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杨美村 杨美村历史
杨美村历史
1.杨美古镇旅游景点[南宁,广西]
这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镇,位于左江下游,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从南宁乘船到过这里,盛赞杨美镇的沿江风光。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辛亥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她显得格外优美。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一堵老墙上刷着几条md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湮灭,让人看了别生感触。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映然。
扬美另一景观是村尽头的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穿行在下楞和扬美的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为什么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完好,成为现代人的旅游胜地呢?那时由于扬美古镇千年来一直都靠左江水路与外界沟连,而扬美又正好三面环绕着一条左江,自然形成了一座宽6.5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半岛,陆地一走到扬美就断了。加之南宁到此又必须通过一个渡口,邕江天然的将扬美古镇与南宁相隔,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成为了南宁西郊的一个世外桃源。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有罗、刘、陆、李四姓先民最早来此居住创建古圩,因当地百花遍野,所以又叫"白花村"。后来山东的狄青将军带领将士南下平蛮,各地人士不断迁移来此,形成了古镇。另扬美有一部分先民是明末随桂主南套的遗老遗少。古镇的总面积为6.5公里。扬美在清代年间十分昌盛,共有8条宋代时期的古石板街道,八座宋代古码头。但在清末,由于陆路不便,便捷水路的地位被南宁、贵港所取代了,从此扬美便逐渐寂静下来。
扬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这里出过举人杜元春、解元梁德坚、辛亥革命活动家梁列亚(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扬美人崇尚文化,出过清代临江街5个举人,全镇出过10多个进士。
古镇居民的建筑屋饰十分精美,屋檐、门窗有精美的花饰、吉祥动物图案屋顶有游龙雕塑,有古石狗、古石墩等,给人一种古旧朴实的感观。扬美也有着丰富的古乐民间艺术:唱看春牛、师公戏、三月三划龙船等活动。
2.说出一个关于民族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
刘三姐
壮族歌仙传说。相传于宜山、罗城、恭城、柳州、融水、容县、岑溪、贵县、桂平、扶绥、平南、梧州等地。还传到广东梅县、翁源、兴宁等地。各地传说刘三姐的生长年代、出生地及情节内容不尽一致。据宜山的资料,刘三姐从罗城搬到宜山下视村居住,砍柴为生,极善唱歌。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其兄气极,发誓要砍断葡萄藤跌死三姐。谁知藤砍断后,摇几摇又接上了。其兄用铜盆隔住断藤,使断藤接不起。三姐从悬崖掉进下枧河,葡萄藤随之落下围成一圆圈,托起三姐顺水飘流下柳州鲤鱼岩。据扶绥的资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刘三姐家穷,与哥哥种田打柴养活母亲。她每天歌不离口,开口成歌,远近男青年都来找她对歌,却唱不赢她。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经常责骂,刁难她。要她插完一大块田的秧,不给她空闲。她却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声引来许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来三只船,上乘桃、李、罗、石四位秀才,见了江边洗衣的刘三姐便唱盘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诘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书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随口讥笑四位秀才。秀才服输,把两船歌书抛下左江。城里一豪绅托媒人携2l两黄金来求婚,其母与兄均答应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骂,羞走媒人。其兄再劝不依,恼了骗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将她推下悬崖,被藤萝托住在崖间,唱了3天3夜,其兄复来吓唬不服,挥刀劈断藤条,三姐坠落江中,随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宁杨美村才沉江而死。
3.杨美古镇位于哪里
杨美古镇距南宁40千米,位于左江下 游,三面环江,水陆交通方便。
