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角纸币 明朝纸币为什么推行不下去?这个锅朱元璋得背!

火烧 2022-09-21 05:03:58 1038
明朝纸币为什么推行不下去?这个锅朱元璋得背! 【本文为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 逆北 货币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适量货币在民间贸易中的良性流动,不仅能够促进商业繁荣,而且还能让
一角纸币 明朝纸币为什么推行不下去?这个锅朱元璋得背!

明朝纸币为什么推行不下去?这个锅朱元璋得背!  

【本文为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逆北 货币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适量货币在民间贸易中的良性流动,不仅能够促进商业繁荣,而且还能让政府在掌握铸币权的前提下从中受益。 明代的肉食者,同样意识到了货币对于政权的巩固作用。从洪武九年开始,明朝中央政府就设宝钞提举司,来印发不等面值的宝钞(一种纸币,单位:贯),以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但是,这一政策并未持续多久,到英宗时,宝钞便基本退出了市场,前后不过百年时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代纸币发行的失败呢? 其实,明代宝钞之所以会废止,就是因为他贬值的实在太快了。远的不说,就说元朝晚期推行的纸币「 ”交钞”,便是因为元政府频繁变更钞法,而导致了纸币的飞速贬值。明代的纸币,亦不能逃脱这个症结。它的飞速贬值,加剧了本已存在的通货膨胀危机,也危及到了国家正常的税收。因此,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明朝政府不得不将其匆匆废止。而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是什么,导致了宝钞的贬值。 01肉食者的短视 首先,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货币体系的构建,不只是印刷发行货币这么简单,它更多依赖的,其实是政府对是市场需求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可是,明朝政府恰恰缺乏这样一种判断。根据黄仁宇先生的研究,在1390年,明政府收到了2000万贯左右的宝钞,而在这一年中,政府发行并重新流回市场的宝钞,竟然达到了收入的三到四倍。由此可见,对于通货膨胀而言,纸币流通数量过多,难辞其咎。 那么纸币为什么发行这么多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明高层并没有把它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工具,而是将它作为了一种赏赐的手段。比如朱元璋在奖励臣子时,就给予其大量宝钞,在招待朝贡使团时,他又给予其大量宝钞。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由于赏赐颇多,明朝的宝钞提举司不得不配合朱元璋,过度印刷宝钞以满足皇帝的要求,而这也让大量不必要生产的宝钞充斥于朝廷内外。因此,限于时代,明高层对货币功能认识的匮乏,也是导致宝钞价值骤降,乃至于被废止的原因之一。 02官员的默契 其次,在当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并不止宝钞一种,除此以外,还有铜钱与金银,甚至以物易物的现象也不鲜见。因此,为了让宝钞能占据市场流通中的主导地位,明政府一方面严令禁止用金银来交易,一面又规定了宝钞与金银的兑换比。 这一做法看似合理,但是,明政府依然没有很好的执行。举个例子,明地方官员在收税的过程中,仅收取少量宝钞,更多的是粮食布匹等实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当时宝钞贬值速度过快,如果还是光收取宝钞,会影响到政府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各级官员其实暗中达成了一种默契。他们既收取少量宝钞,来显示自己对宝钞法定地位的重视;又收取实物,以避免货币贬值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03准备金不足,宝钞数量恶性膨胀 在宝钞的推行中,官员们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国家纸币的发行,是需要政府自己掌握有一定准备金的。上个世纪40年代末,我们国家之所以能顺利发行人民币,并巩固它的法定地位,就是因为当时人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充足数量的准备金。 可是,明朝政府对于民间资源的汲取,是十分有限的,在推行宝钞上,他们并没有提前储备足够数量的金银,而民间的金银数量,却在飞速飙升(这一时期海外贸易活跃)。为了应付危机,明政府不得不加大宝钞的印制数量,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通货膨胀难以解决,宝钞废止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04饮鸠止渴 最后,也要看到的是,明政府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改革措施。在宣宗朝,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政府曾试图通过加增税目,并要求民间以宝钞来缴纳的方式,来收回一定数量的纸币。在这个过程中,流通于市场的宝钞倒是有所锐减。 但是,要知道,税目的增长,实际上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为了缴纳足够数量的宝钞,老百姓不得不顶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去售卖手中所剩无几的实物,民间怨声载道,老百姓的生活水准还不如之前。在民间与官方的联合抵制下,宝钞终于走到了它生命的终点。在英宗朝之后,以物易物与银钱交易的模式逐渐成为了市场贸易的主流,政府也不再纠结于征税宝钞,而改以实物和白银了。 参考文献: 《明实录》 中华书局 张廷玉等撰《明史》 中华书局 吴晗《朱元璋传》 3xm中文网书店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黄仁宇《16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与税收》 3xm中文网书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