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迷思 自由的迷思怎么样
自由的迷思怎么样
我不知道别人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去看佛教的书籍,对于我,也许是为了满足长久以来的好奇.说是好奇,并不是猎奇与窥探的心理,而是一种对答案的期待和救赎的盼望.然而心里同时也会滋生一些担忧,害怕找不到答案,或者答案非我所想,因而迟迟不敢翻开那些典籍.就仿佛潘多拉的盒子,如果不去打开它,还能将希望留到最后. 在得到这套丘扬 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ungpa Rinpoche)所著The Myth of Freedom的中译文本快一年的时间后,终于定下心来仔细阅读.关于自由,已经讨论的够多了,通常会认为对政治、思想、人身自主的剥夺会导致自由的丧失.然而我却逐渐开始觉得禁锢的心灵才是导致我们觉得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害怕面对和接受真实的自我而沉溺于追求自我的完善会让人处于永远无法满足的渴望和烦躁之中. 书里开篇便说”在佛教里,我们以禅修表示自己面对现实的意愿。
禅修并非为了追求迷醉、精神上的幸福或宁静,也不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空间,使我们得以在其中显露并解除我们神经质的游戏、自欺,以及隐藏的恐惧与希望。
”不要相信任何许诺,也不要以为痛苦可以逃避. 我们通常了解的”六道"指的是人在轮回时所处在的不同世界,根据等级高低分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虽然等级差别取决于此生的业力,但只要生处这六道之中就得永受轮回之苦.本书里却指出”道”是我们紧紧抓住的习以为常的模式,是出于我们对熟悉的环境的贪恋和惯常的安全的依赖,它取决于我们对待自己与周遭环境的情绪性态度.我们因为害怕对这种惯常模式失去后的不安和不知所措,宁愿选择在迷惑和受苦中的安心和愉悦.由于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导致我们特定的执迷风格,所以即使在一天之中,我们也有可能经历从天道到地狱道的六道之轮回. 基于这样的理论,不同于以往那些这辈子做了坏事,下辈子就会投胎做牛做马或进地狱被烈火灼身一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或者说我们难以用经验求证的说法,书中对”六道”有着非常详细的心理描述,清晰的展示出沉陷于各道的人心所偏执的方面. 在触目惊心的”六道”之执着描述后,接下来的篇幅是以禅坐为基础的禅修的各级方法.至此,我再次陷入停步不前的状态.一方面,文字时常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另一方面,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完全接受自己的状态.就像书中所说” 觉醒的状态令我们不安,因为我们不确知该如何处理它,所此宁可退回自己的牢房而不愿将自己释放.” 也许,我需要的是时间.也许,我需要的是机缘. 以下摘录人道和饿鬼道的描述吧,是我经常执着的两种状态.事实上,我非常的不敢于承认,时时,我也会处于地狱道的痛苦之中. 爱欲人道主要的执着是爱欲(passion)。
爱欲在此是指一种聪明的攫取,其间逻辑推理的心永远盘算着如何制造快乐。
当深感开心的事物与自己绝缘,因而感觉失落、匮乏,且时常伴着一分怀旧之情。
你认为只有愉悦的事物才能够带给你舒适与幸福,但却自觉力有未逮,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缺乏魅力将快乐的事物自然地吸引到身边来;不过,你仍然积极设法拉拢它们,因而导致对他人的挑剔态度——只因你想吸引最优良的品质,最怡人、最具格调、最文明的情境。
这种贪求与阿修罗道是不一样的,因为后者不像前者这般挑剔与聪明;相较之下,人道涉及高度的选择性与吹毛求疵。
你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形态及风格,排斥所有不同风格的事物,又要求每件事物都必须恰到好处,并且批评、责怪那些不符合你标准的人。
或者,你发现某人居然具有你所向往的风格,甚至在这方面还超越你:他才智过人、品味高雅、生活快乐,并且拥有你所渴望拥有的东西;他可能是位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是与你同时代而令你印象极为深刻的人;他成就非凡,让你极度希望拥有像他一样的特质——这一切不单只是嫉妒另一人而已,而是你想要将那个人拉到你的地盘上来,那是种有野心的嫉妒,因为你要与另一个人不分轩轾。
