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整句与散句赏析 求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例句

火烧 2022-04-25 04:45:37 1093
求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例句 求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例句整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邱迟这个太多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散句)清风徐来

求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例句  

求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例句

整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邱迟
这个太多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散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整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散句)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散句)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整句)——《赤壁赋》

什么是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

整句和散句 单个句子无所谓整散,许多句子组织在一起就有了整散的区别。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散句则是指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整句和散句是相对的一组概念。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散句是它的自然形态,也是基本形态,人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主要用散句;整句则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辅助形态,它除了在格律诗、快板诗、对口词等少数文艺形式中起主导作用外,一般都要与散句结合使用。

乎在文言文中的例句

A.表示并列,递进或承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就""然后",其中表示并列关系是,一般不必翻译.
1.舌一吐而(不必翻译)二虫尽为所吞
2.学而(然后)时习之
3.温故而(然后)知新
4.任重而(并且)道远
5.有一言而(连词)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6.堕而(并且)折其髀
7.此不为远者小而(就)近者大乎
8.濯清涟而(并且)不妖
9.启窗而(来)观
10.中峨冠而(而且)多髯者
11.随波而(不必翻译)逝
12.溯迎而(并且)上
13.余强饮三大杯而(然后)别
14.执策而(然后)临
15.潭西南而(表递进)
16.而(而且)年又最高
17.得之心而(而且)寓只酒也
18.佳木秀而(而且)繁阴
19.泉香而(表并列)酒洌
20.人知从太守而(表承接)
21.泉而(表承接)茗者
22。磊而(表并列)歌者
B.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可是""却"
1.人不知而(却)不愠
2.为人谋而(却)不忠乎?
3.学而(但是,却)不思则罔
4.而(但是)日中时远
5.后狼止而(表转折)前狼至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却)不染
7.而(但是)乐亦无穷
C.表修饰关系.连线状语和谓语,表示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翻译
1.既而(可不翻译)尽奔腾五阵之势
2.杂然而(表修饰,地)前陈者
3.红装而(表修饰,不翻译)蹇者
4.佣者笑而(表修饰,著)应这曰

文言文中的无所及例句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文言文中反问句的例句

其言 兹若人 之俦乎?
五柳先生传传中的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文言文中族的例句和意思

◎ 【族】 【zú】〈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arrowhead]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clan]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surname]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nationality]。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a hundred families]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species]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tribe]。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knot]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 ◎ 【族】 【zú】〈动〉
(1) 灭族。把 [罪犯的]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execute all family members (of a criminal)]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gather together]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 【族】 【zú】〈形〉
(1) 众多 [multitudinous]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文言文中省略以的例句

“屠惧,投以骨。”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复投之 句中省略了以骨,全句应是“复投之以骨”。

乍在文言文中突然的例句

乍,在文言文中作副词时,表示忽然(不含突然的意思)。
如《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再如:“雷霆乍惊”;“乍暖还寒”;“乍明乍暗”。‍

整句与散句赏析 求文言文中的“整句”和“散句”例句

文言文中却表示推辞的例句

却:
推辞;拒绝。
如:《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后转化为成语“却之不恭”。

比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有例句和出处

比较,比量.《孟子·告子下》: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史记·游侠列传》: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春秋左传·桓公十五年》: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比拟,看成和...一样.《诗经·谷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春秋左传·襄公五年》:书曰,叔孙豹,鄫大子巫,如晋,言比诸鲁大夫也.类似,相像.《史记·天官书》:太白白,比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比方,比喻.《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比照,与...相当.《韩非子·内储说上》: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史记·齐太公世家》:其子曰公孙无知,厘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战国策·齐人有冯谖者》: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例,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韩非子·有度》: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亲,亲近.《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尚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接近,靠近,挨近.《战国策·八年谓魏王》:或以政教不修,上下不辑,而不可恃者;或有诸侯邻国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不奉,畜积竭尽,而不可恃者;或化于利,比于患.并列,并排.《史记·苏秦列传》: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鬼谷子·中经》: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齐等,同样.《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协调,配合一致.《孟子·滕文公下》: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诗经·六月》:比物四骊、闲之维则.勾结.《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春秋左传·昭公十四年》:楚令尹子旗有德于王,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患之.《韩诗外传·卷二》: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乱.《管子·重令》:所好恶,不违于上;所贵贱,不逆于令,毋上拂之事,毋下比之说,毋侈泰之养,毋逾等之服.阿私,偏袒.《春秋左传·襄公三年》: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新序·杂事一》: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合,适合.《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管子·五辅》:中正比宜,以行礼节.和谐,和睦.《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春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然也.《吕氏春秋·应同》:类固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辅助,佐助.《国语·齐语》:桓公召而与之语,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密,密集.《诗经·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吕氏春秋·达郁》: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皆,都,到处.《战国策·张仪说秦王》: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及,等到.《史记·高祖本纪》: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晏子春秋·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为,替.《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通“庀”:治理.《庄子·徐无鬼》: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