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不能来中国吗 土耳其人亂認祖宗?這兒還有更過分的

土耳其人亂認祖宗?這兒還有更過分的
我們都知道,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爲了宣傳自己的泛突厥主義,不惜將歷史上但凡沾點邊的民族都認成了土耳其的祖宗。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亂認祖宗這事不是土耳其的獨家發明,法國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幹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通過文章來了解一下。
埃總統與十二武士
公元4、5世紀,日耳曼人開始在歐洲廣泛遷移。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從萊茵河下游遷移到了今天的法國北部,並在這裏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國。
由於高盧地區此前被羅馬統治了幾百年,受羅馬影響頗深,新生的墨洛溫王朝想要在高盧地區站穩腳跟,不光要依靠自己的軍事優勢,還必須在文化上有一番作爲。因此,墨洛溫王朝的開國之君克洛維率衆皈依了天主教,取得了當地廣大天主教徒(羅馬化的高盧人)的認可。但是這還不夠,法蘭克人又想出了一條妙計,用“認祖宗”的方式,將自己的出身變得與羅馬人平起平坐。
克洛維受洗
羅馬詩人維吉爾曾創作出《埃涅阿斯紀》,將羅馬城的誕生和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Aeneas)聯繫在一起,也就同時使羅馬和當時文化上高度發達的希臘地區攀上了親戚。
法蘭克人效法維吉爾,將“特洛伊遺民說”套進了自己的民族起源史。在成書於公元7世紀中期的《弗萊德加編年史》中,作者將法蘭克人的祖先確定爲特洛伊的貴族法蘭西奧(Francio),他在城破之時率衆出逃,被推舉爲國王。這一下就讓法蘭克人的歷史就變得和羅馬一樣久遠。
不僅如此,法蘭西奧還是前文提到的埃涅阿斯的兄弟,因此,法蘭克王國和羅馬帝國在政治上變得地位平等,平分秋色。而且祖先有了這樣的兄弟情分,還讓雙方的關係親近了起來。
後來,法蘭西奧手下的法蘭克人分爲兩支,一支前往馬其頓,成爲了亞歷山大大帝的祖先;另一隻在法蘭西奧的帶領下前往潘諾尼亞,先是幫助羅馬打敗了窮兇極惡的阿蘭人,接着又在反抗羅馬壓迫的鬥爭中獲勝,但最終不得不離開被戰火毀壞的家園,前往萊茵河下游居住。這樣,不光攀上了希臘、羅馬的親,還攀上了亞歷山大大帝的親,順帶還歌頌了自己民族不屈不撓、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真是一石二鳥,一舉多得。
從此,法蘭克人的“特洛伊起源說”在法國流傳開來,並且由於當時大衆文化水平有限,很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亞歷山大大帝
在13世紀,聖丹尼修道院的教士爲了歌頌當時法王的功德,重新修改、刪補(瞎編)了特洛伊起源說,將法蘭克人國王的身份變得更加高貴,以凸顯法王統治的合法性,比如說將法蘭西奧從特洛伊的普通貴族變爲特洛伊末代國王的嫡系子孫等等。
聖丹尼教堂,埋葬了38位法國君主
不過隨着時間的發展,特洛伊起源說中的漏洞被人們找了出來。特洛伊末代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兒子赫克託死於特洛伊戰爭,赫克託唯一的兒子在城破之時被殺,哪裏來的什麼嫡系後裔?對此,法國又流傳開了新的神話,說赫克託有私生子流傳於世云云。總之,爲了維護“特洛伊起源說”,總有新的“神話”適時出現來修補漏洞。
再後來,高盧人存在的實物證據被不斷發掘出來,人們發現法蘭西大地上還有着比法蘭克人歷史更爲久遠的民族存在,法蘭西的民族統一受到了挑戰。爲了應對這種新出現的局面,法國學者們延續了法國教士們的傳統,發明出了新的神話故事:“在這片稱爲“高盧”的土地上,最先在此生活的,是薩摩特(他是雅弗的兒子,而雅弗又是人類新始祖諾亞的兒子)。薩摩特的後人們在這裏繁衍生息,形成了“高盧”這個民族。後來因爲內鬥,一部分高盧人遷移到了小亞細亞,建立了特洛伊城。特洛伊城破後,思念故土的特洛伊人便歷經輾轉,重回高盧。”
這一新神話,將聖經神話和民族起源神話聯繫在了一起,使法國人的出身從宗教方面得到了昇華,在當時的法國民衆中間流傳甚廣。
當然,隨着現代科學的發展,編造的“神話”開始無法修補不斷出現的漏洞,“特洛伊起源說”不攻自破,現在人們聽到這樣的“神話”只會莞爾一笑,不會再當真了。
轉而想一想埃總統的泛突厥主義,放在信息不發達的中世紀或許能起到不錯的作用,但是在現在的環境下來看,可能只會博人眼球,引人發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