人道的精髓,在于为了追求崇高理想所做的努力。
处于人道的人们时常会产生幻象,譬如看到耶稣、佛陀、护持神(Krishna,译者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Vishnu之第八化身)、穆罕默德,或其他卓然有成且对你意义重大的历史人物。
此等伟人真可谓集所能想像的一切美好事物于一身——名望、权力、智慧,因此他们若想致富绝无问题,因为他们对其他人具有强烈的影响力,于是你想要跟他们一样——不一定要比他们强,但至少要与他们不相上下。
人们时常也将自己幻想成伟大的从政者、政治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科学家等等,渴望以一种英雄式的态度创造里程碑,创下最壮观、最伟大的历史纪念碑——这种英雄式的做法,源自于对自己所欠缺之物的痴迷。
当你听说某人具有不寻常的特质时,你认为他们了不起而自己则微不足道,因为这种不断的比较与挑选,所以产生一连串永无止境的欲望。
人类的心态非常偏重知识、学习与教育,他们重视各种资讯与学识的搜集,因此知识分子在人道最为活跃。
由于搜集这么多东西、构想这么多计画,心是一刻也不得闲,而人道的典型正是卡在千头万绪的杂念当中——忙着想东想西,不断地创造各种构想、计画、幻觉、梦……,根本无法学到任何东西,这与天道的心态大为不同。
你在天道完全沈迷于欢乐之中,有一种自困的满足感;在阿修罗道,你被竞争冲昏了头,强烈的感受将你压倒、催眠,鲜有机会构想任何念头; 而在人道,则会有很多念头产生,智识、逻辑的心智大为增强,而开创新局的各种可能性也令你心醉。
因此,你试图抓住新构想、新策略、相关的史例、书中的引句以及你生命中重大的事件等等,致使你的心被各式各样的念头充满——甚至连下意识中的记录也不断重现,比起在其他各道时频繁得多。
所以人道是非常智性的一道,更是异常忙碌、纷扰不安的。
人的心态相较于其他各道少些骄傲——在其他各道,你的心有所依讬,可从中得到满足;但在人道中并没有这种满足,有的只是不断的寻求、时刻在寻找新境况或试图改进既成的境况罢了!那是心境最无乐趣的状态,因为受苦不被认为是项差事,或是向自我挑战的方式,而是用来时时刻刻提醒你:吃苦方能激励出你的雄心。
贫穷恶鬼道的众生满心只想扩充、致富、消费,但基本上,你仍会感觉贫穷,你无法持续伪装自己希望的样子。
你拥有的一切都被用来证明自己值得骄傲,但是那永远不够——你永远有某种不足之感。
贫穷的心态传统上以饿鬼为象征:嘴很小,有像针似的细眼睛、细颈子与咽喉,瘦胳膊、瘦腿与鼓胀的肚腹。
他的嘴与劲子细小得无法吃进足够食物以填饱他的大肚皮,因此他永远觉得饿;所吃的东西难以下咽,使得解决饥饿成为非常痛苦的挣扎。
当然,食物在此象征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友谊、财富、衣饰、性、权力等任何东西。
所有出现在生活中的事物都被你视为消费品——如果在秋天看到一片美丽的落叶,你会把它当成猎物带回家、或照下它的像、或将它画成图画、或在日记中记下它如何美丽……。
如果你买了一瓶可口可乐,当你将它从纸袋中拿出来时,纸袋的嗄叭声令你感到兴奋,液体从瓶子流出来的声音散发解渴的快感;然后你很自觉地喝一口,咽下去,终于将它消费掉了——何等的成就。
那真是了不起,你将美梦化为现实。
但是,过不多久你又变得坐立不安,又要找其他东西消费了。
你永无厌足地渴望新娱乐——精神方面的、智识的与感官上的等等。
你可能感到自己学问不足,而决心打起精神以读书、聆听生动有思想的回答、深奥神秘的言语来充实自己,你消化一个又一个观念,试图将它们记录下来,想使之具体化、真实化。
只要你觉得饥饿,你就打开笔记本、速写簿或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当你感到无聊、沮丧或者失眠的时候,你打开书、读你的笔记或剪贴的文章,思考一番,从中获得慰藉。

但是到某一阶段,这就会变成一再重复的制式化动作了。
你须要再去见你的老师,或另找新老师;再去一趟餐馆、超市或熟食店也是不坏的主意,不过有时却无法成行,可能因为你的钱不够、孩子生病、父母病危或是你要照顾生意等等——当你发现阻碍越多越感到饥饿,越想要却越得不到,这真是痛苦不堪。
被无法实现的欲望吊着胃口,不断追求满足是件痛苦的事。
不过即令达到目标,你又会因为被填满,胀得你对刺激推动敏感而陷入沮丧。
你想抓住财富尽情享受一番,然而不久之后你又变得沈重呆滞,对一切都兴味索然;你但愿自己能够再感饿,可以再痛快吃个饱。
因此,不论你满足了欲望,或悬在欲望的渴想中继续挣扎,任何一种情况都招来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