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雍正皇后 雍正皇帝刻薄寡聞,收拾兄弟毫不手軟,為什麼偏偏放過了他?
雍正皇帝刻薄寡聞,收拾兄弟毫不手軟,為什麼偏偏放過了他?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作為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康熙8歲即位,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親征噶爾丹,無愧「千古一
雍正皇帝刻薄寡聞,收拾兄弟毫不手軟,為什麼偏偏放過了他?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作為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康熙8歲即位,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親征噶爾丹,無愧「千古一帝」的稱號。但到了晚年,康熙倦怠政事,縱容過度,爆發了「九子奪嫡」,險些釀成大禍。比較意外的是,有這樣一名皇子,歷經康雍乾三朝,對皇帝交辦的事情盡心竭力,寵辱不驚,對奪嫡之爭也從不摻和,最終78歲高齡而卒,他就是允祹。
允祹,生於康熙24年,他的母親萬琉哈氏只是一名「辛者庫」,也就是皇室的包衣奴才,母家外公也只是個從五品官職,可謂人微言輕,康熙47年,允祹才被封為貝子,而當時的胤禛、胤禩二人最少也被封為「貝勒」,可見一開始並不受寵。不過,允祹此人辦事得體周到,漸漸得到父皇賞識,被贊「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康熙61年,允祹任上三旗之首鑲黃旗都統,相當於鑲黃旗的「大總管」,官居從一品,與總督相當,很受重用。當時,正值九子奪嫡的關鍵階段,軍權在手的允祹,按說胤禛、胤禩等人應該會大肆拉攏,但允祹頗具智慧,他向只老黃牛一樣,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不搶不鬧,這讓康熙非常高興。
康熙去世後,雍正繼位,封其為郡王。雍正此人,刻薄寡恩,在他看來,除了「十三弟」之外,其他的兄弟「良心都大大的壞了」。允祹也不會例外。剛領了郡王的俸祿沒幾天,雍正就掀起了一樁舊賬,以允祹在辦理某太妃葬禮不盡心為由,將其由郡王連降3級,成為「鎮國公」。堂堂皇子,連個貝子都沒混上,也著實悲催。雍正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允祹表現出一點不滿意,立馬就找理由,要不圈禁,要不賜死。如果是一般人,雍正的「陰謀」可能就得逞了,但在允祹那卻碰了個大釘子。
心善之人,自有貴人相幫。允祹的一生中遇到了兩個貴人。一個是蘇麻喇姑,上一任宮斗大佬孝庄太后的「僚機」。據記載,允祹出生後不久,就由蘇麻喇姑撫養至20多歲,作為孝庄太后的侍女,蘇麻自然深知宮廷兇險,她一方面教導允祹,要行正道,為父皇分憂,為朝廷解愁,另一方面,也告誡他,不要參與奪嫡之爭,只需做一名「純臣」,就可保一生富貴,對這名「養母」。第二名貴人,是十三阿哥允祥。作為雍正最信任的人,他多次勸諫雍正,允祹此人不像胤禩等人一樣,對皇位從未染指,不必趕盡殺絕。幾年後,允祥病逝前,又向雍正舉薦,雍正也看允祹確實有才,就將其復晉為郡王。
13年10月8日,雍正去世,乾隆即位。對這名皇叔,乾隆也及其尊敬看重,先授予宗令,掌管宗族事務。幾天後,又晉陞為履親王,分管禮部。負責大行皇帝去世和新皇登基的一應事宜,在這些事情中,允祹都表現出自己「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能力超群」的特點。為了表示感激,乾隆允許其將母親接回家中奉養,這也開了清朝後宮先河。乾隆三年,大孝已過,乾隆看到允祹辛勞國事,就罷免了其分管部事的職責。乾隆18年,允祹再次高升,成為議政王大臣,進入中央決策中樞,乾隆在平定準噶爾,西北軍事戰略制定等方面多次向其請教,風頭一時無二,乾隆28年,允祹去世,謚號「懿」,意為「美德」。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奪嫡之爭,血雨腥風。作為康熙皇子,雖有才幹,但外無大臣支持,內無外戚依仗,對乾清宮內的那把椅子,允祹「不爭不搶不聞不問」,雖然削爵,卻也避免了「阿其那」、「賽思黑」等人的結局,最終得到雍正的信任和乾隆的重用,成為康熙所有皇子中最為高壽的一位。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如果只能當一個昏庸的將軍,還不如做一名「兵王」來的划算。百年之後,胤禩等人見到允祹後,是會罵他「不爭氣」,還是會羨慕他有「大智慧」?這就不得而知了……
很赞哦!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