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永通公司 古代志怪故事两则(竹永通,林积还珠)

火烧 2022-02-18 17:48:55 1061
古代志怪故事两则(竹永通,林积还珠) 竹永通 隋朝时并州盂县有个叫竹永通的人,曾经向寺院里借了六十石粮食,许多年了不还给寺院。 后来寺院向他讨粮,他却说已经偿还了。 于是就在佛堂前发誓说:「 ”我如果
永通公司 古代志怪故事两则(竹永通,林积还珠)

古代志怪故事两则(竹永通,林积还珠)  

竹永通 隋朝时并州盂县有个叫竹永通的人,曾经向寺院里借了六十石粮食,许多年了不还给寺院。 后来寺院向他讨粮,他却说已经偿还了。 于是就在佛堂前发誓说:「 ”我如果当真没有偿还,那么,我来生当给寺院做牛。” 这个人死了以后,寺院里的一头母牛就生下了一头小牛犊。这头小牛犊的脚上有白色的花文,后来渐渐看清楚了,原来却是「 ”竹永通”三个字。 这件事渐渐地被乡里的人知道了,每天都有好几千人来观看这头小牛犊。 竹永通家里的人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就用一百石粮食把这头牛犊买了回来,另外盖了一间房子,就象竹永通活着一样,精心地喂养着这牛犊。 又造佛像,写经文,给竹永通祈祷免罪。 结果一个多月后,这头牛犊就死了。 【原文】隋并州盂县竹永通,曾贷寺家粟六十石,年久不还。索之,云:「 ”还讫。”遂于佛堂誓言云:「 ”若实未还,当与寺家作牛。”此人死后,寺家生一黄犊,足有白文,后渐分明,乃是竹永通字。乡人渐知,观者日数千。此家已知,遂用粟百石,于寺赎牛,别立一屋,事之如生。仍为造像写经,月余遂死。(出《异录》) 林积还珠 有个叫林积的南剑(现在福建南平市)人士,年少时到京城去,到了蔡州(河南省汝南县),在旅店住宿,忽然感觉床板间有什么东西顶着背,揭开席子去看。 只见有一个布囊,布囊里面还装着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满满的,足有几百颗北方产的珍珠! 第二天,林积去询问店掌柜,说:「 ”前一晚是什么人住在这个房间?” 店主人回答:「 ”是一个富商。” (网络图片:珍珠) 林积就说:「 ”那人是我的老朋友,如果他再回来,就请您让他去上痒(古代的大学,高等学府)找我。回到房间,林积又写了自己的名帖在桌上,写着:某年某日,剑浦人林积在此住过。然后就离开了。 等到那个商人到了京师,想要拿出珍珠来卖,却发现没有了! 他就急忙沿着来的路回去,各处搜寻。 就这样一直到了蔡州的旅店,见到了名帖,这才赶紧又去上痒找林积。 (网络图片:书生) 林积将那晚的事情如实相告,还说:「 ”您原来的珍珠都在我这里,但是不能这样给您,你可以先投文书到府衙中,我才能全数归还。”商人就按照他的吩咐,带着林积一同去了府衙,之后林积将珍珠全都归还了商人。 府衙县令让商人跟林积平分珍珠,商人说:「 ”这正和我心意!” 林积却不要,说:「 ”如果我想要珍珠,前天就能占为己有。” 他就丝毫都没有拿,商人不能勉强他,就拿出了几百串钱去佛寺中给林积做了大斋,给他祈福。 后来林积考中进士,当了中大夫,生了儿子叫林德新,当了吏部侍郎。 (网络图片:商人) 【原文】林积,南剑人.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觉床笫间物逆其背,揭席视之。见一布囊中有锦囊,又其中则锦囊,实以北珠数百颗。明日询主人,曰:「 ”前夕何人宿此?”主人以告:「 ”乃巨商也。”林语之曰:「 ”此吾故人,脱复至,幸令来上庠相访。”又揭其名于室,曰:某年某月日剑浦林积假馆。遂行。商人至京师,取珠欲货,则无有。急沿故道,处处物色之。至蔡邸见榜,即还访林于上庠。林具以告曰:「 ”元珠具在,然不可但取,可投牒府中,当悉以归。”商如教,林诣府,尽以珠授商。府尹使中分之,商曰:「 ”固所愿。”林不受,曰:「 ”使积欲之,前日已为己有矣!”秋毫无所取,商不能强,以数百千就佛寺作大斋,为林君祈福。林后登科至中大夫,生子又字德新,为吏部侍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