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分布图高清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之清人饮茶文化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之清人饮茶文化

茶,源于中国,风行世界。
瓷器,源于中国,风行世界。
茶和瓷器,是中国影响世界的最卓越的两个代表。
茶和瓷器的外销历史相当悠久,不过大规模的外销,起于明代后期。明末清初是瓷器外销中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
为什么发生在明末清初?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其一:中国北方战火纷飞,国库吃紧。
官方为了得到白银,在隆庆元年(1567)年解除海禁。海上贸易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工艺品大量外销。
中国的茶文化也因此更广泛的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明末清初,青花茶具和紫砂茶具就大量远销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及世界各地。
17-18世纪期间,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纷纷创立,参与和中国的贸易。尤其是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主导了在这段时期内爆发式增长的巨大贸易交易量。
其二: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一次高峰时期。
这时,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学东渐”。
与此同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被介绍给欧洲,在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成为上层社会竞相追逐的时尚潮流,其狂热的程度相当令人惊叹。
16世纪时,瓷器流入欧洲还不多,属于奇珍,欧洲人甚至传说瓷器有魔力能够分辨毒药。
17世纪中叶以后,瓷器外销数量就很庞大了。不仅瓷器,其他工艺品也大量外销。在欧洲人眼里,这些中国的产品,巧夺天工,令他们大开眼界,自叹弗如。
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欧洲上层社会以使用各种从中国进口的东西为荣,室内陈设中国瓷器、漆器珍玩,饮中国茶,穿中国丝绸,摇中国扇子。那时, Made in China是时尚和高级的标志。
欧洲人那会儿看中国,怎么看怎么美好。中国人“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还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对,你没有看错,我借用了“五讲四美”来形容,因为太贴切了,这就是欧洲人那会儿如何看中国人的。
欧洲人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狂热和崇拜?
因为17-18世纪,欧洲在进行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这是继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后,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的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对那时欧洲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有重要影响。欧洲人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东方的道德思想中窥见到一个美好和谐的理想国,对他们正在发生的思想运动有深刻启发。
欧洲的中国热也由此发展到高潮。在社会上层人士饮中国茶,使用中国茶具的行为背后,不仅仅是时髦,还满怀着对和谐理想国的憧憬呢。
然后,就是所有人都熟悉的故事了:
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近代科学取得突破和长足进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清朝统治者却在1757年正式开启闭关锁国政策。闭目塞听的结果是天朝科技发展落后,1840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人的大炮轰破了紧锁的大门……
明末到清代的瓷器的出口,不仅掀起了文化热,还在各国掀起了仿制的热潮。
荷兰的一个小城,德尔夫特,是其中的佼佼者。德尔夫特以仿制青花瓷出名,有“荷兰景德镇”的美名。从17世纪开始一直烧造至今,青花瓷器颇有些水准。我在整理图片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几年前在德尔夫特拍摄的图片了,真是遗憾。
除了仿景德镇瓷器,欧洲人还仿制宜兴紫砂器,水平还挺高。不过欧洲人制作的器物在透着浓浓中国风的同时,仍掩盖不住西方艺术气息,这是西方文化和时代背景带来的根本性的东西,是怎么也不能去除的。
我们在鉴定器物真伪和断代时,总爱说要注意时代气息,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谈论文物鉴赏时,总爱先探讨时代大背景的原因。
除了欧洲,李朝(朝鲜)、日本、越南等地都有仿制中国青花瓷,,也都各有所长,颇为精彩。李朝青花朴素清新;日本青花淡雅精致;越南青花粗犷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