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 洛阳相关历史人物

火烧 2022-10-05 20:57:56 1064
洛阳相关历史人物 一、洛阳历史上都出过什么名人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

洛阳相关历史人物  

一、洛阳历史上都出过什么名人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帝王辈出。以下历史名人,或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功业创立于洛阳。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洛阳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商朝:商汤:灭夏后称为武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还有商初名臣:伊尹。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称周公。

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周王朝为东周。老子:道家的创始人。

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孔子: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

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西汉: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还有西汉名臣,贾谊、桑弘羊。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建都洛阳。

25-57年在位。班超:出使西域,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者,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还有东汉名将,马援、窦宪等,东汉文学家,许慎、蔡邕等。

三国: 魏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长子。司马懿: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为魏国重臣。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卒于洛阳。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的化身,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与孔子齐名,首级葬于洛阳。

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董卓、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钟繇、稽康、阮籍、马钧等。西晋南北朝:司马炎:自立为帝,西晋的开国皇帝,建都洛阳。

左思:致使洛阳为之纸贵。陈寿,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在洛阳撰《三国志》。

祖逖:闻鸡起舞,志向宏远。刘琨:西晋诗人,军事家。

还有西晋名将杜预,注《九章算术》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另外还有裴秀、石崇、绿珠、潘岳、桓温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 还有檀道济、高欢、兰陵王高长恭等。

隋朝: 隋炀帝:隋代第二位皇帝,营建东都洛阳,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还有隋朝名将韩擒虎、贺若弼等。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难有比者,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

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共两年时间。 长孙皇后:洛阳人,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

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文德皇后之兄。

好学,有筹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玄奘:通称为唐僧,古今以来,翻译经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谁焉。

武则天:自立为则天皇帝,国号为周,在洛阳称帝,史称“武周”。 狄仁杰:唐代名臣,不畏权贵,正直无私。

民间有广为流传的狄仁杰破案(狄公案》一书。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洛阳,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 王维:唐诗人、画家。

字摩诘。李白:曾三次到过洛阳,做了多首传世名作,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盛唐大诗人,长期生活于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尊为画圣。

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张旭: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长期生活于洛阳。 颜真卿: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皆受。

二、洛阳的名人都有谁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商朝: 商汤:灭夏后称为武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周朝: 周公:。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

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

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

还有西汉名臣,贾谊、桑弘羊。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

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三国: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的化身,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与孔子齐名,首级葬于洛阳。 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董卓、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钟繇、稽康、阮籍、马钧等。

西晋南北朝: 左思:致使洛阳为之纸贵。 陈寿,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在洛阳撰《三国志》。

祖逖:闻鸡起舞,志向宏远。 刘琨:西晋诗人,军事家。

隋朝: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难有比者,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

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共两年时间。 长孙皇后:洛阳人,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

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文德皇后之兄。

好学,有筹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洛阳,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 王维:唐诗人、画家。

字摩诘。 李白:曾三次到过洛阳,做了多首传世名作,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盛唐大诗人,长期生活于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尊为画圣。

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张旭: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长期生活于洛阳。 颜真卿: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葬于洛阳。 白居易: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影响极为广泛。晚年隐居于洛阳。

葬于洛阳。 刘禹锡:洛阳人,中唐诗人。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这一时期独有成就的诗人。 李贺:洛阳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后隐居洛阳香山 ,并葬于此。

(香山,在龙门山对面)。 还有与洛阳有关的名人有张说、许远、元稹、孟郊、李贺、韦庄等。

五代: 朱温: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 李存勖: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

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另外还有石敬瑭,灭后唐。

建晋,建都洛阳。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 葬于洛阳。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庙号太祖。

洛阳人。 赵光义,宋第二代皇帝。

赵普:北宋名臣。字则平。

洛阳人。北宋名臣吕蒙正、富弼,洛阳人。

司马光:北宋名臣,史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阳任西京留守,作《洛阳牡丹记》与《新唐书》。

邵雍:北宋哲学家。后居洛阳。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葬于洛阳市伊川县。

程颢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阳伊川县人。

程颐: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弟。

三、洛阳本土的历史名人有那些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长期生活于洛阳。 张说(667~730)唐代宰相、文学家。

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

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曾因不屈服于武则天、张易之兄弟的淫威而流放钦州。也曾因对稳定唐室有功而被睿宗、玄宗委以重任,三次出任宰相。

