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此人白手起家,当了四年皇帝,留下千古骂名,一首诗却霸气无比
此人白手起家,当了四年皇帝,留下千古骂名,一首诗却霸气无比
历史上共有四百多位皇帝,大多都是通过父亲传给儿子,或者兄终弟及的方式登基,这种方式不仅最常见,而且变数较小,基本上不会出现意外。自古以来,白手起家的帝王极少,许多开国皇帝在称帝之前都有雄厚的实力,隋文帝杨坚为北周的丞相,唐高祖李渊在隋朝就是唐国公,宋高宗赵构本身就是皇子。
提到白手起家,明太祖朱元璋算一个,他出身低微,当过放牛娃也做过和尚,甚至为了活下去,曾沿路乞讨,即所谓的乞丐,后来建立大明王朝,经历比较传奇。另外,有这么一位历史人物,白手起家开创政权,当了四年皇帝,最终兵败被杀且留下千古骂名,一首诗却霸气无比,此人就是黄巢。
1、黄巢的出身及早年经历
跟朱元璋相比,黄巢的家境还算不错,父亲是个生意人,给他提供尚可的教育环境。黄巢小时候聪明伶俐,据说五岁便能对诗,比同龄小伙伴都聪慧,家人对他寄予厚望,想让他跟天下读书人一样,头悬梁锥刺股,奋发图强考取功名,混个一官半职,然后实现光宗耀祖的目标,而不是接手父亲的生意,毕竟古代商人的地位不高。
长大后,黄巢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也拜师学习武术,骑马射箭技术高超,并认识一批亡命之徒,史书称他“善击剑骑射,喜养亡命。”黄巢考中举人之后,又多次参加会试,结果均没能进士及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对科举彻底失去信心,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怪朝廷昏庸,发现不了他的才华。
最后一次落榜的黄巢,离开长安之前,心中充满怨言和愤怒,提笔写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是一首咏菊诗,但字里行间表现出黄巢的野心,尤其是那句“满城尽带黄金甲”,豪气冲天霸气无比,或许从这时候开始,谋反的种子就在黄巢心中发芽。
2、响应王仙芝起义,踏上谋反之路
唐朝末年,关东一带发生旱灾,百姓几乎颗粒无收,朝廷本应该及时赈灾,减免当年的赋税,可惜没有这么做,从而导致王仙芝揭竿而起。按照道理来说,黄巢不愁吃不愁喝,老老实实过日子挺好,但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走上一条不归路,说服家人变卖家产,招募一些追随者,响应王仙芝起义。

当时大唐军队实力很差,黄巢一路高歌,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拿下郓州,并将节度使薛崇杀掉,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正当起义军高歌猛进时,首领王仙芝战死,为防止群龙无首的情况出现,众将领一致推举黄巢为大当家,他稍微推辞一番后便答应了,并起了个“冲天大将军”的称号,听起来十分拉风。
3、攻破长安登基称帝,兵败惨死昙花一现
黄巢并非一帆风顺,几次曾被打败,沮丧过后开始有所动摇,不打算跟朝廷对着干,带兵来到岭南时,竟然跟朝廷谈判,只要能封他为节度使,他就接受诏安。但是,朝廷并没有答应高官厚禄的要求,只愿意任命他为“率府率”,黄巢认为职位太低,朝廷根本看不起他,不如拼个鱼死网破,从此坚定宁死不降的决心。
只用不到两年时间,黄巢就攻克洛阳,随后把长安也拿下,于公元880年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齐”。黄巢嗜杀成性,属下也滥杀无辜,史书记载道:“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四年后,黄巢在狼虎谷被唐军击败,他和家人都被杀,大齐政权如昙花一现,黄巢也留下千古骂名,他的那首《不第后赋菊》却成为家喻户晓的诗篇。
相关文章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历史上白手起家的五个皇帝,两位传承数百年,一位被公认为流氓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刘邦的白手起家故事:农民、反叛者、皇帝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中国历史上三位白手起家的帝王,只有刘邦最没用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同样是真正白手起家的帝王,刘邦比朱元璋更值得称道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北魏开国皇帝——白手起家的拓跋珪,却被认为是一个精神病。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刘邦白手起家,算不算得上千古一帝?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都是25岁创业的超级强人:朱元璋和帖木儿也靠996吗?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朱元璋超级奋斗史:如何白手起家建朱姓帝国?
- 朱元璋真正的白手起家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 但刘邦在这一点上比朱元璋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