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国移民大潮 历史上的几次福建移民潮,为何都指向这个地方?
历史上的几次福建移民潮,为何都指向这个地方? 1.福建移民南洋多 我们都知道,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来说,华人的数量相比全世界其他地方也都是极为的多,在南洋地区的华人,很多其实就来自于福建。在古代的时候,没

历史上的几次福建移民潮,为何都指向这个地方?
1.福建移民南洋多 我们都知道,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来说,华人的数量相比全世界其他地方也都是极为的多,在南洋地区的华人,很多其实就来自于福建。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太过发达的航海技术的情况下,穿越整个海洋,去到另一个地方就意味着可能很大概率上有去无回。 波涛汹涌的海洋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富贵险中求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在整个福建历史上极为著名的「 ”下南洋”的浪潮当中达到了最为巅峰的时候。 福建的简称就叫「 ”闽”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整个省份都是以山地为主,在其中丘陵山地的面积甚至占到了所有土地面积的90%之多。并且福建地区,具有着中亚和南亚热带两个地带的气候,也意味着当地的土壤分别都是不适合于农业生产和粮食种植的红壤和赤红壤。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福建的农业来说,其实是无法真正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是福建也有着其自身最为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其广阔并且极为的曲折的海岸线。 在我国,福建的海岸线的长度只次于广东省,而这种海岸线曲折的状况,也为福建带来了许多的港口城市。优良的港口状态和贫瘠的土地,使得当地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在从事海洋生产。 2.福建移民历史有多久? 自唐朝开始,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开始兴起僧人海外求经的热潮。当时已经有最早期的商人和僧人,开始探索整个东南沿海。直到唐朝末年的时候,黄巢战乱直接涉及到了东南沿海地区,而这些沿岸的居民为了躲避战乱,也纷纷坐船出海搬迁到其他的地区。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中国的整个经济中心逐渐的南移,而这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地区就是在沿海地区,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极其强烈的变化,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这种繁荣的经济之外,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口也是急剧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压力变得极其的严重,福建的人民只能通过海洋迁徙,迁徙到东南亚地区,这种移民的规模从宋朝开始就疯狂的增长,促进了当时的东南沿海地区的造船产业的发展。也让当地的一些城市,例如像泉州,成为了当时的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而这些移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福建当地的没有土地的农民和商人,福建地区的商人们利用自己的技术上的优势,开启了整个南洋地区的贸易和移民的浪潮,这些大量的无法种植农业用地的农民们,就作为普通的劳动力和相关的技术人员,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商船进入了南洋地区。 这些人有的还再回来过自己的故乡,而也有的干脆直接常年的居住在南洋地区,并且也因为移民当中女性相对较少的原因,这些搬迁过去的移民逐渐和当地的人们通婚,因此也成为了现今东亚南亚地区华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福建移民有多少? 直到元朝时,泉州依然是福建当地的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延续着其贸易港口城市的辉煌地位。可惜的是从明朝开始,就出现了海禁政策,使福建人移民浪潮逐渐的降低。 最后一次的移民浪潮,其实就是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许多批的福建人跟随着郑和的船队到达了南洋地区,而当地的土著居民也把这些人当做极为聪慧的人,继而聘为幕僚等。 而从明朝到清朝初期,我国的生产力依旧是领先于整个东南亚地区,因此福建的走私的商人,也是极其的盛行,虽然被当时的政府极其的严厉控制,但是依然因为巨大的利益走私货物。而直到隆庆皇帝时期,宣布解除海禁,使民间的这种海外贸易走私又达到了另一个高峰时期。 之后来自欧洲地区的那些殖民者大批的雇佣华人劳工,勤劳肯干的华人劳工成为开发新的殖民地的一大助力,于是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的数量又急剧的上升,甚至有一段时间达到了10万以上,并且开始形成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华人聚集地。 而福建地区的移民也在整个中国局势的变化之下,时断时续,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具有着大规模的特点,在近代以来,福建的移民却改变了传统的状况。不再移民去东南亚地区,开始拓展到世界各地。 这时候的福建的移民开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除了像普通的偷渡和工人的移民,还有一种形式开始盛行,例如像集体农垦移民一样,通过变换地区。也将传统的中国农业文明带到了其他的地方。 而随着福建籍的华人总人数的增长。也使得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的福建籍的华人社区,最开始这些华人的社区仅仅只是同乡的一个聚集区,而直到18世纪的时候,这些移民的华人社区才开始相互之间出现了其他不同的联系,例如向行业方面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状态。 4.福建移民与中国文化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这种华人社区当中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实力极为强大的富商。这些富商又捐资出钱修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寺庙和各种各样的福建特色的建筑,例如像妈祖庙和关帝庙等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出现。这些庙宇除了担当宗教功能以外也具有着许多社会的服务功能,例如处理移民之间的矛盾和各式各样的移民,社会福利等。 直到明末清初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具有着浓墨重彩的政治颜色的华人社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在东南亚地区或其他地区维护华人权益的一些服务机构,并且不仅仅是在明面,在整个文化输出方面也作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一份子。 从这时候开始也出现了许多针对于华人的学校和媒体窗口,也成为了南阳地区近代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种福建往外迁徙的移民当中,并不仅仅只是跟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模一样,而出现了形成自身的特色的状态。 而虽然已经迁徙到祖国以外的地方,但是这些华人的子孙们,依然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核心部分,为文化输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晓丽.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闽籍华人数量的估算[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03):35-47. [2]周堃. 17-18世纪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D].广西民族大学,2016. [3]王雪玲. 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社会功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5. [4]林胜,朱宇.海外华侨华人安全问题思考——以福建海外移民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02):89-94. [5]曾玲.从福建南安的「 ”炉内潘”到新加坡的「 ”潘家村”:南洋华人宗族村落的个案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13(03):44-56. 很赞哦! (1049)