杨美古镇是 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 群,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近年来,随着政府 的开发,名声日盛。
杨美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建筑,其中清代 的占绝大部分。这里有一座300年历史的清 代宅院。
斑驳的大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门 檐上暗淡风化的青瓦也覆上了一层岁月的哀 怨,然而檐撑上镂空的精美雕饰依就显示着 昔日的风华和气派,在这里人们能真正接触 到我国古代民居的风范。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烈亚(辛亥 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 她显得格外优美。
杨美古镇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 势微而沉寂,经历了上千年岁月。最初古镇 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因荆棘丛生, 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
后来狄青平蛮, 各方人士前来,逐渐发展,因清溪(即左 江)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 后来又更名为“扬美村”。
宋代杨美建镇, 明代得以发展,清代异常繁华。明朝著名的 旅游家徐霞客从南宁乘船上左江,曾赞誉杨 美沿江风光:“自南宁来,过右江(入左 江),岸山始露石,至杨美江,石始奇…… 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 石,无此石奇”。
杨美至今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文武塔、烽火台,古色古香,韵味 无穷。
4.历史上确有李元方其人吗
唐高祖李渊的22个儿子里面的第九个
周王 李元方 母亲张氏。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三年薨,赠左光禄大夫,无子,国除
1. 太子 李建成 窦皇后
2. 秦王 李世民 窦皇后 唐太宗
3. 卫王 李玄霸 窦皇后
4. 巢王 李元吉 窦皇后
5. 楚王 李智云 万贵妃
6. 荆王 李元景 莫嫔
7. 汉王 李元昌 孙嫔
8. 酆王 李元享 尹德妃
9. 周王 李元方 张氏。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三年薨,赠左光禄大夫,无子,国除
10.徐王 李元礼 郭婕妤

11.韩王 李元嘉 宇文昭仪
12.彭王 李元则 王才人
13.郑王 李元懿 张宝村
14.霍王 李元轨 张美人
15.虢王 李 凤 杨美人
16.道王 李元庆 刘婕妤
17.邓王 李元俗 崔嫔
18.舒王 李元名 小杨嫔
19.鲁王 李灵夔 宇文昭仪
20.江王 李元祥 杨嫔
21.密王 李元晓 鲁才人
22.滕王 李元婴 柳宝林(南昌滕王阁始建者)
5.请问下,是潮汕人的有谁知道一个叫港头十八洞的传说么
楼主所说的应该是“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特选取小说的研究文章如下 的民族学研究》一文。
诸前辈大师的论述已极深入透彻,笔者供职的漳浦县,既是闽南蓝姓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又是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最早建置州、县的地方,也是《平闽十八洞》一书着墨最多的地区,有机会拜读诸先生的论述,陪感亲切。为此,笔者在闽南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查阅一些外地的资料,获得数条传为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的资料,整理出来。
根据诸前辈先生的研究,小说中涉及的城池有越州城、吴州城,位于上杭-永定界和归化县,属闽西地区;属闽北地区的有位于浦城县的碧水洞,建阳县的天山洞,南平的天魔洞;属莆田市的有壶公山青草洞,百文山的清峰洞、水晶洞,仙游的镇山洞;此外,福清蜈蚣山的蜈蚣洞,三明地区的大田红砂洞等。余均属闽南地区,其中属泉州市的有南安外沙的寿仙洞,安溪的铁松洞;厦门有天吴洞,鹭江洞;属漳州的有漳仙洞,平和的飞龙洞,龙海市镇海的蝶仔洞和海澄的蜜婆洞,漳浦娘仔寨的飞鹅洞。
陈元光或杨文广攻打娘仔寨,是一个流传比较广的民间故事。在《平闽十八洞》里,称娘仔寨在漳浦县外百里,实际漳浦也确有一座娘仔寨,位于漳浦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属盘陀镇下阮村娘子寨自然村,与大南坂农场腊山村的地界相邻。
漳浦民间也盛传,唐以前,这里就是娘仔妈金精娘娘的营盘,寨址位于一处圆葫芦形的较平坦的小台地上,三面是小溪或水田包围着,西面和漳浦的主要山脉梁山相邻处是一座略呈三角形的小山。当地人称娘仔寨是鹅穴,东侧的台地是鹅头,寨东面一略高于水田的,现做为小路的小台地,即为鹅嘴。
寨中心的民居门前还保存着一块卵形的乌黑的大石头,是为鹅髻。台地中部狭小的地方仅三四米,是为鹅项,远处三角形的小山即为鹅尾,娘仔寨绕东侧,是称为鹅头的台地,周长约300米。
墙体岩石垒砌,墙中填土,墙宽约1.5米,寨依照山势,作不规则圆形,西高东低,东、南、北开有寨门,寨墙的石头大多是长约0.8米的、楔形的、接近于原始状态的花岗岩石,偶尔也能找到开凿岩石的钻洞,但凿洞极为粗犷,可知年代久远。寨门以较规则的条石构筑,也可能是后人修建的,现东寨门尚存,却也被淹没在荒草之中了,寨墙破坏严重,仅存近百米长,残高3.5米,其余仅存墙基。
