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耿恭坚守疏勒城 西域国疏勒、焉耆历史
西域国疏勒、焉耆历史
疏勒简史
东汉时期永平十六年(73),龟兹王建倚恃匈奴,攻破疏勒,杀其王,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
第二年,军司马班超派人到盘稿城劫持兜题,并召集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此后班超一直驻守在疏勒。
永平十八年(75),焉耆趁中原帝丧,攻没都护陈睦。

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共守盘稿城,虽士卒单少,拒守岁余。
班超受诏还京时,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自刭。
当班超还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互抱超马脚不得行。”班超不忍离去,更还疏勒,捕斩反者、击破尉头,疏勒复安。
此后班超一直坚守在疏勒。
建初三年(78),率领疏勒、康居、于阗、扜弥兵一万人,击败姑墨。
建初五年(80),平定了疏勒都尉番辰的叛乱。
建初八年(83),班超任将兵长史,以后数年先后平定莎车、龟兹、焉耆。
永元三年班超任都护乃迁居龟兹它干城,由军司马徐干屯疏勒。
在延光四年(125)班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平定车师后部叛乱时,鄯善、疏勒等都遣兵来助。
永建二年(127),疏勒王臣盘受封为汉大都尉,以后也曾随汉使平定叛乱。
从以上这些记载,可以知道疏勒当时与中原的密切关系。
唐朝时期的疏勒也是西域传播佛教的一个中心,佛事兴盛较早。
疏勒王臣盘,原为前王安国之舅,因罪徙月氏为质子,月氏王甚喜爱,为他在三地住处建伽蓝,冬夏迁居。
公元400年,法显行经疏勒时也曾记述当地五年佛教大会,四方沙门云集,王及群臣供养布施的盛况。
说到“其国中人为佛齿起塔。
有千余僧,尽小乘学”。
而到玄奘行经疏勒,伽蓝已达数百所,“僧徒万余人,习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不究其理,多讽其文,故诵通三藏及毗婆沙者多矣”。
到八世纪初期,佛教仍流行。
焉耆简史:
我国的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是《汉书·焉耆国传》:“焉耆国,王治员渠城。
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
击胡候,却胡候、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
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
近海水多鱼。”
焉耆原名焉支(属大日氏乌绎部)、作乌耆,乌缠、阿耆尼。
《西游记》中称乌鸡国。
国内有九城。
辖地包括今焉耆、库尔勒,和顾、尉犁一带。
居民从事农业、渔业、畜牧。
有文字。
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属西汉西域都护府。
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九十四年),班超击破之,又内附。
北魏时,一度属北魏与北周亦有往来。
唐初附西突厥,后属唐,为唐羁縻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管辖,现为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