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是什么家 孔子說過一句“髒話”,後世卻成爲老師的慣用語

火烧 2021-12-02 23:24:50 1035
孔子說過一句“髒話”,後世卻成爲老師的慣用語 聖人也會爆粗口,不過是人之常情。古往今來,孔老夫子一直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隨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爲其扯旗放炮,儒家之思維模式更是被歷代王朝

孔子說過一句“髒話”,後世卻成爲老師的慣用語  

聖人也會爆粗口,不過是人之常情。

古往今來,孔老夫子一直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隨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爲其扯旗放炮,儒家之思維模式更是被歷代王朝的掌舵人所推崇,成爲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明的正統思維。爲此孔子的位置更加被拔高,至於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尊稱顯得尊崇備至。孔子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師的地位自然無人企及,自身優良的品質也成爲諸多弟子學習的典範。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甚至爲孔子這個聖人難免犯錯誤。所以,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孔子也曾因爲與弟子生氣發火而說過“髒話”,沒曾想這次犯錯無意中傳播甚至長達2500年,一度成爲很多職業老師的口頭慣用語。

孔子作爲門下3000名性格各異學生的老師,周遊列國也不是遊山玩水,遇到了有點淘氣的學生,偶爾有點按捺不住。其時就有一名門生宰予讓孔子無可奈何。小夥子很聰明,但平時個性比較的張揚,和孔子提倡的完全相反。並且宰予關於學業不太努力,讓孔子很不省心。宰予小孔子29歲,口才一流,曾追隨孔子環遊各國,遊歷期間也常受孔子差遣,說白了就是很會來事兒。不過有一次卻玩脫了,讓孔子下不來臺。魯哀公問詢宰予爲什麼祭拜的牌位是用木頭做的。當時宰予會說:“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慄木。究其原因,與慄木,是讓人不寒而慄。”

孔子是什么家 孔子說過一句“髒話”,後世卻成爲老師的慣用語

而這時候孔子就在衆人之旁,要知道孔子是念念不忘的是復原周禮,而作爲師傅的宰予卻在詆譭周朝!孔子聽了之後恨之入骨,也真的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迴應,只好說“以前的事情不不在追究”。”我們都知道,春秋末期以來,三年守孝是來一直倡導“大孝道”。在孔子非常注重人類的倫理道德,三年守喪自然是其公認的。然而宰予卻向孔子提出貳言,他覺得三年之喪不可取,在《史記·仲尼門生傳記》中就記錄宰予話:“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爲禮儀,禮儀一定不好; 三年不爲喜樂,樂必崩 ,因此認爲可以改爲“一年哀悼”。

顯然,宰予認爲三年虧損應該改爲更合理。孔子聽後很生氣地說:我們3歲的孩子從他們的父母擁抱它,他們是守喪三年,終究於此,我們不應該嗎?”孔子要求他遵守孝道一年這樣做,說你會放心嗎? 宰予卻暗示很心安,讓孔子很無語,最初孔子被品評其爲“不仁” 。即便宰予說出了很多讓孔子朝氣的談吐看法,但孔子關於這個門生仍是喜愛的,批評他過後也會循循善誘耐心教導他,真正讓孔子失望的是他的懶惰。因爲孔子班每個人都認真聽課,忙着寫筆記,宰予往往是不以爲然,他認爲關鍵是要瞭解的知識,而不是聽寫。

所以他經常聽一會兒,然後開始打瞌睡。曾經有一段時間,孔子很生氣,隨口就說出了一句“髒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宰予,因爲這個人就像是一個爛木頭,是多麼不雕,又像是一個樁牆是骯髒的一樣,不能讓他更多的污染。然後逐漸流傳下來,成爲在老師的從業生涯執教慣用語,自然有點爛泥扶不上牆的憤慨在裏面。不過也有欣賞宰予的人,比如唐玄宗就對這種性格比較看對眼,不僅追封爲“齊候”,還躋身“孔門十哲”之列。

參考資料:《孔子何以稱爲儒家芻議》、《史記·仲尼門生傳記》、《史記·孔子世家》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史評隨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