关于娘子寨的建造年代是否确为唐初,建造者是不是少数民族,尚需进一步调查论证。但从遗址的现状看来,确为漳浦境内一座较为古老的、原始的寨址。
传说娘子寨为鹅穴,寨即为飞鹅洞,娘仔妈防守严密,杨文广屡攻不下,最后采用部将的计谋,化装成英俊少年,迷惑娘子妈,在寨中暗中行事,称寨中缺水,需挖一口井,选中鹅项的位置开挖,坏了寨子的风水,破了寨,并收伏了娘子妈并结为连理。台地中部狭小的代表鹅项的地方,两边是深沟,据说就是宋军用计开凿水井,斩断鹅穴的地方。
娘仔寨村现住有二百多人口,村民陈姓,开始只有二户,分衍至今,不过五代左右,他们的始祖从盘陀东林迁来,而东林村则源自石榴梅林,梅林为漳浦陈姓最大的聚居地,也是认为纯正的陈元光派下,但他们同样相信娘子妈的传说,熟悉娘子妈的全部故事。寨子西侧有一座小庙,占地仅4平方米,是村中主要的神庙,庙中供奉三尊木雕神像,其中一高约25厘米的女神像,是为娘子妈,造型甚为粗糙。
据说原来的古神像被盗,二十年前按原样重雕,而另二尊为男像武士,漆面多已脱落,当有百年以上历史。作为村中唯一的神庙,庙中香火不绝,而且传说娘仔妈对于保佑小孩健康平安,保佑妇女生育甚有灵验,也偶有周边的群众前来烧香。
对于那个据说是鹅髻的卵形石头,村民也是敬奉有加,平时绝不敢在石头上放置污物。娘仔寨位于梁山北麓,被认为是陈元光平闽时军事活动的主要地区,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是最早建立漳州府的地方。
娘仔寨和娘仔妈的故事由来已久,过去传说的是杨文广和娘仔妈的关系,而不是杨文广的四子怀恩。 娘仔寨西北侧,数百米处有一座圆形的土山,直径约500米,山名称天鹅山,说明与娘仔寨有鹅穴的传说有必然的联系。
娘仔寨东面,直线距离约三公里处,为大南坂农场金岗山作业区尖锋山,山形呈三角形兀立,虽为土石,但山势甚为陡峭,山顶上则有一丛藏密的林木,三十多年前,笔者初到此地,就对这山形如此陡峭深感不解,有当地老人称:这里原本无山,杨文广平闽十八洞时,为从高处探看娘仔寨的虚实,令十万大军每人运一把土,遂堆成此山。近年来,笔者爬上山头,才发现树林中藏着的是一座明代建造的墩台,残高2米高,边长3米左右,保存甚是完整。
类似娘仔妈的故事也见于莆田。莆田埭头石城有一座颠岩山,山上也有一个飞鹅洞,传说当年杨文广率军连续攻下了土著的十七峒,到了莆田埭头石城颠岩山。
却久攻不下,其因是峒主金贞娘子武艺高强,踞高临险。几次交战后,获悉金贞娘子性淫,经常下山强掳青壮年男子上山享用。
于是杨文广扬言军营缺水,退至有水源的地方扎寨,让金贞娘子放松警惕,再选派一个叫张弟的美男子混杂于近村百姓中,有意让金贞娘子掳入洞中。金贞娘子见。
6.南宁杨美古镇门票免费吗
可能是收费的。 这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镇,位于左江下游,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从南宁乘船到过这里,盛赞杨美镇的沿江风光。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辛亥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她显得格外优美。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一堵老墙上刷着几条md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湮灭,让人看了别生感触。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映然。
扬美另一景观是村尽头的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穿行在下楞和扬美的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为什么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完好,成为现代人的旅游胜地呢?那时由于扬美古镇千年来一直都靠左江水路与外界沟连,而扬美又正好三面环绕着一条左江,自然形成了一座宽6.5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半岛,陆地一走到扬美就断了。加之南宁到此又必须通过一个渡口,邕江天然的将扬美古镇与南宁相隔,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成为了南宁西郊的一个世外桃源。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有罗、刘、陆、李四姓先民最早来此居住创建古圩,因当地百花遍野,所以又叫"白花村"。后来山东的狄青将军带领将士南下平蛮,各地人士不断迁移来此,形成了古镇。另扬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2636435美有一部分先民是明末随桂主南套的遗老遗少。古镇的总面积为6.5公里。扬美在清代年间十分昌盛,共有8条宋代时期的古石板街道,八座宋代古码头。但在清末,由于陆路不便,便捷水路的地位被南宁、贵港所取代了,从此扬美便逐渐寂静下来。
扬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这里出过举人杜元春、解元梁德坚、辛亥革命活动家梁列亚(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扬美人崇尚文化,出过清代临江街5个举人,全镇出过10多个进士。
古镇居民的建筑屋饰十分精美,屋檐、门窗有精美的花饰、吉祥动物图案屋顶有游龙雕塑,有古石狗、古石墩等,给人一种古旧朴实的感观。扬美也有着丰富的古乐民间艺术:唱看春牛、师公戏、三月三划龙船等活动。
7.民族故事,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