玄宗封其为燕国公。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廷页并称"燕许大手笔"。

有《张燕公集》。إ 颜真卿:(公元707~785年),琅邪临沂人,字清臣,他是北齐颜之推第五代曾孙,颜之推曾著有颜氏家训留传后世。

颜真卿的书法早期学褚遂良,他的书法主要融合了篆书的笔法,因此在字的特色上,大多有园笔藏锋、劲力收敛的感觉,在字的架构上宽疏而园满,将魏晋以来北碑中那股锋芒毕露、左紧右舒、刚劲外放的笔法加以收敛,因而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葬于洛阳。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

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

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

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许远(709—757) 字令威。

今伊桥人。唐开元末年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因忤节度使章仇兼琼,贬为高要尉。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757)正月,遭安庆绪部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

坚持至十月,粮尽,罗雀掘鼠充饥。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执,送至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遭杀害。

葬于洛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中进士, 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晚年隐居于洛阳。

葬于洛阳。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他的诗作,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如《国家词》、《织妇词》、《采珠行》、《连昌宫词》。

他的小诗《行宫》,写得含蓄有味。虽只有四句,而读者不觉其短。

他写的《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元稹,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作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人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长期在洛阳任职。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唐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结为“忘年交”。

韩愈曾以“我愿身为云,东野变成龙”来形容和他的交情之深。孟郊两次参加会试不中,直到46岁才中进士。

他欣喜至极,作诗,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句,常为后人所引用。他50岁任溧阳县尉,56岁时由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为水陆转运判官。

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再次荐他任兴元府参军。他带着妻子前往,走到河南阌乡县时突然得疾而死,时年64岁,葬在洛阳。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四、你知道的有关洛阳的知名人物有哪些

不知你是不是说历史名人,这些资料也是我从网上找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伏羲:人文始祖。

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 洛阳相关历史人物

大约距今七八千年。伏羲氏发现“河图”与“洛书”,并画出“八卦”,用简单而寓意深长的符号,概括了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明的新曙光,它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初基,反映了河洛先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所形成的人类思维的伟大成就,是河洛先民智慧和社会实践的结晶。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造酒鼻祖,在我市伊川、汝阳一带造酒成名。

如今,两县留有大量的杜康造酒遗迹,两县的杜康酒业发展旺盛。 伊尹:生卒年待考。

商初名臣。名挚,洛阳伊川人(亦说栾川人或嵩县人)。

因官封为尹,故称伊尹,又称阿衡或保衡。原为有莘氏女陪嫁于汤的媵臣,因精通治国之道,汤授以国政,在助汤灭夏中所建功勋卓著。

伊川县平等乡有伊尹墓遗址。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被后人尊称为元圣。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曾为东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长期在洛阳管理图书典籍。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白圭:生卒年待考。战国著名商业活动家,魏惠王时大臣。

洛阳人。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致富。

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字季子。

洛阳人。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

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归赵封为安君。后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民间活动,被齐人车裂而死。

秦汉隋唐人才辈出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在洛阳自尽,葬于洛阳。 田横:刘邦称帝,遣使诏齐王田横降,横不从,于洛阳途中自刎,葬于洛阳。

岛上五百壮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洛阳(今属河南省)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

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其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

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

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桑弘羊(前152~前80)西汉大臣。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在他的参与主持下,先后制定、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货币等经济政策,从富商大贾手里夺回了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

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葬于洛阳。

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固:修《汉书》)。东汉建初七年(82年),兰台令史班固在洛阳著《汉书》。

《汉书》用了20余年时间修成,从秦末农民大起义写到王莽失败,计120卷,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班固死后,部分“表”、“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成。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献给和帝,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许慎(54-149年),古文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初举孝廉,后入京,官至太尉南阁祭酒。

曾从贾逵受古文经学,博通经籍,当时洛阳儒生称其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收集小篆、古文(战国文字)、籀文(西周文字,即大篆)共9533个字,逐一按形体、声韵、训诂进行简要地解说,撰成《说文解字》14篇,凡13.3万余字。

这部书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九月,许慎遣其子许冲进奉朝廷,历时22年。《说文解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我国一部系统而比较完备的字典。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皇后。

