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打江南走过郑愁予 野店郑愁予赏析
野店郑愁予赏析 第一段诗起句「月光流著,已秋了,已秋得很久很久了 / 乳的河上,正凝为长又长的寒街」历来,月总是秋天忠实的代言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野店郑愁予赏析
第一段诗起句「月光流著,已秋了,已秋得很久很久了 / 乳的河上,正凝为长又长的寒街」历来,月总是秋天忠实的代言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是;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也是。
在诗人眼中月光是流动的,为第二行诗「乳的河上」伏笔,在这里「秋」也变成了动词,让整首诗一开始就清新活泼生动起来。

重复的秋字,让深秋不知不觉的就已经是「很久很久了」,增加了诗的音乐性、韵味与耐读性。
乳白色的月光河,彷佛凝化为儿时深秋长又长的寒街,冥然间,儿时玩的双连船纸艺,彷佛又一起携手挽臂随著月光河漂来一般。
年老时的回忆或冥想,常常容易回溯到幼年童稚的时光,是中国人一种临老还童、落叶归根的想法驱使所然。
第二、三段诗,叙述的是一种认命的无奈的心境,也是一种夫妻白头偕老的卓然决绝的心境。
虽然是「迟迟的步履」缓慢,但终究是会确实到达的,或许那速度快的像「以著白发垂长的速度」到来,但你「一向是伴我的人」因为我们是「老年的夫妻」。
第三段诗后两行「当双连的纸艺复平,你便在我的右边隐逝了 /我或在你的左边隐逝,那时」当双连的纸艺复平代表的是生命终点的到来,而我们都将「隐逝」在你我彼此的左右。
第四段增强了这命定的坚定的态度,虽然生命永恒的黑暗之落蓬、暗幕(代表死亡),将我们轻轻的覆盖,我们也是恒久在一起、长相左右的。
或许,当时郑愁予恰巧找到了终生的伴侣,这首诗可说是知性与感性交溶的情诗,代表著至死不渝的爱情观。
很赞哦!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