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本近代科技发展史 日本近代历史

火烧 2022-01-01 12:31:03 1134
日本近代历史 1.日本近代史编年表 年份 大事1853年 美国佩里舰队逼迫日本开国1856年 《日美通商条约》签订1867年 日本德川幕府倒台1868年 戊辰战争爆发,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 岩仓使节

日本近代历史  

1.日本近代史编年表

年份 大事1853年 美国佩里舰队逼迫日本开国1856年 《日美通商条约》签订1867年 日本德川幕府倒台1868年 戊辰战争爆发,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 岩仓使节团出使欧美1875年 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7年 西南战争爆发,西乡隆盛自杀1885年 伊藤博文成为第一任首相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日本国会召开1894年 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日本侵占台湾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次年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1905年 伊藤博文强迫朝鲜签订《乙巳保护条约》1910年 日韩合并,朝鲜李朝灭亡1912年 明治天皇驾崩,大正天皇即位1926年 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天皇即位1928年 日本借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北1936年 “二二六兵变”,日本法西斯化完成1937年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941年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 日本占领整个东南亚,却在中途岛战役中惨败1945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日本近代历史

日本历史--------------------------------------------------------------------------------2004年10月25日 15:17由于日本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政治、文化也牵涉到日本的历史,了解日本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日本本身。

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人很有必要清楚日本在过去两千中的所作所为。有的历史可以忘却,有的历史是绝对不能抹到的,这也是我们不惜篇幅的原因。

同时日本的历史正是对“一衣带水”这个成语的最好诠释。邪马台国在1世纪,班固所编《汉字·地理志》写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

这段记载概述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日本部落情况。于3世纪前期,在日本西部地区,组成了一个早期的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有七万多户。女王称“卑弥呼”,卑弥呼女王曾多次派遣权臣到中国访问,并向魏王奉献过奴隶和其他物品。

魏明帝曾授与她“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紫绶,并回赠其他珍贵物品。大和国3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州中部以大和地方(今奈良县)为中心兴起了另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大和国。

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大和国的首脑称“大王”,是奴隶制国家中的最高执政者。

“大化改新”所谓“大化改新”就是指大化二年(646年),大和国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推翻了以苏我人鹿为首的大奴隶主贵族集团,夺得了政权;并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

次年元旦,发布革新诏书,并仿照中国唐朝封建制度,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发展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这段时期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45年到1192年,第二阶段从1192年到1868年。根据帝都的变迁,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代。

飞鸟时代(539年~年)由于当时的帝都在飞鸟地方(今奈良市以南20公里)的藤原京,故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是从桓武天皇于794年(一说784年)迁都长冈(今京都市)时起,到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为止的时期。

幕府政治日本封建社会的第二阶段,是从1192年源赖朝正式开创镰仓幕府起,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的时期。这是天皇的大权旁落,各地领主依靠一定的武士集团,不执行朝廷政令,独自进行 根据幕府的发展变化与封建统治者内部的纷争,这个阶段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下几个时代: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源赖朝(1147年~1199年)于1185年推翻平氏,1192年称“征夷大将军”正式在镰地方(今神奈川境内)设置幕府,到1333年北条氏灭亡、镰仓幕府被推翻为止的时期。

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是从镰仓幕府灭亡到室町幕府初兴的时期。上在1270年镰仓幕府末期,皇室内部就分裂为大觉寺统(龟山天皇系统)和持明院统(后深草天皇系统)两派。

1336年,前者建都吉野(今奈良县境内),称南朝;后者建都京都,称北朝,从而形成了南北两个天皇并立,彼此对峙纷争的局面。直到1392年,南朝合并于北朝,这一局面才告结束。

室町时代(1338年~1573年)是足利尊氏(1305年~1358年)于1333年推翻镰仓幕府,1338年称“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室町地方设立幕府起,到1573年织田信长(1534年~1582年)推翻室町幕府为止的时期。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598年)是从织田信长于1573年消灭室町幕府,到1598年丰臣秀吉(1536年~1598年)统一日本全镜为止的时期。

因前者统治中心在近江安土城,后者统治中心在京都的伏见城(桃山),故称“安土桃山时代”,又叫“织丰时代”。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是在丰臣秀吉死后,织田信长的一部将德川家康(1542年~1616年)于1603年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幕府,到1867年江户幕府被倒幕维新派推翻为止的时期。