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出生于洛阳。

十四岁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她人。

五、河南洛阳名人

洛阳名人 ● 玄 奘 玄奘(602—644年),姓陈,法名玄奘。

洛阳偃师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三藏、唐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旅行家、与鸠摩罗仁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从小就出家于洛阳净土寺为和尚,后又在国内遍访名师,他感到所说纷歧,难得定率,便决心到天竺学习,在那烂陀寺从戎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同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天竺,经历了17年,贞观十九年回到了长安。

译出经、论35部,凡1335卷,1300多万言。多用直译,笔法严谨。

所译经籍,对丰富祖国文化有一定贡献,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

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他到天竺取经的故事。

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人为纪念他,在其故乡村南建唐僧寺一座。

寺内大殿为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现在尚为完好。他的父亲陈惠在隋代曾任江陵县令,二哥陈素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

● 元 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

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出身寒门,又早年丧父,依靠亲戚度日。

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学习,发奋为文,15 岁明经及第,21岁初仁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为秘书省校书郎。

28岁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青年时代,具有正义感,力主改革时弊,因遭忌,被贬为河南县尉。

后又任监察御史,奉使东蜀,不畏权贵,惩处贪官污吏,名动三川。但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后又贬谪通州司马。转而依附宦官权势。

穆宗继位,召升膳部员外郎,后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穆宗长宗二年升任宰相数月,同年罢相,出任同州刺史、后改越州刺史、又转浙东观察使。

在任职属地仍改革时弊,大和三年回长安任尚书左丞。次年任武昌军节度使至死。

终年53岁。 他的诗作,以乐府诗为最有名。

如《国家词》、《织妇词》、《采珠行》、《连昌宫词》。他的小诗《行宫》,写得含蓄有味。

虽只有四句,而读者不觉其短。他写的《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

元稹,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作家。 ● 伊 尹 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

是古代著名的贤相。伊尹出生于伊洛流域的古代有莘国的空桑涧,即今日洛阳嵩县莘乐沟。

他出身于奴隶家庭,其父为奴隶主的家用奴隶厨师,母为采桑养蚕 的奴隶。 伊尹自幼聪慧,勤学上进,耕于有莘国之野,但由于父传,他的烹调技术很高。

他还努力钻研治国之道。所以,他既是奴隶,又是奴隶主子弟的“师仆”。

商部族的首领汤求贤若渴,几次去求伊挚,他没有从。空桑涧西南平地上有个小山丘,相传就是商汤请伊挚的三聘台。

之后,商汤娶有辛氏之女为妻,伊挚以陪嫁奴隶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并很快得到商 (未完待续) --作者:往事如风 (2005-07-18 20:59) 回复留言 1. (续上) 汤的信任,为其灭夏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商朝建立后,伊挚受封为尹,即宰相,助汤治理国家。商汤死后,伊尹曾辅佐外丙、仲壬、太甲等。

伊尹在政治上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他强调“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他常用夏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夏桀“弗克庸德”来教育国君。他指出:“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

他对商朝的创立及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活了100多岁,到沃丁执政时死去。

死后葬于西亳,离汤冢有7里地。在今偃师县城西 10公里处。

明代在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重修的“元圣祠”是作为伊尹的出生地而建的。祠门的对联把伊尹与孔子并举,称伊尹为元圣,称孔子为至圣。

后来人们称他为中国第一位贤相,尊他为元圣。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之了,武王之弟。

周公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他协助武王姬发完成兴周灭商的大业,建立了周朝。

武王卒后,成王姬育继位。而当时成王还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事。

在周朝草创、百废待兴之时,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周公摄政不久,却引起了周统汉集团的猜忌,以分封商地管叔和蔡叔尤甚,到处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为商地的纣王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督、蔡叔等人互相勾结,扯旗反叛。

在这紧急关头,周公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斗,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诛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周公东征之后,开始实行大分封,同时觉得镐京偏西,不利于统治全国,有必要在东方伊洛一带建个新都,于是就在成王五年,开始大规模地营建新都洛阳,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洛阳创建两座城:西为王城,东为成周城。

总称洛邑。洛邑建成后,西周有两个都城。

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京制、周公居洛期间,制礼作乐,确立了周朝的统治体制,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成王成人后,周公将政权归还给成王。

《尚书·无逸》篇,就是周公归政时,对成王的一番谆谆告诫,为成王执政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周公营建洛邑并长久居洛,与洛邑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千年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