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207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216 / 12 开课学期:第三、四、五学期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文艺理论、中国通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和分析我国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前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概况的描述及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情 况,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养成记诵一定数量作品的能力。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文 学传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及要求分三个部分:一、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18周,72学时)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 了解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熟悉上古神话的内容,掌握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了解神话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 了解《诗经》概况。
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影响。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左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熟悉《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了解《荀子》、《韩非子》。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掌握楚辞的概念。了解楚辞产生的地域和历史背景。熟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重点掌握《离骚》等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了解宋玉等楚辞作者和作品。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 了解《吕氏春秋》。熟悉李斯的散文。了解西汉散文发展情况。掌握贾谊的政论文。了解《淮南子》及其他散文。第二章 汉代辞赋 介绍赋的体制和渊源。熟悉汉赋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贾谊、枚乘及司马相如等汉赋史上四大家的作品。了解汉代其他赋家的创作情况。掌握汉赋的艺术成就。第三章 司马迁和《史记》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熟悉《史记》的思想内容。重点掌握《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了解《史记》对后代的影响。
第四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了解东汉散文发展情况。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了解《吴越春秋》、《越绝书》。熟悉《论衡》和《潜夫论》。第五章 两汉乐府诗 掌握乐府的概念。熟悉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掌握两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第六章 东汉文人诗 了解东汉文人诗发展情况。熟悉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重点掌握《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了解建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熟悉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重点掌握三曹、七子的代表作及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熟悉正始诗歌的创作情况。掌握阮籍、嵇康的诗歌代表作和主要特点。第二章 西晋诗坛 了解两晋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掌握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掌握左思、郭璞诗歌创作的特点。熟悉孙绰、许询的玄言诗创作。了解张协、刘琨、王羲之的文学创作。第三章 陶渊明 了解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重点掌握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和独特风格。熟悉陶渊明其他题材的诗歌创作情况。熟悉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了解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掌握南北朝民歌的特点与风格,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着重讲析南北朝民歌中的优秀作品。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了解山水诗创作情况。
掌握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重点掌握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了解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掌握永明体概念。掌握沈约、谢朓的诗歌创作。了解阴铿、何逊的诗歌创作。熟悉齐梁诗人集团的创作。掌握宫体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了解北朝文学发展概况。熟悉南北文风的交融情况。重点掌握庾信的诗歌创作情况及主要特点,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了解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的发展情况。熟悉曹操、曹丕、王粲等的散文或辞赋代表作。掌握元嘉三大家的创作情况。了解《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了解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情况。重点掌握志怪志人小说的内容和特色。熟悉《世说新语》的内容和文学成就。二 、隋唐五代及宋代文学(共18周,72学时)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初盛唐诗歌 初唐诗歌主要讲述王绩、四杰及陈子昂对诗歌的革新;盛唐诗歌主要介绍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及张若虚、张九龄、王之涣、王昌龄等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二章 李白 简介李白生平,重点讲析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三章 杜甫 介绍杜甫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论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四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讲述中唐新乐府运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论述白居易诗歌的 成就与不足。第五章 韩愈与古文运动 讲述中唐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评价它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讲析韩愈、柳宗元的代表作品,分析他们散文的不同风格。第六章 中晚唐诗歌 讲析中晚唐诗歌的发展方向,论述诗歌的发展与中唐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重点介绍韩孟诗派,杜牧与李商隐。第七章 唐五代词 讲述词体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介绍唐代早期文人词,重点讲析温庭筠、韦庄与《花间集》、李煜与南唐词。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一章 宋初诗文 宋初诗文的发展和部分代表作家的作品。第二章 北宋前期词 概述北宋前期词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重点讲析柳永等人的作品。第三章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人物和成果。第四章 苏轼 简介苏轼的生平与思想,分别从诗、词、散文等方面分析苏轼的文学风格阴铿简介,评价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五章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发展和影响。第六章 周邦彦和南渡词人 重点讲解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第七章 陆游和南宋诗人 简介南宋诗歌的发展状况,介绍杨万里、范成大等人的作品。重点讲述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人 简介南宋词的发展状况,介绍姜夔、吴文英等代表词人。重点讲析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第九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简介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学习文天祥等的诗歌。介绍辽金诗歌的发展,讲解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三、元明清文学(共18周,72学时)第六编 元代文学第一章 元代杂剧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杂剧代表作家与作品。第二章 关汉卿与《窦娥冤》 简介关汉卿生平与创造情况,重点分析《窦娥冤》的艺术成就。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介绍王实甫及其创作情况,重点分析《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四章 元代南戏及诗歌 元代南戏代表作家作品;诗歌介绍散曲的兴起和体裁,讲述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元诗四大家及杨维桢的“铁崖体”第七编 明代文学第一章 《三国演义》 介绍作者和成书经过,重点分析《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二章 《水浒传》 介绍作者和成书经过,重点讲析《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第三章 明代诗文 介绍明代诗文发展状况,讲析宋濂、刘基、高启、马中锡、归有光等作家及其作品。第四章 明代戏曲 介绍明代戏曲发展状况,讲析汤显祖的《牡丹亭》。第五章 神怪小说《西游记》 介绍作者和成书经过,重点分析《西游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第六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重点讲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七章 明代的短篇小说 讲述明代拟话本的发展状况及《三言》的内容与艺术特点,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八编 清及近代文学第一章 清初戏曲 介绍作者生平及思想,重点分析《长生殿》和《桃花扇》的成就。第二章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简介作者生平,重点分析《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第三章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简介作者生平,重点分析《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第四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介绍关于《红楼梦》,介绍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重点分析《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五章 清代诗、文、词及说唱文学第六章 近代文学 介绍近代诗文、戏曲及小说发展状况,讲析部分代表作家及作品。三、课外习题及自学要求课外习题:一、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左传》的文学成就。《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离骚》的艺术成就。汉赋的发展阶段及艺术成就。《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别。陶诗的艺术成就。南北朝民歌的特点与风格。二、 隋唐五代及宋代文学李白诗歌的内容及特色。
杜甫诗歌的内容及特色。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及不足。韩柳散文的不同风格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晏欧词的艺术风格。柳永词的革新。苏轼诗文词的贡献。辛词的艺术特色。三、元明清文学《窦娥冤》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三言二拍”的内容及特点。《桃花扇》的主题及艺术特色。《儒林外史》的主题及艺术特色。《红楼梦》的主题内容及艺术成就。自学要求:熟读课程涉及的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和重要规律,学会运用文艺理论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讲述的方法,可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要求以文学史为主,以作品选为辅,文学史侧重宏观的发展流变,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作品选则侧重鉴赏分析,挖掘思想艺术底蕴,做到二者互相发明阴铿简介,互为补充。作业:作业可分为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两部分。口头作业为作品背诵,书面作业为小论文。要求作品背诵流畅熟练,论文言之成理,逻辑清晰,语言通顺。成绩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五、学时分配章节 学 时 分 配 讲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讨论课 其他 合计 第一编 26第二编 221第三编 24第四编 382第五编 32第六编 24第七编 24第八编 24合计 216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第2版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第1版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6月 新1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