是輕敵之表現。其實,徐達是想等步兵跟上來後,再統一行動,但害怕王保保逃脫,故而賭上一把。朱棣呢?他明知道馬哈木就在前面設置好戰場,就等著明軍進入埋伏圈,但自己心中有數,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那麼,朱棣的應對之策是什麼呢?就是他有自己的「殺手鐧」,可以確保明軍能逆襲成功。
最後,徐達步兵沒有抵達戰場,朱棣確實玩多兵種聯合作戰,神機營是關鍵
接著上一段分析,徐達本意是騎兵、步兵統一行動,然後與王保保在草原上一決勝負,徹底打垮蒙古精銳軍團。那麼,步兵若是能第一時間抵達戰場,徐達有把握贏得勝利嗎?答案是能,但王保保不會被俘虜,而是逃脫。要知道,明軍損失萬餘騎兵後,徐達有序撤退,等步兵跟上來時,王保保只能「目送」徐達大軍回到雁門關,並不敢追擊。可知,徐達騎兵、步兵協調作戰之能力超強,若是準備充分,王保保估計又是慘敗。朱棣則不一樣,他並沒孤軍冒進,而是騎兵、步兵、火器兵等相互配合,一起進入埋伏圈。此時,朱棣麾下的火器兵,也就是神機營,絕對是克制瓦剌重裝騎兵之一把利器;朱棣平時就是這麼訓練,讓明軍重裝騎兵與火器兵操練,從而找到破敵之良策。忽蘭忽失溫之戰表明,瓦剌騎兵之戰鬥技能不輸明軍騎兵,但卻無法戰勝神機營。當騎兵、步兵、火器兵進行多兵種聯合作戰時,瓦剌騎兵除了被吊打,就是逃跑了。
綜上所述,徐達、朱棣都是史上少有的戰將,軍事指揮水平是超一流水平。遭遇蒙古重兵團埋伏時,徐達雖然孤軍冒進,但依然能順利撤出,將主力帶回了雁門關,王保保則不敢追擊;朱棣則一切準備充分,玩多兵種聯合作戰,故意陷入瓦剌重圍,獲取決戰之機會,而後將其有生力量打殘。就此而言,多兵種聯合作戰才是制勝之關鍵:徐達是如此,朱棣是如此,當今依然是。
參考書目:《明史》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