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朝从盛世走向分裂,这股势力的形成让朝廷形同虚设

火烧 2022-11-06 18:28:32 1042
唐朝从盛世走向分裂,这股势力的形成让朝廷形同虚设 唐朝灭隋朝后,平定各割据势力,并没有像其它朝代一样,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而是又直接去开疆拓土,直接投入征伐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坚信自己,只有主动攻击,

唐朝从盛世走向分裂,这股势力的形成让朝廷形同虚设  

唐朝从盛世走向分裂,这股势力的形成让朝廷形同虚设
唐朝灭隋朝后,平定各割据势力,并没有像其它朝代一样,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而是又直接去开疆拓土,直接投入征伐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坚信自己,只有主动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御,不过刚开始唐朝确实取得了实效,这也是唐朝为什么没有修建长城的原因。 有了疆域,就得考虑防御了,在没有长城的屏障保护下,边防驻军是必不可少的。 唐初,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士兵平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战争时就会拿上自己的武器与马匹征战,而这些府兵一般都居住在京城附近,遇到战事才会被征集归队,战争结束又解散,不仅士兵如此,连统帅也是一样的,这些统帅开始称总管,后改称为都督。 开始的时候,有些都督掌管着十个州府以上的势力,李世民后来撤除了内地的都督,保留边境都督的位置,这也是为了开疆拓土的需要,但唐朝的疆域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充下去,慢慢转变了策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可是随着契丹、突厥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在当时几百人的驻防小镇是难以应付的,在受到大规模侵扰时都要征得朝廷同意从各地派遣军队支援,那肯定是来不及的。自此唐朝就开始在边境上设立重兵屯守的军镇,交给授予使节的都督管理,朝廷增派使臣代表拿着旌旗出使各地,任务完成后又教还旌旗。 节度使的称呼是从唐高宗时期才开始的,不是正式的官职,但他们被授予可以节制各地军队,直到唐睿宗时期节度使才成为正式的官职,都督一职并没有撤掉。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节度使反而成了朝廷最大的隐患。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愈加严重,土地变法无法继续授予府兵土地,加上边防的驻军,导致很多士兵难以得到轮换,时间一长,边境逃离的府兵逐渐增多,为了挽转当时的局面,朝廷只能采取募兵制,装备都由朝廷提供,这也更加增强了各藩镇的实力,在唐盛时期这些财政支出不是负担。 但自从安史之乱后,朝廷国库空虚,募兵的事情就由各藩镇节度使自行去解决了,朝廷不仅不清楚节度使招募的士兵数量,而且很多士兵都是过去的流民,他们往往世代从军,待军队时间长了,自然他们对节度使的忠诚远远高于皇帝。而且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为了让其它藩镇抵御叛乱,废除了采访使,改由节度使兼任,这就更加增强了节度使的权力,唐肃宗时期,朝廷又让节度使统领了地方的军政权,这也就使节度使掌握了军权、财权、行政权的无限权力,加之后来又世袭,终于这股力量成了可以直接威胁朝廷的力量。 唐后期,黄巢的农民起义爆发也成了一个转折点,虽然最后朝廷平定了起义军,但这时的节度使也成为了诸侯国,中央政权已经形同虚设,从此,五代十国的黑暗时代来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