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八王之亂初,張華被誅,朝廷後來為何又為他平反並恢復爵位?

火烧 2021-08-24 17:46:46 1058
八王之亂初,張華被誅,朝廷後來為何又為他平反並恢復爵位? 要了解溫羨此舉之前,可以先回顧一下張華在被殺前十年的表現。​在武帝晚年至「 ”八王之亂”前,張華都處於無權狀態。晉惠帝即位時,掌權的太傅楊駿也

八王之亂初,張華被誅,朝廷後來為何又為他平反並恢復爵位?  

要了解溫羨此舉之前,可以先回顧一下張華在被殺前十年的表現。


在武帝晚年至「 ”八王之亂”前,張華都處於無權狀態。晉惠帝即位時,掌權的太傅楊駿也不待見張華,使他「 ”不與朝政”。


皇後賈南風政變殺死楊駿時,連帶着要廢除太後楊氏,張華不隨流俗,反對廢太後為庶人。盡管此時的張華似乎只處在一種不偏不倚的中立狀態,但接下來的事件,卻將他推向了皇後賈氏一黨。


楚王司馬瑋受幕僚唆使,殺死了顧命重臣司馬亮(宗室)、衛瓘,並企圖趁勢殺賈氏一黨,隱隱有進逼惠帝之嫌。當此危難之際,「 ”內外兵擾,朝廷大恐,計無所出”,是張華獻計惠帝,派使者宣命解散楚王所部,使軍士倒戈,才消弭了這場危機。


楚王事敗後,張華以「 ”首謀”身份受賞。正是這次事件,使賈氏一黨的核心人物賈謐與賈南風開始真正重視起張華,他們認為「 ”(張)華(出身)庶族,儒雅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欲倚以朝綱,訪以政事”,與賈氏密切合作的名臣裴頠也極力贊成此舉,張華遂以右光祿大夫、侍中、中書監之職開始主持朝政。

八王之亂初,張華被誅,朝廷後來為何又為他平反並恢復爵位?


在近十年的秉政生涯中,張華「 ”盡忠匡輔,彌縫補闕”,盡管處在「 ”暗主虐後之朝(指晉惠帝與皇後賈南風)”,卻能使天下相對安寧。他喜薦人才,好士之名聞天下,即使是品第不高、出身寒微之人,張華也能循循善誘,稱贊他們的一技之長,從吳地的陸機、陸雲兄弟,到後來東晉的雄將陶侃,無不與張華有着很深的淵源。


張華的影響力極大,不僅負責朝政,也擁有對賈氏一黨事務的發言權。他曾創作《女史箴》,以告誡不知收斂的賈南風,「 ”賈後雖凶妒,而知敬重(張)華”;在對西羌征討的事務上,他對趙王司馬倫一黨的丑行無能深為痛惡,極力阻止其親黨參政。


然而正是此舉得罪了趙王一黨,最終導致了張華命運的悲劇。而且張華雖有意排斥昏庸的趙王,阻止賈南風廢黜太子司馬燏,但都沒有成功,這也表明了他身處的尷尬境地。


【張華畫像】


在公元300年的政變中,張華坐以待斃,既不擺脫與賈氏的關系出逃,亦不加入趙王一黨,最終遇害。張華之所以能夠得到溫羨等人的推許申訴,是與他對惠帝近十年的輔佐與喜擢人才的個人品行有關的。張華死後,「 ”朝野震悚”(《晉書·閻纘傳》),以慷慨忠直聞名的閻纘撫張華之屍慟哭,吏部尚書劉頌聞訊也極為感傷,陸機作《詠德賦》以感念其德。


公元301年,三王起義,誅殺篡位的趙王司馬倫,輔政的齊王司馬冏接到了秘書監、名儒摯虞的奏疏,摯虞拿出張華在武帝時稱贊賢臣、齊王司馬攸(司馬冏之父)的言論,並以春秋名臣晏嬰不死於崔杼之難之例為張華在廢太子司馬燏事件中的表現辯護,認為他已經盡到了應盡的義務(理盡而無所施者,固聖教之所不責也)。


司馬冏覽奏後,順應人心,上疏請求追復張華官爵。但此疏引發了朝野間的激烈爭論,溫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張華辯白,認為「 ”自天子已下,爭臣各有差,不得歸罪於一人也。……今以華不能廢枉子之後,與趙盾(春秋時晉國名臣)不討殺君之賊同,而貶責之,於義不經通也”。直到兩年之後,朝廷才正式下詔,追復張華官爵,結束了這場論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