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战俘 修道院64名盟軍戰俘,一個不留!“喝奶嬰兒師”手段卻極其殘忍
修道院64名盟軍戰俘,一個不留!“喝奶嬰兒師”手段卻極其殘忍
二戰德軍黨衛軍在戰場上涌現不少王牌師,這些師戰鬥力強悍,而且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兵源風格。其中有一支王牌很另類,這就是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叫"希特勒少年師",別名叫"嬰兒師",也被戲稱爲“奶瓶師”。
1943年前,德國徵召兵源的最低年齡限制是18歲,但隨着戰事吃緊兵源告急,黨衛軍徵兵局局長貝格和帝國青年局協商,在1943年內達到17歲的就可參軍,於是16到17歲之間的德國大孩子兵們開始披掛上陣了。
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這些大孩子雖然年齡普遍沒有達到徵兵標準,但帝國青年局局長阿克斯曼卻明確表示:“不需要家長的認可。”這一年,黨衛軍共徵召了35000名這樣的小兵,其中大部分人被運送到比利時完成了“希特勒少年師”的建制。
希特勒親自爲“少年師”指定編號爲黨衛軍第12裝甲師,隸屬北方集團軍羣的第一裝甲軍團。那時德國的坦克,威震歐洲戰場。他想以最年輕的熱血,配上最先進的武器,去攻擊他最主要的敵人蘇聯。
“希特勒少年師”作爲奇葩般的存在,在配給方面也是別出一格:他們每人每週要保證能喝到3.5公升的鮮牛奶,以示希特勒對該師的“特殊關懷”,因此很多人開始叫該師爲“嬰兒師”。

此外,發給成年軍人的香菸和菸葉,在這裏變成了糖果和巧克力。不過這個規定執行到1944年3月16日,這些孩子兵們就可以抽菸了。希姆萊在向希特勒彙報孩子兵的訓練和作戰情況時說:少年師比成年的軍人更狂熱和忠誠,將會是出色的作戰師。
希特勒聽後異常興奮地說:少年軍人能和成年軍人一樣作戰,敵人要舔自己的傷口了。這位戰爭狂人將未成人派上戰場作爲炮灰,不僅沒有絲毫的憐憫,還這樣引以爲傲!但最終該師卻沒有去到東線,而在直接加入了西線戰場。
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少年師被派往法國北部作戰,裝備精良的他們遭遇了盟軍加拿大第27坦克團,當時德軍士氣普遍低迷,盟軍也認爲這支遭遇的德軍部隊將不堪一擊,但交火後,這夥德軍部隊攻擊洶涌,士兵們都奮不顧身衝鋒,兇悍的攻擊很快就擊潰了第27坦克團。
這一戰徹底打亂了盟軍的整體部署,而且驚動了蒙哥馬利,這位名將親自下令直接將進攻矛頭指向這支德軍部隊,之後才得知原來這支部隊就是由一羣孩子組成的“嬰兒師”。但這羣大孩子的殘忍和暴烈,同樣讓人震驚。
在前往諾曼底途中一個叫阿斯克的小村,因爲鐵路被破壞,帶隊的中尉下令,一羣不足18歲的士兵,將村子裏全部共86位男人,押到被毀掉的鐵路兩旁射殺,一個不留。也是他們,在阿登修道院,射殺了64名加拿大和英國戰俘,同樣一個不留。
不過“希特勒少年師”迎來的報復也是悲慘的,面對盟軍的強大攻勢,該師在激戰十天後傷亡就已過半,全師半數以上的連排長陣亡。到了1944年8月,少年師幾乎全軍覆沒,只剩師長僥倖突圍,之後躲藏在一戶農舍主的雞圈裏被俘。
回憶起少年師覆滅的過程,師長麥爾痛心疾首的說了一段著名的話:疲憊的他們看着我,傷員們在悽慘嚎叫。這些孩子們無法經受住這種傾泄鋼鐵般的殘酷戰鬥?因爲他們甚至還沒有學會生活,卻已經理解了死亡。不少人被坦克的履帶無情碾壓,我淚流滿面,並開始憎恨戰爭!
在希特勒嬰兒師覆滅後的柏林保衛戰,依舊有不少孩子拿起武器成爲了炮灰,戰後朱可夫說道:誰會把孩子推向必死無疑的境地?瘋子才會!因此戰後也很少有人去提及這段歷史,因爲德國人自己都認爲讓未成年人去送死是民族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