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刻活人名字 此人墓碑上刻了20个字,皇帝路过都要祭拜,大臣直接下跪
此人墓碑上刻了20个字,皇帝路过都要祭拜,大臣直接下跪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后被世人所唾弃,譬如秦桧,而有的人则能名垂青史,受到无上的崇敬。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生在明朝,他死后让家人在墓碑上刻下了一句话,总共有20个字,明朝历代皇帝都要去他的墓前参拜,大臣去了更是直接行下跪之礼。
这位墓主人便是明朝的大臣何塘。他有着很多的头衔,比如文学家、理学家、音乐家、数学家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何塘出身于官宦世家,祖训严苛,他时刻严于律己,曾发誓要做一个好官。
何塘为人十分耿直,深知百姓辛苦,痛恨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于是便时常谏言,可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根本不听他的陈述,反而很是厌弃何塘。朱厚照本就不是一个明君,他终日里沉迷酒色,根本不关心百姓疾苦,还宠幸佞臣。
任东昌府同知时,何塘查获了一则官员贪污的事件,证据充足的情况下,他处死了罪魁祸首汤兴,当地百姓无不称赞他。可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汤兴并不是寻常人家的子弟,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定州知州汤元中。
于是,汤元中便勾结朝中权贵,处处与他为难,何塘的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根本就得不到认可,更是无法推行。面对皇上的不作为和朝中奸佞的胡作非为,何塘彻底绝望了,便请求告老还乡,远离这个是非地,眼不见心不烦。

后来,明世宗朱厚熜登上了皇位,何塘才开始得到重用。朱厚熜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深知朱厚照在位时做过很多错事,便想着拼命弥补这些过错。而且,朱厚熜看到了何塘的才能,任用他为浙江提学副使,专门负责选拔人才。
任职期间,何塘尽心尽责,几乎杜绝了营私舞弊的行为。后来,他一路高升,做到了御史的位置。年纪一大,身体便有些吃不消,何塘再次做出了告老还乡的选择。可是,他并没有一味享受安逸的生活。回到家乡以后,他建立了景贤书院,教书育人,继续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1543年,何塘病逝,享年70岁。临死前,何塘请求家人,不用在他的墓碑上镌刻夸耀之词,只需要写下20个字,以此来劝勉子孙后代:“子孙胜似我,要钱做什么?子孙不胜我,要钱做什么?”短短的两句反问,其中的意味深长。
当时的明世宗得知何塘去世的消息后,亲自到墓前参拜,看到上面的字,更是为之感动,给他封了谥号“文定”,并下令让大臣对其行叩拜之礼。这一传统,在明朝历代皇帝中延续,历代大臣也都在其墓前行过跪拜之礼。
不管生在哪个朝代,只要为国家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何塘给子孙留下的这些话,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比起腰缠万贯的遗产,要贵重上千倍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