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糖画的传承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糖画的历史背景

火烧 2022-08-18 09:31:12 1158
糖画的历史背景 2012-04-30 19:02 糖画的历史渊源 糖画艺术虽然厉来受到平民百姓的喜爱,但在旧社会却很少见诸文字,无论官方正史或私家笔记都没有给它一个应有的位置。目前所见到的唯一一条正式

糖画的历史背景  

2012-04-30 19:02 糖画的历史渊源 糖画艺术虽然厉来受到平民百姓的喜爱,但在旧社会却很少见诸文字,无论官方正史或私家笔记都没有给它一个应有的位置。

目前所见到的唯一一条正式记载时间都很晚。

在清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成都通览》中“成都民间风俗正月”说:“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女之钱,如……糖饼(即糖画----引者)”,并附有木刻艺人行艺图一幅。

这条资料虽很可贵,但去无法凭此窥视到糖画的历史渊源。

关于糖画的起源,大多来自于传说。

在访问中,不少艺人都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都说:“倒糖饼儿”起始于唐朝的陈子昂。

想不到这一小小的民间工艺竟和开启盛唐诗风的革新派大诗人拉上了关系。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相传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

不过他的吃法去与众不同。

首先将糖溶化,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

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十分有趣。

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作了一个小吏。

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

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

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了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

太监问明了这些小动物是用糖作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

谁知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这不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

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熔化,在光洁的春登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得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为笑。

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来。

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

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

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邨串乡作起糖饼儿生意来。

这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了(此故事讲述者系糖画老艺人樊德然等)。

另一则传说说:唐朝一位书生进京进京赴考,不幸落第,没有了回乡的路费。

落魄旅途,苦思如何解决生计。

一天,忽地看到融化的黄糖,顿时触发了灵感,于是便用黄糖作书画售卖。

没想到竟轰动了京城,人们都觉得新奇,于是争相购买,书生大大地发一笔财。

人们惊叹:“糖儿夺人心,黄糖胜黄金”。

所以在糖画的传统图安中有连体的“黄金万两”四字造型(讲述者徐淑华、杜茂生等)。

上述传说虽然十分有趣,作为民间故事收集起来也无不可,但毕竟不能作为研究糖画历史的依据。

不过是老辈艺人为生存而拉的一面“大旗”,借以提高这一工艺身价而已。

这种情形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于手工业行业中。

我国的“手工艺制造者都有他们崇奉的祖师,也都有他们历代相传的秘法。

”(李业农《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行会问题》)

说糖画始于唐代,虽是艺人们的传说,但多还是有点影儿。

这是因为‘沙糖’的生产工艺在唐代出现在四川遂州(今四川省遂宁市),它在我国甘蔗制糖的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进步,不为糖画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清代梁绍王(字晋竹)所撰《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各地风土名物”中说:“糖霜之名,唐以前无所见。

古人只有饴,乃煎米乐而成者…….至唐太宗遣使至摩竭陀国(今中印)取熬糖法,招扬州取蔗糖作泛,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碁,然只今沙糖之技。

”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六中说得更明白:“闻人茂德言:‘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

在唐代,四川的沙糖是很有名的,主要产于益州(今成都)、蜀州(今崇庆县)、梓州(今三台县)、遂州(今遂宁市),均为土贡之物。

糖画艺人习用淮糖和坎糖作原料。

淮糖,指以成都市金堂县淮口为集散地的沱江流域所产沙糖;坎糖则产于各地,以霜降后收采的甘蔗榨汁,其硬度较高,故名。

至于有关陈子昂的传说呢,大约一因梓州产糖,且作为贡品。

陈子昂为射洪人,唐代射洪属梓州所辖。

二是陈子昂曾在京师因“碎胡琴”而名声大震的事。

唐李冗《独异志》记载:“陈子昂,蜀射洪人。

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

时东市有卖胡琴者,其价百万,曰有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于众。

”此事颇具传奇色彩,所以被糖画艺人拉去作了祖师爷。

糖画的传承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糖画的历史背景

糖画的发源地在四川,由于深受百姓的喜爱,便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越传越广。

时至今日,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等地都活跃着大批的糖画艺人。

糖画在每一个地区生根发芽,受到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都具有了一定的地域性,具有当地的特色。

四川糖画的精湛,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