德川家康早年结识田信长,1590年随丰臣秀吉转战各地。丰臣秀吉死后,他于1600年握取实权,并于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成为江户幕府的创建者。

从此德川幕府的统治延续260多年。故这一时代也叫“德川时代”。

日本近代科技发展史 日本近代历史

近代(19世纪-战前)受美国逼迫恢复了国际间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权并实行“明治维新”。为了赶上各国,以工业为中心,对发展产业实行了奖励政策。

自1889年颁发“明治宪法”以后,随着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和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为了进一步加强统治,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力图将近代教育纳入以宣扬忠君爱国、纲常伦理以及日本神道主义精神的轨道,这就把日本的教育改革引上了为军国主义政治服务的歧途。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的近代天皇制政权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天皇的更替来看:1868年~1911年为明治时代,是睦仁天皇当政的时期;1912年~1925年为大正时代,是嘉仁天皇当政的时期,从1926年起为昭和时代,是裕仁天皇在位的时期。

现今天皇是明仁,年号平成。明治维新开始不久,此时的日本迫不至今及待地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给其周边的朝鲜、中国等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3.材料一近代史上,日本两次崛起,第一次是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逐渐走

(1)由材料一“第一次是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可知,日本第一次崛起,主要是通过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据所学知,1936年,军部内部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3)由材料一“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可知,日本的第二次崛起是指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主观因素有,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客观因素主要是美国扶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1936年;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3)主观因素: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客观因素:美国的扶持;地位: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1)由“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由“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教育模式与教育文化”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所以日本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向西方学习和本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2)由“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宣杨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等内容可知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上由儒家经典到科学技术转变,在对象上由士人向普通国民转变.(3)根据材料一、二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向西方学习,在教育内容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日本的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促进近代化.由“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中也灌输了忠君思想,封建专制色彩浓厚,这些又阻碍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故答案为:(1)特点:向西方学习与本国国情相结合.(2)变化:内容由儒家经典到科学技术.对象由士人到普通国民.(3)说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促进近代化.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专制色彩浓厚,阻碍近代化.。

5.近代日本发展历史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

另外还统一了货币。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

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

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迅速崛起的世界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是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6.试述日本近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谈及日本的崛起,不得不说到日本的学习之路.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第一个老师便是中国.5世纪,大和国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并于6世纪中叶逐渐确立起以皇室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统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和国家的阶级矛盾、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即贵族与皇室的权利之争日益尖锐.而在同一时期,中国隋唐这些大封建帝国的相继出现,繁荣发达的封建政策、经济、文化给日本造成强烈影响.这不仅给日本振兴国家树立了榜样,还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大和国家所面临的统治危机.于是,他们在645年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即位,而后按照我国隋唐的政权形式建立新的制度,进入封建社会,这就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对于吸收我国封建文化的态度更为积极了.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了遣唐使十九次,每次少则二百人,多则四百到五百人,其中除正式使节以外,还有留学生、商人和各类工匠,这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和经济交流.代表人物便是阿倍仲麻吕.他在中国生活四十余年,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官拜左补阙,与李白、王维等结为好友.753年,他回国的船被风浪吹走,传说遇难.李白听说后,挥毫写下《哭晁卿衡》,可见友情之深.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又积极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1867年,涩泽荣一去欧洲向各国学习;1871年,岩仓使节团前往欧美12个国家学习……这无不体现了日本的学习精神.其次,改革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活力.除上文说过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也在日本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进步作用.1853年的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面对外来入侵,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展开了倒幕运动,并取得了胜利.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治维新虽然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的确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束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掀起了日本的第一次崛起.第三点便是战争.日本在明治维新中过度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从改革促发展,变为战争促发展.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1914年的一战,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这都体现出日本帝国主义是多么狂妄和野心勃勃.然而,日本以战兴,同时也以战衰.1945年9月2日,随着日本在二战投降书上签字,它欲称霸世界的美梦化泡影.但是,战争的失败并没有阻碍日本前进的脚步,反而掀起了日本的第二次崛起,并于1968年跃居世界第二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